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四
(江蘇省沭陽縣十字中心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現(xiàn)階段,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日益關(guān)注,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成了全體語文教師共同的目標。下面我將根據(jù)我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wù)勌岣邔W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對廣大教學工作者有所幫助。
中國有句古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講少讀”和“只讀不講”的教學模式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堂時間、追趕教學進度,很少會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學生對閱讀的熱情也因此日益下降。若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必須加強閱讀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時,我就穿插進了閱讀訓練。
首先,整體閱讀。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自由閱讀課文,讓學生利用看拼音、查字典的形式掌握生詞的讀音及含義,掃清閱讀障礙,并對學生發(fā)音不準的生詞進行訂正。
其次,感知性讀。我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干,還找了幾位同學來復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第三步,精讀課文。讓學生采用朗讀或者細讀的形式,對文章的細節(jié)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同時注意梳理文章的結(jié)構(gòu),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最后,品讀課文。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課文,欣賞優(yōu)美的語句,進一步體會作者砥礪自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一來,不僅完成了課堂教學的任務(wù),更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主要包括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含快讀)三類。想要提高學生閱讀的質(zhì)量,教師必須注重這三類方法的綜合運用。在閱讀一篇文章時,一般按照快讀——略讀——精讀的步驟來進行,首先要快讀,對文章結(jié)構(gòu)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明確文章的題材和內(nèi)容;其次是要略讀,能夠迅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確定閱讀的重點;最后再精讀,仔細理解文章的細節(jié),拿捏人物的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以《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為例,學生通過第一遍的快讀能夠了解到課文主要講述了小壁虎尾巴斷掉以后,四處借尾巴的故事;通過第二遍的略讀,學生能知道小壁虎都向小魚、老牛、燕子借了尾巴,可惜都沒有借給它,最后小壁虎的尾巴又重新長了出來;精讀之后,學生能進一步體驗小壁虎傷心、著急、高興等情感,了解到不同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還能夠?qū)W會使用小壁虎的禮貌用語等。由此可見,采用快讀——略讀——精讀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閱讀和集體構(gòu)建,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是近幾年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靈活多樣的組文形式,能夠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目的、有計劃指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呢?
1.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首先,要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選擇程度適當?shù)淖x物。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淺顯、貼近實際生活的注音讀物(童話、語言、童謠、古詩等);中年級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敘事性文章、優(yōu)秀詩文及趣味性強的少兒讀物;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適當?shù)淖x一些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的文言文。這樣便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讀懂作品,能讀懂就有收獲,有了收獲就會有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其次,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設(shè)讀書情境。課上可采用讀一讀、畫一畫、比一比等形式,啟迪學生閱讀興趣;或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課下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朗讀擂臺賽、讀書筆記展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
2.創(chuàng)設(shè)閱讀情境,誘發(fā)閱讀情感。要創(chuàng)設(shè)民主、寬松、融洽、自由、愉悅的課堂氣氛,學生才能主動的參與閱讀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全面解放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閱讀?!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種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借對語言及其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
3.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朗讀教學,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配樂朗讀或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使學生在朗讀中入情入景,體會文章內(nèi)容與意境。其次,可以大力提倡個別化教學,減少集體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學生個別化學習、教師個別化輔導的統(tǒng)一,是一種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進行個別化教學時,教師離開講臺,深入學生當中因材施教,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目標。
4.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拓展閱讀范圍。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開放閱讀課堂,使閱讀教學與課外活動溝通。努力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平時可以讓學生投身于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和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學習??梢岳矛F(xiàn)代化信息媒體,聽廣播、看電視、看錄像、上網(wǎng)查資料等,拓展學習渠道,讓學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不僅能夠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而且有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為其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