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云
【摘 要】 拓展型課程是一門開放型學科,學校教育教學不應該將學生限制在課堂上,也不能夠將課堂教學作為終點,而是要對小學課程進行有效拓展,有效推進拓展型課程建設,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小學教師要明確拓展型課程建設的要求,考慮到小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合理確定拓展型課程的內容以及實施方法,開辟教育新路徑。
【關鍵詞】 小學;拓展型課程建設;應用
新課標當中明確提出要提高課程的開放性,合理設置課程教學目標,積極開發(fā)和拓展課程資源,有效建設小學拓展型課程。有效推進小學拓展型課程建設,并促進其在教育當中的實踐應用,能夠拓寬學生的發(fā)展平臺,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為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學生的學習參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小學教師要深化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共同為拓展型課程的建設與應用作出貢獻。
一、有效確定拓展型課程主題
小學課程具備開放性的特征,而且學習資源豐富多樣,這為拓展型課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支持,也為學生的能力拓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生活是獲取學習資源的重要路徑,所以在進行拓展型課程建設時,要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課程可以回歸生活,回歸于社會實踐,從而指導學生在實踐參與當中獲得更加豐富多樣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與眼界。為了保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針對性,首先需要有效確定課程主題,這樣才能夠明確學生拓展學習的方向,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要確定拓展型課程主題就必須要考慮多種因素,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特征、學習規(guī)律以及接受能力;教學大綱的要求,并盡可能地將課堂教學內容與拓展型課程內容相聯系,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拓展;學校、家庭、社會等課程資源的特點,保障主體選擇與資源拓展相適應。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拓展型課程主題的選擇和確定工作當中,指導學生耐心觀察生活,認真投入生活體驗。例如,在學習完有關世界遺產保護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游覽當地的名勝古跡,并與學生共同商討確定此次拓展型課程的主題為“游歷史古跡,品傳統(tǒng)文化”, 增強學生保護文物的觀念,引導學生樹立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意識。
二、科學選擇拓展型課程內容
小學課程中很多學科具有人文性。在教學當中涉及的豐富內容和多種教育資源都具備濃郁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內涵,囊括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與精神,展現出了人類文明以及價值觀。為了進一步發(fā)掘學科的人文內涵,有效突破課堂學習當中對于學科的局限認知,讓學生可以對學科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教師必須要重視拓展型課程建設與實施,并在課程建設的過程當中有效把握的人文精神內涵。由于小學拓展型課程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那么在拓展課程內容的安排方面就必須要注重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也就是要升華教材內容,補充教材當中涉及較少或者是沒有著重表述的內容,讓拓展型課程實踐更具學科的人文魅力。因此,教師在確定拓展型課程內容時,要把握文化和精神兩個重要概念,并以此為著力點進行內容的延伸,讓學生的拓展探究學習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以“游歷史古跡,品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拓展型課程為例,在明確了課程的主旨思想是文化內涵之后,就需要合理確定學生要學習和研究的內容。在內容安排方面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具體可以給出這樣的內容安排:(1)采用實地采訪的方法,了解與名勝古跡相關的傳說、故事和歷史。(2)充當小小導游,為名勝古跡的游覽書寫導游詞。
三、選取多樣化課程探究方法
在確定了拓展型課程的主題以及課程內容后,接下來就需要合理選擇課程研究和學習的方法,可以說,這是拓展型課程建設和應用過程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到課程實施質量,也會影響到學生能力的拓展。拓展型課程實踐應該成為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用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的課程實施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內在潛能,豐富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拓展學習,確保學習效果。下面將對幾種常用的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法進行介紹:第一,表演法。整體課程的實施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完成,這樣不僅僅可以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分工,還可以提高課程組織實施的靈活性與趣味性。第二,游戲法。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拓展型課程的學習,改變枯燥單調的學習狀態(tài)。第三,調查法。利用社會調查的方式不僅可以滿足拓展型課程實施的要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多元素質。
總之,小學拓展型課程建設是響應新課程改革的一項創(chuàng)舉,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同時也緊緊圍繞教學特征,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實踐探究平臺。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拓展型課程建設與應用的效果,小學教師要立足實際確定拓展課程的主題、內容以及實施方法,有效擴大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實踐當中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余勝泉,楊曉娟,何克抗.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0(12).
[2]寇元哲.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探討[J].甘肅教育,2005(06).
[3]毛新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1999(09).
[4]高文.情境認知中激勵與評價的作用——試論情境認知的理論基礎與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之二[J].外國教育資料,199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