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臨港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蔄山中學 邢 明 于海良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小組合作學習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它把課堂還給了孩子,創(chuàng)建了以“自主、實踐、交流合作”為理念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那么如何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呢?
時下有些課堂的小組學習,看起來紅紅火火,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主動性極高。但靜下心來想想,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并無太大收獲,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只是停留在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探究的問題一定要設計得有價值、有意義。例如,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往往這樣設計:請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學生合作討論的氣氛看起來濃厚,但是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情。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圖形,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過并且熟練掌握。這樣的問題并無探究價值,這種小組合作也就提高不了學生的任何素養(yǎng)。那么什么樣的探究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呢?我認為,設置問題情境的難度必須適中,目的也要明確。要注意方法的多樣化,集思廣益。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不一樣,當不同種方法展示出來,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作為助演,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身后,而不能直接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教師可以提供一個情景、一個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巡視的過程中,看一下哪些小組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在組織交流的時候,就由這些小組來進行講解;另一方面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小組無法解決該難題,就要及時進行“二次備課”,采取一定的手段,通過師生互動等方式,突破難點,解決問題。教師要始終扮演好小組討論“觀察者”的角色。
作為導演,教師要控制好小組探究的三段時間,第一是獨立思考的時間,對于一個問題情境的探究,必須要給學生1~2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疑惑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從而在探究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挠懻摃r間,當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進一步深入時,給足研討時間是合作學習有效的保證。第三,要保證充足的小組探究成果展示時間,小組探究的成果展示過程就是一個知識生成的過程。作為導演,教師還要盡可能的多讓幾個小組進行展示,這樣既能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又能擴散學生的解題思維。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口頭上的“你們真棒”“說得真好”等語言上的鼓勵與表揚,長時間進行這樣的單一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難免會下降,產(chǎn)生倦怠。因此,我認為小組學習應采用量化評價的方式,常見的有師評、互評、自評三種方式?;ピu包括組內(nèi)互評和組際互評,讓每個同學對組內(nèi)其他成員的態(tài)度、積極性以及想法的獨特性等作出評價。師評是小組合作學習質(zhì)量的保證,是學生進步的“強化劑”,主要對學生個人表現(xiàn)、合作情況以及合作效果進行評價。學生自評則是一個自我反省、總結提高的過程,評價從討論的積極性、表達的清晰性、展示方法的合理性以及任務完成的程度、違紀情況等幾方面進行。教師利用課上和課下的時間,對評價量表進行及時的累計。每周進行小組評價獎勵,獎勵方式可以分為精神獎勵和物質(zhì)獎勵兩種。通過評比,計算出前三名和后三名小組,先進小組可以獲得“明星小組”獎狀、免寫作業(yè)權或者文具、食品等獎勵,而后三名小組則獲得作業(yè)加倍權及節(jié)目表演權等“獎勵”。獎懲在小組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進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熱情。
在課堂上,學習小組有時為了獲得好的評價與獎勵,往往會出現(xiàn)優(yōu)生代替后進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不僅如此,課上積極發(fā)言的大多都是組長,小組合作學習儼然成了小組長一言堂。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之間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從而加速了學生的兩極分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組內(nèi)的學生角色一定要經(jīng)常輪換。通常四人一組,小組內(nèi)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組長是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探究活動;記錄員將合作學習中的重要內(nèi)容記錄下來;匯報員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在小組學習中,每個學生的素質(zhì)都各不相同,若想獲得平衡發(fā)展,教師就要有計劃的安排學生進行角色輪換。比如,剛開始,可以安排一個副匯報員,副匯報員總結完畢再讓匯報員補充,慢慢地進行培養(yǎng),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試各種角色,從角色的擔當中得到質(zhì)的改變。只有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學生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組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只有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解疑能力得到提高,進而提高他們自主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要樹立“不是為了合作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合作”的理念,在保證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更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從而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成為有利于教與學的教學策略。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2]潘德順.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14(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