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麗
(黑龍江省望奎縣先鋒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望奎 152100)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它以師生圍繞的同一個或多個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構建的過程,旨在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語文知識積累。然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都是以單篇的形式展開的,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經驗的影響,群文閱讀很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加之群文閱讀資源的匱乏,使得當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1]
盡管類似于“比較閱讀”,但絕對不等同于“比較閱讀”,群文閱讀是指圍繞同一議題開展的三個以上的相同題材文章閱讀活動。通過對文章的對照閱讀和理解,辨析其異同,發(fā)現(xiàn)其這些文章的共性和個性特征。群文閱讀的目的在于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所以群文閱讀是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后現(xiàn)代閱讀,群文閱讀也是綜信息、求規(guī)律的生存性閱讀,群文閱讀更是辨異同、強歸納的品質化閱讀。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卻存在著些許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增強。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2]
1.受到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影響較深,依舊采用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群文閱讀教學最近幾年開始興起,并逐漸深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但在實際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對文章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帶領學生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精神以及作者思想主旨,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觀念。而群文閱讀強調的是多篇文章橫向對比閱讀,尋找其中的關聯(lián)和差別,達成閱讀共識,傳統(tǒng)的閱讀模式無法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達成一致,使得當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并不理想。[3]
2.當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資源十分匱乏,不利于活動的開展。當前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依舊是圍繞語文課本開展的,然而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以及閱讀素材,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群文閱讀需要。尤其是課外閱讀與課堂閱讀無法實現(xiàn)有效的銜接和統(tǒng)一,同時缺少網上閱讀平臺的構建以及對學生自主閱讀監(jiān)督體系的構建,嚴重影響了群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3.學生自身認識能力較低,對群文閱讀缺少興趣和熱情。小學生正處于性格脫跳和好玩好動的年齡階段,對于閱讀量較大,學習氛圍嚴肅緊張的群文閱讀缺少相應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加之受到學生年齡認知水平的限制,學生很難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尋找到議題下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
1.閱讀素材的選擇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水平
閱讀教材的選取直接影響到了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應當充分立足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在閱讀素材的選擇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不斷提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成長狀況,制定不同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單單讓學生完成單元課文的學習目標,積累語文基礎詞語和生字,還要強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將這些學到的詞語和語句靈活的應用到寫作當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案例:以《父母的愛》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將《地震中的父與子》 、《鞋匠的兒子》、《慈母情深》和《學會看病》等四篇文章作為閱讀材料,將其中自己認為最感動的最精彩的句段選出,總結其運用的表達方式,然后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寫作當中,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在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了對父母感恩的心情,潛移默化之下,促進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
2.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具有橫向性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議題選擇至關重要。因為群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將一組文章以一定方式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圍繞某個議題進行討論,并最終達成共識。議題貫穿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始終。
教學案例:在《經典名著》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晏子使楚》、《將相和》、《草船借箭》和《景陽岡》等四篇文章,教授學生關于《史記》、《戰(zhàn)國策》、《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經典名著的知識以及作者的基本介紹,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和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4]
3.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可或缺
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或缺。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整個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指導,確保教學活動沿著有序方向前進。教學案例:以《自然景物》為議題,結合《火燒云》、《爬山虎的腳》、《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等四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師將幾篇文章中關于對景色描寫的關鍵句段找出進行總結歸納,分析其中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對自然景物描寫的詞語、優(yōu)美語句及時的分析,進行景物描寫的寫作練習,也可以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讓學生及時的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練習,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逐漸轉移到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以及實踐應用能力上來,開展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符合當前小學教學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成長需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