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敏
【摘要】張中行先生在《作文雜談》中提到:“學作文也是學語言?!薄耙蚨鴮W習語言的辦法,對于學習作文都適用?!薄澳闷鸸P,實際去寫,你就不能先去請教規(guī)律,而是聽從你常用的表達習慣。這習慣是有多次重復的‘熟養(yǎng)成的,而‘熟來自于多讀多寫?!敝苡浭菍崿F多寫的有效渠道。獨具匠心的周記指導,能激發(fā)學生我筆寫我心的興趣,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提煉素材的能力,從而架起生活與習作的橋梁,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習作的習慣。
【關鍵詞】多讀;周記;策略;培養(yǎng)興趣;養(yǎng)成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張中行先生在《作文雜談》中提到:“小孩子出生幾個月,不上課堂,不查字典,不念語法修辭書,只是聽,跟著大人說,一詞半句,慢慢就會說了,而且絕不會把‘坐車說成‘車坐。何以能這樣?只是因為‘熟。學作文也是學語言,雖然這語言是與口語不完全相等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也是語言,因而學習語言的辦法,對于學習作文都適用。比如一種意思要用什么樣的詞句來表達,意思復雜些,句與句要怎樣聯系,這說是有規(guī)律可循自然也不錯,但是拿起筆,實際去寫,你就不能先去請教規(guī)律,而是聽從你常用的表達習慣。這習慣是有多次重復的‘熟養(yǎng)成的,而‘熟來自于多讀多寫。”筆者認為方法可以在課內習得,而練筆則需課外補充。
多寫的目的是增加動筆機會,培養(yǎng)動筆的興趣,以期熟能生巧。周記是實現多寫的有效渠道。獨具匠心的周記指導,能激發(fā)學生我筆寫我心的興趣,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提煉素材的能力,從而架起生活與習作的橋梁,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習作的習慣。
一、練筆選擇周記的理由
(一)周記內容不限,體裁不限,唯獨限制一個“真”字(真人、真事、真感情),符合新課標要求
寬泛的內容,自由的空間,充分的選擇權,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作文源于生活,學生只有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才能做到情真意隨,體現對生活本真的理解。這完全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薄霸趯懽鹘虒W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
(二)周記比日記好經營
日記每天都要記,無論從內容到時間對誰都是考驗,更不要說小學生。校園生活固然也豐富多彩,但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再說從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來考慮,也決定了讓學生天天寫日記的可能性比較小。
(三)周記徹底地改變單元小作文的窘境
現在,我們常規(guī)教學提出“習作八大八小”,無非是想借“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然而真實生活中,八篇小作文的遭遇實在有違制定者的初衷:或公然或默許抄襲他人習作者有之;或以句子、片段仿寫代替者有之;少數堅持讓學生寫的,也因指導與反饋不給力而草草收場。至此,小作文除了“應付檢查”之用,對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恐怕也極其有限吧。
二、周記經營策略
如何有效地經營周記,使之成為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養(yǎng)成良好寫作習慣的有力保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及時盤點生活,日積月累練就選材的“慧眼”
我們都知道優(yōu)秀的作家,都有一顆善感的心靈,能捕捉到常人所忽略的細節(jié),讓其成為寫作的素材。古人云“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生活就是作文的沃土?!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比欢⒆踊顫姷奶煨?,注定他們對周圍事物的不敏感。初學寫周記者,寫前需要老師帶領學生共同盤點一周生活。
案例:宣布要寫周記的第一周:
“一周馬上過去了,同學們這周周記的內容準備好了嗎?”
孩子們一臉犯難:“一定要寫真的嗎?”“這周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
“真的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嗎?周三那天,老師去開會,聽說在代課老師來前,值日班長可管得很辛苦??!”班上的幾個淘氣包趕緊低下了頭,而幾個班干部則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
“同學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告訴老師,好不好?題目就叫《當語文老師不在的時候》?!?/p>
“好!”孩子們很高興。
孩子們明白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生活、學習中發(fā)生的事還真不少!
第二周:“本周的周記準備好了嗎?”
