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瀟
(廈門外國語學校 福建廈門 361012)
有人說《紅樓夢》中的詩詞格調不高、氣象狹窄,與大家之作相比不值一提,也有人充分肯定《紅樓夢》中詩詞的文學價值,認為其是整部著作的畫龍點睛之處。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詩歌與《紅樓夢》仿佛是不可分割的,你不能想象沒有詩詞歌賦的大觀園小姐少爺?shù)纳?,也不能想象不作詩的林妹妹寶姐姐是怎樣的。要想讀懂《紅樓夢》,其中的詩詞歌賦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有的暗示了人物結局,有的豐滿了人物特征,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還有的是作者情感的體現(xiàn),富含人生哲理,細細品讀《紅樓夢》中的詩歌,才仿佛真正讀懂了這部大觀園眾生相。
草木蛇灰,伏線千里是《紅樓夢》的最鮮明特征,判詞出現(xiàn)在《紅樓夢》第五回,借賈寶玉的眼暗指書中人物的命運。在判詞中,作者巧妙的使用了拆字、諧音等文字游戲,當真是構思巧妙、精彩絕倫?!把┞窠痿ⅰ卑凳玖藢氣O在賈寶玉出家之后凄慘孤寂的晚年生活,而“玉帶林中掛”的‘掛’字又可理解為‘掛念’之意,預示著黛玉終會香消玉殞,只成為寶玉心中的‘牽掛’??梢姴芄迷~之巧妙,意味之深遠。再看王熙鳳的判詞中“凡鳥偏從末世來”、“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兩句,‘凡鳥’二字合起來正是繁體的“鳳”字,“末世”暗示了賈府大廈將傾的命運?!耙粡亩钊四尽备墙沂玖送跷貘P由嫁入賈府時對賈璉的順從,到執(zhí)掌財政大權后的巧言令色,再到賈府沒落、事情敗露后被休妻的過程;“哭向金陵”暗指其在賈府獲得的最終結局,一個“哀”字正是對其一生最恰當?shù)目偨Y。
除判詞外,《紅樓夢》曲中引子、正曲、尾聲等交相輝映,如《終身誤》一曲中,有黛玉的哀婉、有寶釵的惆悵、也有寶玉的衷腸:“終不忘”暗示了黛玉最終的香消玉殞,也暗示了她始終是寶玉魂牽夢系之人?!都t樓夢》曲就像判詞一樣,借著婉轉的曲子揭示了故事情節(jié)的走向,也暗示了書中人物的結局,是全書的主旨所在。判詞和《紅樓夢》曲,就像是冥冥之中已經擬定的“天數(shù)”,大觀園里生動美好的女子,最終結局都悲涼孤獨,有的早赴黃泉,有的青燈古佛,有的陷落泥沼.....這可能正是《紅樓夢》悲情的基調吧。
《葬花吟》和《芙蓉誄》可以說是第二類詩歌中的翹楚之作,對黛玉和晴雯這兩個人物的刻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全書故事情節(jié)的走向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葬花吟》是曹公借黛玉之口,在芒種節(jié)葬花時所作。由于前一天晚上黛玉去怡紅院尋寶玉,晴雯心情不好沒有給黛玉開門,黛玉懷疑是寶玉的意思,因此在花間獨立垂淚,于第二日就做了這首《葬花吟》,但在黛玉眼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飛花滿天是對紅顏不再的挽歌,是無限哀傷的場景。她仿佛在百花凋零的春末看到了自己“香消玉殞”的結局,借“憐”花來“憐”以后的自己。黛玉是大觀園中最有才華的女子,因此黛玉的詩詞也是最多的?!对峄ㄒ鳌?、《秋窗風雨夕》、《菊花詩》等是《紅樓夢》中不得多的的佳作,然而,書中情感也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當年結社坐實時,詩中多反映自身風骨,清奇巧妙。到了后來,隨著賈府衰敗,黛玉病體沉重,金玉良緣的呼聲漸高,黛玉的詩逐漸轉向哀傷悲涼的氛圍,如《秋窗風雨夕》等。
《芙蓉誄》是寶玉在晴雯死后所寫的誄文,字里行間較為清晰的表現(xiàn)了寶玉的政治態(tài)度,將寶玉叛逆精神刻畫的入木三分。紅學研究普遍認為“襲為釵副,晴為黛影”。晴雯是寶玉的大丫鬟之一,是一個難得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丫鬟,很受寶玉的喜歡,也是大觀園中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晴雯排在金陵十二釵副冊的首位,足以見得曹公對晴雯的偏愛。然而由于晴雯出眾的相貌,受惡奴誣告,在病中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園,最終香消玉殞。“豈道茜紗窗下,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這句話既是對晴雯和寶玉的寫照,也是對黛玉和寶玉的寫照。自古情深緣淺的不知凡幾,一朝紅顏枯骨,往昔那些一起描眉篦頭,行酒令猜燈謎的日子都成了回憶?!皻ё澟?,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這句話頗有怒發(fā)沖冠之意,晴雯的死與刁奴誹謗不無關系,而這‘诐奴’又有著勸說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的襲人的影子,寶玉在此時仿佛已經從襲人與不拘禮法的晴雯之間做出了選擇。整篇誄文氣勢磅礴,大有《詩經》、《離騷》以及《逍遙游》的風骨,筆者認為,這是全書詩歌中最具有文學價值的一首。
《紅樓夢》中的第三類詩歌是指作者借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抒發(fā)自己人生感悟的詩作,筆者認為這是最具有研究意義的詩作部分,也是最集中體現(xiàn)作者感情色彩和寫作動機的詩歌。《紅樓夢》是‘荒唐言’嗎?并不是,《紅樓夢》是曹公根據(jù)自己的生活而完成的作品,但他卻借助了很多“和尚道士”“絳珠仙草”“警幻仙境”等具有神話色彩的元素來推進故事發(fā)展,來講這本書偽裝成“荒唐言”。《好了歌》更是作者對“世事皆空”的真實感悟:“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沒了?!比松掖?guī)资?,追求功名利祿,卻發(fā)現(xiàn)官場上諸多黑暗腐敗;追求美好愛情,卻發(fā)現(xiàn)愛情如鏡中花,水中月,萬事皆空。以此可見,第三類詩歌多為作者對人生的真實感悟,或諷或喻,皆是人生哲理。
讀《紅樓夢》,你或許驚嘆于曹公大可以一家之興衰映射整個封建王朝,小可以一人之生死譜寫眾生百態(tài)的格局;或許為黛玉的香消玉殞悲傷,為王熙鳳的生不逢時扼腕,為妙玉的淪落泥沼嘆息;或許你透過大觀園的生活瞥見了封建家庭繁華下的腐朽,烈火烹油后的傾頹。但是,請不要忘記細細品讀《紅樓夢》中一首首詩詞歌賦,它們會帶你看清人物的內心,理解曹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