張萍
內(nèi)容摘要:本文從第一人稱敘述手法、全知敘事、客觀敘事、敘事視角、意識流等方面對《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的敘事手法進行了比較,探析了《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中敘事手法的異同。
關(guān)鍵詞:《塵埃落定》 《喧嘩與騷動》 敘事手法 比較
《喧嘩與騷動》是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威廉·??思{的代表作,作品中運用了第一人稱敘事手法,從不同視角對故事進行了重復敘述,然后用第三人稱將整個故事呈現(xiàn)了出來。這種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敘事手法成為各國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模仿對象,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影響。中國作家阿來深受福克納的影響,其成名作《塵埃落定》也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并采用全知敘事和客觀敘事的手法對故事進行了敘述?!秹m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有很多相似性,都是講述家鄉(xiāng)故事。因此,在比較文學下,《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的相似性使得敘事手法的比較成為了可能。研究《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的敘事手法比較不僅能夠加強我們隊文學創(chuàng)作的了解,而且對文學發(fā)展意義深刻。
一.第一人稱敘事手法
《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都使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缎鷩W與騷動》中,??思{在前三章讓班吉、昆丁、杰生來充當敘事主體,讓不同人物作為第一人稱進行敘事,強調(diào)不同人物的自由聯(lián)想和內(nèi)心獨白?!秹m埃落定》也運用了第一人稱,以麥琪土司的傻兒子的視角敘述了土司家族的興衰變化。然而,《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的第一人稱敘述也有著一定的區(qū)別。
《喧嘩與騷動》中的前三章雖然使用了第一人稱“我”但是,這個“我”卻不是同一人物。第一章的第一人稱“我”指班吉,是康普生家中的孩子,雖然已經(jīng)三十三歲了,但是卻只有三歲的之上,沒有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只能憑借印象和感覺進行敘述,沒有任何平路的語言。并且,班吉的敘述雜亂無章,十分符合班吉的人物形象。在第一章中,班吉是康普家族的播報者,他向讀者播報了家族的人物、環(huán)境等信息。第二章中的第一人稱“我”指的是昆丁。昆丁受過教育,有著復雜的思維和有條理的語言。但是,昆丁在經(jīng)歷了妹妹失貞、家族衰落之后而絕望自殺。在這種環(huán)境下,昆丁處于極度亢奮之中,他的敘述如瘋?cè)苏Z言一般,場景變換頻繁、思維跳躍。第三章中的第一人稱“我”指杰生,從杰生的視角為讀者展示了康普生家族。從杰生的視角,我們可以了解到小昆丁的叛逆、康普生太太的做作、迪爾西的勤勞以及杰生自己的刻薄。而《塵埃落定》以麥琪土司的傻兒子為第一人稱,從傻子的視角對故事進行敘述,沒有改變第一人稱指代的人物。從傻子的獨特視角,我們可以了解封建封建農(nóng)奴制度和土司制度在康巴藏區(qū)的瓦解和崩潰。傻子見證了歷史的發(fā)展和變遷,讀者可以從傻子的所見所聞中了解到土司家族的斗爭和內(nèi)容以及土司家族的衰落。
二.全知敘事手法
《喧嘩與騷動》在最后一章的表述中使用第三人稱,以康普生家的女仆迪爾西為故事線索,將整個故事貫穿起來,讓讀者對康普生家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最后一章中,迪爾西就像一個旁觀者,為讀者提供了另一個故事敘述視角。迪爾西堅強的意志、忠實、善良與之前三章病態(tài)的第一人稱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迪爾西是康普生家族的支柱,她真心挨著小昆丁和班吉,讓他們感受到了溫暖。并且,在最后一章,讀者接迪爾西之口講完了康普生家族的故事,并詳細地為讀者講了了康普生家族故事的細枝末節(jié),使讀者全面了解了康普生家族的每一件事。
《塵埃落定》中,雖然作者一直運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手法,但是,也在敘述過程中穿插了全知敘事的手法。文中的“我”不僅能夠?qū)ψ约旱乃娝勥M行敘述,還能夠?qū)Α拔摇睕]有精力的事件和在“我”視線之外的事件進行敘述。例如,在汪波土司和麥琪土司斗法的時候,“我”就知道山下的官寨出事了,作者借人們的查證證實了麥琪土司三太太孩子夭折的事件。并且,小說中的“我”能夠準確描述麥琪土司家庭之外以及過去的事情,不需要其他人來敘述。這種全知視角的運用極具創(chuàng)造性,讓人們對麥琪土司家族的事情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客觀敘事手法
福克納的敘事沒有任何主觀因素和主觀意志,《喧嘩與騷動》的故事敘述無論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都客觀地對人物思想、情感等進行了描述,沒有在敘述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念、評價等。并且,《喧嘩與騷動》中的敘事績技巧十分精妙,隱含在敘事本身之中。具體來講,小說中沒有常見的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任務意識流的方式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達人物所看到和聽到的事物。
《塵埃落定》中的敘事也采用客觀敘事的手法,作者沒有進行主觀評論。具體來講,《塵埃落定》中以第一人稱視角開展敘事,作者沒有對事件或人物進行解釋和說明,也沒有對故事進行評價,甚至有時會忽略人物自身的情感??陀^的敘述還原了故事本身,讓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故事,強化故事的情感刺激。讀者可以在作者客觀敘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增強讀者在故事閱讀中的情感體驗。例如,在在敘述翁波意西被割舌頭的情節(jié)時,細致描寫了行刑的場面,讓讀者感受到了敘述者的冷漠、麻木以及土司刑法的殘酷。
