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華第二小學 李文芬
我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一棵小草,一只螞蟻,一只展翅飛翔的蝴蝶……再微小,都值得我們駐足觀望,都值得我們安靜一會兒,聆聽翅膀的歌唱。一切與生命有關的事物都是值得敬仰的,龍華二小推崇的生命課堂也一樣。尊重生命的本真,探尋生活的原味,促進學生的成長,正是生命課堂的源頭與歸處。本周聽了蔣軍晶老師的習作指導課《舌尖上的美味》,再一次讓我真切感受到,生命課堂無需仰望,是日常。它如清晨涼風,不疾不徐,自在游走;如澗中小溪,時高時低,緩緩流淌;如春日野花,左搖右倚,隨處可見。
對話一:
師:緊張嗎?
生:嗯。
師:坐端正,微笑,就不緊張了。來,跟我一起做。坐端正,微笑,好點了嗎?
師(看到一學生臉緊繃):笑一個,就不緊張了。(全班笑)
師:嗯,你在微笑,而且一直在看著蔣老師。目光能一直看著對你說話的人,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本領。哦,(對不同的學生說)你也有這種本領,你也懂得尊重。
對話二:
師:誰可以在相應的位置上填上動詞,讓味道鮮活起來?
生讀,師點評后問:“有誰可以挑戰(zhàn)一下他?”
沒有人舉手。師笑:“沒人舉手,是你的榮光,說明大家都覺得不如你!”
有同學站起來,師又笑:“是哪一個動詞讓你有勇敢地站了起來?”
生驕傲而自信地讀出自己填寫的動詞,師點評并給予極大的鼓勵。
對話三:
師:有沒有敢用五種方法的勇士?以前我執(zhí)教這一課,從未有哪個班的學生敢這樣做?難道你們這個班可以開個頭?不可能!唉喲,有人舉手了!一個,兩個,嗯,肯定不可能超過十個!八個,九個,哈,我說了吧,肯定不可能超過十個(第十個學生“噌”地站了起來,全班笑)。
對話四:
現(xiàn)場點評了三個學生習作之后,師有意讓剩余的七個挑戰(zhàn)者坐下,但學生沒坐下。
師:哦,你們寫得這么好???這么有自信,好,請你讀一讀你的習作。
生興致勃勃地讀。
師(對另一生說):你還不肯坐下?讀吧,我洗耳恭聽。
很喜歡蔣老師與學生聊天,談笑風生中讓學生學會了放松,學會了傾聽,學會以目光追隨說話者,保持專注力。他說:“無所事事的等待是一種體貼。”在課堂中,蔣老師就多次“無所事事的等待”,等待學生找詞畫句,等待學生書寫文段,等待學生鼓足勇氣站起來“挑戰(zhàn)五法”。他總能在輕松隨意間將聽課要求、學習要求不露痕跡地傳遞給學生。他沒有板著臉孔的說教,沒有指名道姓的提醒,只有反復的鼓勵和耐心的等待,只有讓人尋味的微笑與點評,只有滿懷童心的斗智斗勇與推波助瀾。其實,了無痕跡的教育何嘗不是一種體貼?潤物無聲,育人無痕,尊重,是對生命最珍貴的愛。
片段一:
師:我對他這樣的描寫有意見。你們猜,為什么?
生:因為他花了好多筆墨去描寫裝菜的盤子。
師:對呀,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篇習作就應該改名為《裝蕃茄雞蛋的盤子》,對吧?(全班笑)
師:寫作文要分清主次,不能主次顛倒,我們做的是菜,不是菜盤子,對吧?(全班笑)
片段二:
師:寫作文不能拘泥于方法,但還是需要方法指導的。今天教給大家五種方法:1.一樣一樣寫過去;2.多用顏色;3.讓味道動起來;4.多用比較;5.用上“好像”。
生讀不同的片段,劃出使用了相應方法的句子,在批注與問答中明白,什么叫“一樣一樣寫過去”?什么叫“多用顏色”?什么叫“讓味道動起來”?什么叫“多用比較”?什么叫“用上好像”?
