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莉莉
(齊魯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山東濟南 250200)
經過全國各族人民持之以恒、長期不懈的努力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了習近平新時代。新時代提出新使命,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迎來新的歷史使命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求。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就是我國在習近平新時代的特殊歷史條件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力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早日實現。新使命提出新要求,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新使命為指導,不斷進行目標、方法和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激勵中華優(yōu)秀兒女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勇前進、勇往直前,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局面。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內外部經濟環(huán)境的改善,我國的經濟總量得到了迅速擴張。我國的各項社會事業(yè)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人們從未享有如此水平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面對物質文明建設的新成就,我們絲毫不能放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一方面,我國的經濟高速發(fā)展,而精神文明滑坡嚴重。人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日趨多元化,一些西方不良思潮趁機入侵,對國人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造成嚴重侵蝕。另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也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實現高度的精神文明,才能將社會主義建設不斷推向深入。因此,面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需求,必須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總書記基于對當前中國現實問題的深刻分析和準確研判,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zhàn)略,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最新成果[1]。當然,一個新理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并將其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是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先進性產物。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帶領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不斷取得勝利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障。當然,要使習近平社會主義思想和治國理政理念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提高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對這些新思想新觀點的理解和認知,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指導方針。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人,要解決為什么要培養(yǎng)人以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兩個主要問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日益富足。但是,要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目標,還必須要建設強大的精神文明。面對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領域的新問題和新動向,特別是西方負面思潮對我國年輕一代的影響和侵蝕,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需求,只有不斷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以此為指導,將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不斷奮斗。
習近平新時代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xù)奪取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勝利的新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2]。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變革期,思政政治領域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就成為政治思想教育的歷史使命。因此,政治思想教育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fā)展和我們黨執(zhí)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3]所以,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緊扣時代內涵,要以解決當前思想政治領域的新問題為主要目標,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中華民族的思想凝聚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動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對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在我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黨的歷史使命為核心,并展開積極、持續(xù)的工作。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沉淪成為有志之士和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永久的傷痛。因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愿望。但是,在舊中國,這種愿望無疑是難以企及的空中樓閣。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首先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建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又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譜寫出一篇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充分發(fā)揮宣傳動員和政治引領功能,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力量,以盡快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論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心和走向提供了理論導向[4]。顯然,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必將帶來諸多新的社會矛盾,并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持續(xù)關注人民的需要,及時做好政治解讀和宣傳溝通工作,使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有深入認知,同時也要看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解決社會矛盾的勇氣和信心。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人民能夠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合理認知,保障社會的和諧有序以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面對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以及內外環(huán)境的風云變換,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在目標、內容和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唯有如此方能緊扣時代脈搏,履行其歷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目標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總括和反映了一個時代對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著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方向[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基本目標遵循。
我黨在的不同歷史時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和自身的時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涵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圍繞領導廣大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黨的中心任務展開,因此,動員廣大群眾投身革命,培養(yǎng)堅定的革命者就成為當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標。在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后,黨的中心工作轉變?yōu)榘l(fā)展經濟,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建設者,動員廣大群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在進入習近平新時代以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性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xù)奮斗就成為我黨的中心任務,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就是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致力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奮斗,培養(yǎng)能夠擔當此重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yǎng)能擔當實現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行動無疑是最根本的途徑,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創(chuàng)新的必然要求。顯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國家的夢,也是個人的夢,兩者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要實現這一新時期的偉大戰(zhàn)略構想,離不開每個人的奮斗,同時也為每一個社會個體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最廣闊的舞臺。因此,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實踐,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個人奮斗置于實現戰(zhàn)略構想的洪流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基于不同時歷史時期的不同教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有明顯區(qū)別,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6]。因此,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政政治教育內容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緊扣時代脈搏,唯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宣傳和倡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開放四十年,面對內外部矛盾的轉化和發(fā)展,采用什么指導思想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就成為我黨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成敗的關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我黨和全國人民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思想,從而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內容。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百年的理論和實踐選定的正確道路。因此,堅持“四個自信”就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底氣和力量所在。因此,深入開展“四個自信”教育應該是習近平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創(chuàng)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人民理清“四個自信”的內涵和邏輯關系,為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提供思想指引。
最后,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對新時期以來世界范圍內的思想文化碰撞和交流,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和歷史使命[7]。因此,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領域強基固本的重要工程。從內容層面來講,在習近平新時代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關鍵是講清楚這一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實踐基礎和理論淵源,特別是充分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和根基作用,通過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培育全國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精神認同,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社會思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內外環(huán)境風云變換的時代背景,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必須要進行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唯有如此,才能順利完成各種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首先,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力求手段多樣化,突出藝術性。不同的受教育者在文化水平、個性特點以及思維方式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單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而必須要進行教育手段多樣化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全民素質的提升,那種簡單直白的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合時宜,富有文學藝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將成為我們永恒的追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由理性灌輸向注重疏導的雙向性發(fā)展。思政政治教育體現出教育與自我教育相互統(tǒng)一的基本特征,那種單向灌輸式的說教并不利于受教育者對思想教育內容的內化吸收和思想建構,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說理教育是我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方式,但是隨著歷史條件的變遷,其弊病也逐步凸顯出來。心理疏導與說理教育存在內在聯系,但是更傾向于“以情動人”,對改變單向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具有重要價值,能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進行。
最后,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時空關系及其局限性的影響,教育者主要基于對受教育者的觀察,發(fā)現和分析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并采取談話、理論傳授以及實踐活動等面對面的方式展開教育工作。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逐步步入網絡信息時代,人們的活動空間正在逐步擺脫傳統(tǒng)三維時空的束縛,這必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chuàng)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契合時代需求,不斷進行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實現教育方法的現代化和信息化。例如,現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境外反動勢力對我國進行負面思潮滲透的重要途徑,而我們需要基于大數據技術,強化網絡輿情監(jiān)控,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教育陣地,積極宣傳正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正面臨著更為復雜內外部環(huán)境,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將承擔起更為豐富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時代背景下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大會,大會報告中的新論斷和新思想為習近平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基于對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斷,積極推動思政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必須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因此,在我國進入習近平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開啟了新的歷程,只有緊扣重大時代課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標、內容和方法三個維度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永葆生機,更好地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