四.癡傻人敘事視角
《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都使用了癡傻人的敘事視角,癡傻人的敘事視角與正常人不同,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癡傻人不會對世界進行例行分析,也沒有復雜的思維,而是憑借直覺和想象去了解世界,不被現(xiàn)實中的利益所誘惑,不受世俗偏見的影響。他們能夠觀察到正常人無法感知的事物。并且,癡傻人的敘事視角具有不可靠性和陌生化的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閱讀困難,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另外,癡傻人敘事能夠營造反諷效果,用詼諧的方式表現(xiàn)現(xiàn)實與事物表面的差距,揭露社會現(xiàn)實。
雖然,《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都使用了癡傻人的敘事視角,但是兩部小說的癡傻敘事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真實因為,《喧嘩與騷動中的》班吉與《塵埃落定》中的傻子二少爺本質(zhì)不同,班吉是生理意義上的癡呆,沒有任何理性的分析,完全隨著意識的流動進行故事敘述,以班吉視角講述的故事大都是不同時空下感性畫面的拼接和組合。而傻子二少爺是超然的智者,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講出意味深遠的話,超現(xiàn)實特征明顯。endprint
五.多重敘事視角
《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都使用了多重敘事視角,《喧嘩與騷動》在前三章從班吉、昆丁和杰生的角度分別對康普生家族的故事進行了講述。然而,由于三個人的敘事都具有破碎化和片段性特征,我們無法通過一個人的故事敘述來了解完整的康普生家族的生活。只有將三個人的敘述整合起來并結(jié)合迪爾西的旁觀者敘述的角度我們才能夠全面了解康普生家族的衰敗故事。并且,班吉、昆丁、杰生這三個敘述的故事時間也不相同。班吉以童年回憶為主、杰生以敘述成年經(jīng)理為主。班吉和杰生的敘述截止到了1928年4月6日和7日,昆丁的敘述截止于1910年6月2日,彌補了故事時間方面的空白。因此,讀者可以了解不同階段康普生家族的故事。
《塵埃落定》中的“我”能夠講述很多沒有發(fā)生在眼前的故事,采用多個視點的觀察方式,呈現(xiàn)出不同視點之間的矛盾的聲音,讓“我”從限知視角和全知視角對故事進行不同的描述。另外,《塵埃落定》還采用了元敘述的手法,在解構(gòu)傻子視角不可靠性的同事,融入了多種敘事角度。并且,作者在敘述過程中也穿插了自己的評價,促進了不同敘事視角的轉(zhuǎn)換和流動,吸取了不同敘事視角的長處,在塑造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chǔ)上展示了人物的真實心理。
六.形式即內(nèi)容
《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都采用了零散化和碎片化的故事情節(jié),并從多元化的敘事角度入手對故事進行了講述。并且,《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沒有采用傳統(tǒng)時間線性敘事和因果邏輯敘事,使敘事形式成為了小說的重要內(nèi)容。這是因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現(xiàn)代主義思潮盛行,作家十分重視講故事的形式,不再將重點放在故事內(nèi)容,強調(diào)不同敘述視角的不同效果。阿來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而當時的中國引進了西方的文藝思潮,多樣化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成為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特點。因此,阿來在《塵埃落定》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時間敘事和邏輯敘事的方式,采用零散化和碎片化的敘事方式來展示零散、混亂的社會生活狀態(tài)。
七.意識流手法
《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沒有追求時間上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也沒有強調(diào)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而強調(diào)主觀意識流動過程的刻畫,突出主觀真實,在故事敘述中運用了意識流的方法?!缎鷩W與騷動》中,班吉作為第一人稱的敘述主要由祖母去世、父親去世、昆丁自殺、凱蒂失貞等混亂不堪的時間組成,并且這一章節(jié)的故事講述時空跳躍較大,場景轉(zhuǎn)換十分頻繁,讀者能夠看到班吉錯亂、恍惚的意識流動。第二章昆丁作為第一人稱敘述故事,昆丁在聯(lián)想到凱蒂失貞的時候就會變得沒有理性、及其瘋狂,作者運用了十幾頁沒有標點符號的長句子刻畫了昆丁混亂、瘋狂的意識流動?!秹m埃落定》中,作者也放棄了時間敘述順序,將發(fā)生在不同時間的事件放在了同一個敘述空間中,按照“我”的情感流動來對故事進行敘述,并穿插與情節(jié)發(fā)展無關(guān)的生活片段。并且,《塵埃落定》中沒有頻繁的場景轉(zhuǎn)換,意識流動比較簡單,與《喧嘩與騷動》相比更容易理解。
參考文獻
[1]《喧嘩與騷動》與《塵埃落定》比較研究[J].孫怡冰.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04)
[2]宗教感與現(xiàn)代性的悖論沖突——《塵埃落定》敘事視角分析[J].林瑞艷.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
[3]《喧嘩與騷動》與《塵埃落定》中敘事模式的比較研究[J].范卉婷.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5)
[4]《塵埃落定》與《喧嘩與騷動》中的傻子視角解析[J].王烈霞.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作者單位: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