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山
【摘 要】 小學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小學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寫作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探究
語文不僅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科目,同樣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是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作文是寫作者在腦海當中確立自己的寫作主題,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以及嚴謹?shù)恼Z言組織之后,通過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記敘方法。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小學教師感到非常頭疼的課題,同樣也是小學生不愿意面對的難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勢,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一切東西的動力,也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同學們對于寫作產(chǎn)生了一定的興趣,那么不需要老師的監(jiān)督和教導,同學們便會自主地進行作文的創(chuàng)作。小學生還處在一個好動、愛玩的年齡階段,他們的活動受到自身興趣的支配,因此,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過程當中,應當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產(chǎn)生一定的成就感。
例如,老師可以有目的地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如將《晏子使楚》、《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等課文改編成話劇或者小品,讓同學們分角色扮演,以動態(tài)的形式將課文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學生親自參與作品的完成,往往會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以及感受,此時再要求學生進行實踐過程和感受的寫作,會讓學生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并沒有他們想象中那么艱難。即使學生依舊寫的是“流水賬”,教師也不要一味地去責備學生,而是要通過語言或者文字去鼓勵學生,讓學生了解到寫作的益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文評價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寫作的成就感,對于優(yōu)秀的作文,老師可以作為范文在全班進行表揚以及朗誦,也可以積累起來訂成冊子在班會課上進行傳閱,激發(fā)學生寫作動力,而對于那些比較差的作文,老師應當找出學生作文當中的閃光點及優(yōu)秀之處進行表揚,然后再適宜地提出修改意見,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觀察身邊的事物,那么他們寫出來的作文便會脫離現(xiàn)實,無法真正打動人心,也就不能稱為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教師在作文教學當中應當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從生活當中去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將自身的作文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更加貼近生活,具有真實感、現(xiàn)實感。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當中提煉出來的素材都包含著學生自身的情感,因此在描寫的過程當中,便可以做到情感的自然流露,打動人心。
例如,老師在進行作文題目選擇的時候,應當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最難忘的一次經(jīng)歷》、《最美的一道風景》、《一次小實驗》、《郊游》等。在《郊游》習作的指導當中,要求學生將郊游的過程寫清楚,并描寫出當時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動,但這次的寫作并不是非常理想,這顯然與平時學生在郊游時觀察不夠仔細有關。老師可以在下一次春游或者秋游的時候,讓同學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體會自身心理活動的變化,再次進行《郊游》作文的寫作,相信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將會有一定的提高。因此,老師在平時的寫作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題目的選取,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
語文和英語一樣,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課程,“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當語文的積累到達了一定的程度,語文自然會突破瓶頸,達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進行小學作文寫作教學之前,應當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閱讀方法的教育教學,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進行素材的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經(jīng)歷越是豐富,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越多。
例如,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小學語文課程結束后,都會有一個題目讓學生去背誦或者熟讀課文當中的某一段,或者是讓同學們找出自己最喜愛的某一個段落進行熟讀和背誦。這個題目的目的便是讓同學們在課文學習過程當中進行素材的積累,豐富同學們的寫作素材,使得同學們的作文更具有文學性。而在生活當中,老師可以指定一些閱讀教材,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讓同學們在回家之后進行閱讀,用一個摘抄本將故事當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讓同學們在讀完這個故事之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不需要限定字數(shù),只要同學們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即可。如此,時間久了,積累的東西多了,學生的寫作技巧以及寫作內(nèi)容便也慢慢豐富了起來。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積累,文章的創(chuàng)作也會更加順利。教師同樣也可以指導學生從生活當中提煉作文素材,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小學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對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寫作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文了解到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以及情感波動,有助于老師對于學生的管理。
【參考文獻】
[1]陳洪友.論人文環(huán)境下的作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9).
[2]楊邦俊.從寫作的本質(zhì)看作文教學的改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6).
[3]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引發(fā)的若干思考[J].人民教育,2006(07).
[4]李海林.語文課程改革的進展,問題及前瞻[J].語文建設,2006(03).
[5]何郁.新作文,2005中國作文回眸[J].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06(Z1).
[6]毛新梅.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另一種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