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實踐,首先要直擊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尋找學科核心素養(yǎng)價值引領的契合點,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深度解讀教材,挖掘教材核心素養(yǎng)立意,推進基于核心素養(yǎng)教學改革,努力實現政治學科從“教學”到“教育”的轉變,更多注重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立意是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下學科教學目標設定的重要遵循,它決定課堂深度教學的價值生成。
在深度解讀教材基礎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也要凸顯深度教學價值。引領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理解現實社會生活情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情景化的應用問題,鍛煉參與社會生活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時,在深度解讀教材時就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筆者選擇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先組織和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學習,然后在創(chuàng)設的具體化教學情境中思考和交流,在思維碰撞中生成正確的法治意識。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如下——
“某市政府為獎勵納稅大戶出臺了政策:凡該市企業(yè)納稅額超過100萬者,該企業(yè)法人代表如果發(fā)生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可免于追究責任?!?/p>
探究:該市政府出臺這一政策是否合理,結合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簡要評析。
顯然,該市政府這一行為屬于濫用權力,但這是一個現實性的社會問題,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深度教學指導下走向深度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本框重點難點,也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形成正確的思想態(tài)度。緊接著水到渠成的讓學生談談政府該如何依法行政,建設和諧社會,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像這樣直擊核心素養(yǎng),深度解讀教材的深度教學策略方法,有利于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質量。
除了深度解讀教材,用核心素養(yǎng)引領深度教學外,教師在備課時也要深度解讀學生,以己推生。教師在解讀教材時遇到的重難點,學生肯定會碰到。所以,在此處設置教學情境及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關注學生學習思維過程,打通教材邏輯與學生真實思維邏輯之間的屏障。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解讀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點,更要善于深度解讀學生在新舊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潛在盲點”,研究如何縮短學生興趣需求點與盲點間的距離,在課堂中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傾聽不同學生的不同觀點、思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困難,以此作為分層差異教學的客觀依據。深度解讀學生,分層差異教學,關注學生學習思維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理性科學精神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通過設計有效的教學問題情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自主反思形成理性科學的行為導向,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例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框時,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以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對待消費,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學科素養(yǎng),筆者選擇案例分析法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現象中理性反思自己的行為。
案例一:某校高一學生林某,為了追趕時尚購買iPhone手機,他采用絕食行為要挾父母,花掉父母近兩個月的總收入,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困難。
探究:林某是一種什么消費觀念?
案例二:某校高二學生王某,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在朋友生日那天,雖然自己沒錢了,但還是決定向其他同學借錢給朋友買一塊名牌手表作為禮物。還說如果生日不買來送給他,自己今后在朋友面前怎么抬得起頭。
探究:王某這是屬于什么樣的消費觀念?
……
通過案例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說明各個案例中體現的不當消費觀念或消費行為,引導學生對各種消費心理、消費行為進行甄別,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在合作探究或自主分析、合作交流中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培養(yǎng)學生理性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鼓勵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養(yǎng)成理性精神,鍛煉批判思維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深度教學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深度教學需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高水平思維,這樣才能深入到學科知識的深層內核。這就需要教師以高階思維問題的深度教學為導向,引導學生超越表層認知獲得深層意義的學科價值與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自己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設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需要學生儲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但單純的教材基礎知識和技能不一定能形成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只有將教材基礎知識和技能用于處理真實、復雜甚至是兩難的情境,并通過自主或協(xié)作探究學習,主動建構深層知識結構才能形成真正素養(yǎng)。
例如,在講授“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這個知識點時,列舉了城市拆遷兩難的情景:“城市發(fā)展不可避免地需要科學規(guī)劃拆遷,但在拆遷中公民合法權益受侵害、城市規(guī)劃不合理、政府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也屢見不鮮?!惫P者設置了“有圖有真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生活》有關知識思考“你如何認識和評價圖片所示的城市拆遷問題?”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真實的、兩難的、開放性的情境中嘗試運用高中政治學科知識去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這個問題可對接《政治生活》中的知識內容比較多,例如,我國國家性質,政府的性質、宗旨、職能,公民與政府的關系等。評價方面,學生既可以從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尊重公民正當的、合法的權益等角度切入,肯定政府的正確行為;也可以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等角度切入,分析公民在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應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前提,既要反對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名侵犯公民個人合法利益,也要反對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利益至上,漫天要價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的錯誤傾向。這樣的真實情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法治意識、理性精神等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其次,教師要構建基于思辨能力的問題教學。高階思維導向深度教學,要滲透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思辨是深度教學和深度學習的良藥,是培養(yǎng)學生理性精神學科素養(yǎng)的常用教學方式。
例如,在講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時,筆者圍繞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了三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有思辨特征?!靶悴挪怀鲩T,全知天下事”與“秀才不出門,難知天下事”,你認同哪個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可有矛盾?真理到底應由誰來檢驗:“用多數人的認識來檢驗”“用權威理論來檢驗”“用實踐來檢驗”請選擇說明。對這些問題的思辨,讓學生不斷做出判斷、理解與反思,在辨析中提升思辨能力。
深度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手段,有利于適應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進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變革,促進教與學由淺層走向深刻。探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科深度教學路徑,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