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小甲中心小學 湖南永州 425000)
雖然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但考試制度一直沒有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各種應(yīng)試思想依然盤踞于老師和學生心中,這就使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形成了一種重理論而輕素質(zhì)的理念,這種現(xiàn)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因此,只有加強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滲透,提高小學生的思想意識,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從小就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取得真正的實效性。[1]
語文是學生們的必修課,而且在國學理念的倡導下,小學語文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這就需要小學語文老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讓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學習,達到學科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的目的。[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并不是要讓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大道理,而是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分層次的進行講解,圍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把與學生們息息相關(guān)的生活常識、生活現(xiàn)象解釋給大家聽,這樣才能夠激發(fā)起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大家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應(yīng)用到生活實踐中,從而使德育滲透工作落到實處。[3]
德育無處不在,而小學語文老師要想取得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從教材的內(nèi)容出發(fā),去深入的挖掘,找到語文學科與德育的切入點,讓大家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去感受德育的重要性。比如說在學習《雨點兒》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在學生們熟悉教材內(nèi)容的同時,讓大家去思考雨點兒的作用,通過思考雨點兒對植物生長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小學生就能夠體會到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原來也有雨點兒的功勞,于是他們的思想境界就會提升一個層次。
在經(jīng)過改版后的小學語文教材與之前相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改觀,尤其在單元設(shè)計方面,可以讓小學生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對了解一定的社會現(xiàn)象、歷史背景,從而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以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比如說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第五個單元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適當?shù)囊龑W生,讓他們通過對《司馬光》、《烏鴉喝水》、《稱象》等等文章去動腦筋、想辦法,挖掘自己內(nèi)心深入的想法,從而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而德育教育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滲透。
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小學生讀與說的過程,只有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才能讓他們?nèi)ンw會更多的文章美景。這就需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感受美、尋找美,從而讓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以提升。為了增加閱讀理解的效果,語文老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把文章的美景真實的展現(xiàn)給學生。
比如說在學習到《桂林山水》一文時,如果老師單純的讓小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的話,大家肯定找不到美感,但如果以多媒體的形式,再融入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和動畫,就會讓小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美不勝收的感覺。而且在這種如畫般美好的景色欣賞中,更有利于小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讓他們更加真實而深切的感受到我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使小學生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靈活,除了掌握文章的藝術(shù)性之外,更能夠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使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也得到同步的提升和加強。[4]
新課標已經(jīng)明確指出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力度,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閃光點得以發(fā)揮。這就需要小學語文老師給予小學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要在課堂教學中給他們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敢于放手讓他們?nèi)?chuàng)造,而在這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這也是德育教育滲透的最有效的辦法。
比如說在學習《長城》一文時,老師可以把問題留給大家,同時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quán)也交給他們,讓他們自由組合,去思考和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的真諦,并且要舉例說明它的偉大之處。這時大家一定會對這個“奇跡”產(chǎn)生莫大的興趣,肯定會想到,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不要說現(xiàn)代化的吊裝工具,就連最簡單的滑輪都沒有,完全憑勞動人民的雙手和智慧來修筑這世界獨一無二的萬里長城,在問題的思考中不僅會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而且學會對“奇跡”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提高大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激發(fā)起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不僅是語言的互動,更是心靈的交匯,比如說通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去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通過一幅插圖去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還可以利用一則故事,去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只有在不斷的交流與互動中才能夠使小學生們的思路更加清晰,理解更加透徹,進而激發(fā)起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思想教育層層滲透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我國新的教育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而要想達到教書育人,就必須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小學生們從課文的閱讀理解中去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使德育教育在潤物無聲中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