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東張中學 陳超然
當前,體育教學不僅是滿足學生鍛煉身體的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有效途徑,更是在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本文筆者通過總結自身體育教學實踐,認為利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增強學生體育課的積極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動機乃激勵一個人參與活動的心理原因,也是積極性的核心部分。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樣化的,可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兩類。前者主要指的是跟體育活動直接有關系的動機,是將一個人直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學習的動力。例如:小王當看到在體育教師的組織下其他學生積極參與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時,自身便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出一種想要參與的心理,這便是直接動機。而間接動機則指的是由一個人的意志和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是一種實現(xiàn)某種目的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室外體育課,但是個別學生由于懼怕寒冷,始終將雙手揣在兜里。但是也有一些同學深知運動的好處,即便再寒冷也會積極參與體育課。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得出,間接動機在提升學生體育課學習積極性方面的作用比直接動機更為顯著。為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善于將學生直接學習動機引導到間接動機上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耐心向學生講述學習的內容,還應該讓學生懂得身體好、學習好二者的辯證關系,從而啟發(fā)學生因提高學習成績而參與鍛煉,掌握體育知識,將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該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不斷啟發(fā)并引導學生,并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心理學中對好奇心作了如下定義:即當一個人遇到新奇的事物或者處于新的環(huán)境下而引發(fā)的注意、操作以及提問心理傾向。好奇心乃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內在動機的構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動力,更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應該具備的特征之一。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因為參與體育課的時間較短,缺乏對初中體育教學內容的充分了解,從而學習興趣不高。對此體育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以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前翻滾”教學時,便可以借助圖片、故事等形式為學生展示“刺猬的自我保護”形態(tài),然后向學生提問“你會嗎?”“同學們想試試嗎?”等,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并引出本次體育教學的內容開始教學。精彩的情景不僅有助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對初中生而言,他們很多身體行為均是由模仿開始,但是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又不能僅僅滯留在模仿階段,而應該“定形”。對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技能教學時,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偶像心理,讓學生喜歡并崇拜自己。每當體育教師完成一個體育動作示范后,學生便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類似“老師太厲害”的感嘆,在偶像心理的驅動下,自愿學習,甚至有個別學生還存在比老師做得更好的想法。例如: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運球、轉呼啦圈、跳山羊等體育動作時,自身首先應該給學生正確的示范,獲得學生的崇拜,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必然對體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須不斷扎實自身的基本功,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討厭跑步,甚至個別學生以病假為借口來逃避跑步,更談不上對跑步有興趣和愛好了。但是速度和耐力作為學生素質的兩大基礎部分,在學生身體素質鍛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此,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來增強其參與跑步鍛煉的積極性。例如:很多男同學喜歡籃球這樣運動,他們在球場上生龍活虎,體育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多組織籃球比賽,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速度和耐力。另外,針對個別學生在籃球比賽中體力下降很快,上場一會兒就跑不動了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及時指出,要告訴他們耐力不足的原因,如此學生便會意識到跑步的重要性,為了打好籃球而主動參與跑步訓練。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來代替運動,無形中同樣可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
由于初中生精力充沛,他們總是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比較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這就是喜新厭舊心理。學生渴望豐富、新穎的體育練習方式,因此采用多樣化的體育練習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體育課之前,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開展準備活動,這些準備活動不能一成不變地做操、跑步等,時間一長難免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體育教師能夠結合教學的任務和內容,以交叉步跑、側身跑、后退跑、“小矮人”走、雙人操等多種形式交替鍛煉,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表現(xiàn)能夠強于別人,恰好體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競爭。體育教學時,大部分學生都是首次接觸相關內容,他們的起點相同。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多為學生們提供競爭機會,建立一個競爭環(huán)境,讓學生在競爭中充分表現(xiàn)自己,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不過由于學生們的個性及身體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應有所不同,否則差一點的學生有可能會喪失信心,降低甚至喪失體育課學習動力?;谏鲜銮闆r,教師可以采取能力分類的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讓學生們有“不愿輸”“不能輸”“不服輸”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激勵鼓舞學生。競爭的形式和內容要多元化:個人與個人、團隊與團隊的比快、比遠、比高、比協(xié)作能力、比質量、比反應等。每一次競爭結束時,教師必須要對本次競爭結果進行小結,對勝利一方給予表揚,滿足學生們的虛榮心;對失敗一方要給予鼓勵,讓他們振作起來爭取下一次贏得勝利。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唯有在學習取得成功并且受到鼓舞的地方,才能產生學習興趣?!痹隗w育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及時、客觀、公正的評價,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但凡取得小進步的學生,教師均應該用肯定的話語予以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愛上體育這門課程,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時,除了可以運用感情色彩的評語(如“不錯、進步很大、值得鼓勵”等),還應該通過體態(tài)語言的形式給予學生鼓勵,例如:發(fā)自內心的微笑、點頭、鼓掌、撫摸等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把握好評價的標準,針對不同的對象,評價的分寸也是不盡相同的。針對驕傲情緒突出的學生,要提醒他們虛心,總結自身的不足,但也要鼓勵他們的進步;針對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即便取得很小的進步,教師也應該予以肯定;針對沒有進步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切不可冷落和忽視。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體育課興趣高低直接決定著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其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自身感興趣的活動,常常能夠集中注意力,相反對于那些自身不感興趣的活動,學習情緒較低,甚至可能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對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心理活動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全面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1]薄浦.體育課運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來提高學生積極性 [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144.
[2]張楠.體育課怎樣運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7):282.
[3]劉吉林.體育課怎樣運用心理活動規(guī)律提高學生積極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0,(0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