“好了!好了!”孩子們紛紛舉手:“我要寫體育課”“我要寫作業(yè)大‘清倉”……
就這樣舉一反三,借集體的智慧,拋磚引玉,打開了學生記憶的心扉,共同挖掘校園里、生活中值得記憶的故事,難忘的心情,可喜的收獲,滲透周記選材指導,讓周記不因“無米下鍋”而胎死腹中。同時,逐步養(yǎng)成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循序漸進的點評,潛移默化中滲透寫作“秘密”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p>
孩子們剛開始寫周記不提過高的要求,重在學生定期寫和創(chuàng)作習慣的養(yǎng)成。即使只有小的優(yōu)點,不大的進益,也要鼓勵。一開始,主要表揚那些能寫真人真事訴真情的文章,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原創(chuàng)者的隊伍。
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反饋周記時,教師善于捕捉亮點,滲透方法指導。
案例一:指導擬題。同樣寫仰臥起坐的體育測試,大部分學生題目循規(guī)蹈矩,如《難忘的體育課》《難忘的一節(jié)課》。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幾位學生根據內容擬題,如《體育課上囧事多》《爆笑體育課》《令人捧腹的測試》等。
反饋時特別展示這些獨具匠心的題目,點評:題目特別出彩,吸引人的眼球,激起了讀者閱讀期待。“一石激起千層浪”于是,下一周,孩子們學會在題目上下功夫,形式豐富,大膽,也更精彩。
案例二:指導抓細節(jié)描寫。一位同學寫《零食保衛(wèi)戰(zhàn)》:
表妹直奔我跟前,兩眼直勾勾地盯著我,不,盯著我手中的冰棒:“表姐,你在干嗎呢?”“我——我在看電視?!彼屈c小心思我還看不透嗎?果然,表妹把兩眼睜著滴溜圓:“表姐,你最好了,給我看看你手中的冰棒嘛!”“啊,看冰棒?這冰棒好看嗎?”我揚了揚手中的冰棒,故意逗她。哎呀,不好,只見表妹猛撲上來一把搶過冰棒扭頭就要跑。我騰地一下站起來拔腿就追,終于在門口堵住了她奪回了冰棒?!昂?,小氣鬼!”表妹恨恨地跺了跺腳,嘟起了小嘴。“這是你自作自受!誰叫你前天一口氣吃了七根冰棒!現在感冒還沒好利索,你還想再來一次!”我義正詞嚴地訓斥。
老師對周記《特別推薦時光》點評:“細節(jié)描寫生動,語言有生命力,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鄙磉叺耐瑢W習作能得到老師如此高的評價,更多的孩子們躍躍欲試。
案例三:指導遣詞造句。濫用成語,言過其實,在小學生習作中屢見不鮮,而學生卻渾然不知。如一位學生寫《悲催的英語月考》有這樣的片段:“‘噠噠噠——窗外傳來英語老師高跟鞋快速敲擊地面的聲音。很快老師一陣風似的沖進教室,‘啪一聲把試卷拍到講臺上,一臉殺氣騰騰地望著我們。”當老師讀到這段時,全班哄堂大笑。
老師追問:為什么笑?
孩子們各抒己見,“老師不是殺手,怎么能說‘殺氣騰騰?”“老師生氣也是恨鐵不成鋼,說‘殺氣騰騰太過了。”……道理自然是越辯越明。
就這樣在笑聲中發(fā)現問題,老師相機指點“錘煉文字”,費力不多,卻能舉一反三,長年累月地反復磨煉,周記的語言越發(fā)有生命力,學生也有了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三)豐富多彩的交流,趣味盎然中給創(chuàng)作“加油”
對孩子們來說,能夠在書面上分享小伙伴的故事、心情,如果還能夠發(fā)現別人的故事中有自己的身影,那是多么值得高興的一件事。而對小作者來說,自己的文章擁有讀者,收到小伙伴贊賞的話語、羨慕的眼神,如果還能得到老師特別的點評,何嘗不是一種滿足!于是,心里充滿“我能寫”的自信和“我要寫”的欲望。他們會主動多讀書、多積累、多觀察,爭做生活的有心人,也有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寫出的文章自然妙筆生花,佳句不斷。通過交流,取長補短,孩子們既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又得到知識上、方法上的收獲,周記自然成了孩子們自己用文字繪就的樂園。
定期交流優(yōu)秀周記,可利用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時間舉行,每次交流時長40 分鐘,多采用點面結合?!懊妗奔醋杂蛇x擇四人小組交流,而“點”則是在最后10 分鐘,由老師“特別推薦”并附帶點評。
而老師要做的是及時批閱,選出有交流價值的周記,保證交流如期進行。筆者班上部分學生為了寫好周記,專門自備一本“素材本”,一遇到有感觸的素材就記下來,等到周末寫周記時,經過反復比較,選最佳材料來寫。周記已經完全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也養(yǎng)成了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從生活中選材的良好習慣?!拔夜P寫我心”,不再是口號。而這需要老師持之以恒的關注、鼓勵、給學生“加油”。
(四)精心編寫班書,累累碩果促進周記習慣的養(yǎng)成
敦促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養(yǎng)成主動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習慣,是我們追求的終極目標。當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老師采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又行之有效的評價策略,如定期舉辦“最受歡迎的作者”“最佳周記”評比;學期末,由學生自由選擇本人最佳周記編入班書。班書的題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喚起他們把周記當成自己的事業(yè)來經營。筆者班級的班書題目就叫《歡樂班級故事多》,從選題到編輯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的參與熱情很是高漲。
總而言之,學生周記寫得多了,材料的選擇,字詞的運用,自然也“水漲船高”了,這也可以叫做“不鍛自練”,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提高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有很大促進作用,而習作的“瓶頸”自然也不再存在。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