片段三:
師相繼呈現(xiàn)張海迪、老舍、福羅拜、金庸描寫的關于美食的片段,讓學生找出一一對應描寫食物的五種方法,感受由文字中傳遞出來的色香味。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蔣老師在課堂上再一次展示了高超的指引藝術。開門見山告訴學生方法,通過閱讀批注找出使用了相應方法的字詞句,巧妙地加以現(xiàn)場練習。接著讓學生活學活用,將所學方法用于習作創(chuàng)寫;現(xiàn)場點評時,既能毫不吝嗇自己的欣賞與鼓勵,亦能清晰客觀地指出問題,指引學生找到更恰當?shù)谋磉_方式。在學生對五種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運用體驗之后,蔣老師再出示了四段名家之作,再次用名篇的不朽驗證了五種方法的精妙。此時,學生對這五種方法不僅了然于心,更是崇拜至極,把它們攬入懷中、占為己有的小念想已是掩飾不住。當學生將應學知識主動納為自己想要的財富時,那便是我們常說的“我要學”“我”要學,總是能學好的。發(fā)揮生命個體的主體性,調動生命個體的主動性,這便是生命發(fā)展的自覺性,這便是生命課堂的立足點。蔣老師在看似平實實則巧妙的指引中,為學生打開一扇門,知道如何有序地寫一道菜,知道如何寫出一道菜的色香味。我們經(jīng)常對學生說:“要把文章寫具體哦!”何謂具體?它不應是一個空洞的詞,不應是一個籠統(tǒng)的要求,而是實實在在的“一樣一樣寫過去”“多用顏色”“讓味道動起來”“多用比較”“用上好像”。具體的方法,具體的練習,具體的指導,最后才能促成“具體的描寫”。
片段一:
師:說說你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生:大閘蟹、燒雞、羊肉、羊肉泡膜、羊肉串……
師:除了第一道菜,我感覺似乎來到了遼闊的大草原。
生:羊肉火鍋。
師:天啊,我規(guī)定,接下來的菜名不允許再出現(xiàn)“羊”字。
生:大龍蝦、甜酸排骨……
片段二:
出示當今走紅的明星照片。
師:認識他嗎?
生:李易峰。
師:認識他們嗎?
生:TFBOYS。
師:誰能說出他們的名字?
生: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
師:天啊,易烊千璽,這么難記的名字都能記住。
出示張海迪、老舍、福羅拜的照片。
師:那,認識他們嗎?
生笑,搖頭,胡猜。
師:要想把作文寫好,光認識李易峰、王俊凱他們還不夠,還要認識這些人(手指作家頭像),多讀一讀他們的作品,多學一學他們的方法,我們的作文才可以更出彩。
好喜歡蔣老師那句略帶夸張、略帶撒嬌意味的“我規(guī)定,接下來的菜名不允許出現(xiàn)‘羊’字”,也喜歡他那么不著痕跡地把學生的目光從明星轉至作家,還喜歡他選擇了一道特別接地氣、孩子們幾乎都喜歡的家常菜作為寫作對象。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用心摘取生活中的素材,在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指引中,開拓學生的思維,開啟學生的智慧,將“教師想給學生的”巧妙變成“學生主動伸手獲得的”。回看蔣老師的整節(jié)課,生活的氣息隨處可見。課伊始,讓孩子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道菜。民以食為天呀,提起吃,孩子們的興致就來了。當孩子的思維被“羊”卡住了時,他的一道“規(guī)定”就打破了孩子的思維定勢。而蕃茄炒雞蛋的出場,更是讓孩子覺得親切。因為熟悉所以有話可說,因為吃過甚至做過,寫起來更得心應手。當學生講到做菜的過程時,教師總會適時引導學生回憶當時做這道菜的流程和感受,以讓學生寫得更真實、更具體。而這一切,都源于真實的生活體驗。選擇一道最普通的菜,寫出生活的色香味,傳遞寫作的真諦,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生命課堂是什么?是一課一得的動態(tài)生成,是生命觸動生命,是智慧引發(fā)智慧,是等待促使成長,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獲得生命的體驗,感受生活的多彩,散發(fā)生長的氣息。蔣老師的課堂,就是生命課堂的縮影,它并不是懸在云端的神臺牌坊,而是日常,可以滲入每一個教師的常態(tài)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