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君
(貴州省畢節(jié)市納雍縣特殊教育學校 貴州 畢節(jié) 553300)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當中,通常會忽視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然而,由于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以美術課程為代表的藝術類課程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和關注。那么,為了讓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更為充分的凸顯,老師就必須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為小學美術課程增添樂趣和活力。
眾所周知,老師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對該課的印象,也能夠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這就說明,
“首次接觸”對今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老師在上第一堂小學美術課時,就必須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較為良好的印象,讓學生能夠親近老師、喜歡老師,并對該課程產(chǎn)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除此以外,由于第一堂美術課大部分都是在開學初始時期,大多數(shù)學生以及老師都還未從假期中脫離出來,無論是在學習心理還是在學習態(tài)度上,都或多或少有一點懶散,這就很容易出現(xiàn)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課堂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等情況。那么,老師應該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呢?首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迅速從休假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做好充分的上課準備,用最飽滿的熱情和最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其次,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也可以用一些比較有趣的事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欲望。例如,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著名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觀看和欣賞,也可以將學生或者老師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帶到課堂當中,供學生傳閱和欣賞,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為后續(xù)的美術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老師在進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前,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打造活力化小學美術課堂,就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且充分的研讀,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流程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做到“簡單內容豐富化,復雜內容簡易化”。首先,課前的備課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師必須對其進行充分把握,才能夠讓其作用得到更為充分的凸顯。部分美術教師認為美術課程并不需要進行過多準備,只需要準備好教具、教材即可。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無論是美術課程,還是其他課程,上完一堂課是非常簡單的,但是上好一堂課卻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要想上“活”一堂課更是難上加難。老師如果想要讓美術課堂活起來、學生活起來,不但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還需要有充足的課前準備,才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其次,學生同樣需要在課前對本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解和預習,并對其中不理解的內容以及作家作品進行資料查閱和資料收集,這樣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化開展,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堂學習。最后,老師還需要準確找到學生的興趣切入口,并將其作為“活化”美術課堂的載體和切入點。例如,老師可以在興趣切入點設計一些引導性問題和課堂活動,讓學生用更加生動的方式對該堂課進行學習,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達到激趣、促學的課堂教學目的。
由于學生的天性以及興趣愛好,課堂游戲一直是學生所鐘愛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模式。如果課堂游戲設計得好,那么學生便能夠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為,游戲作為一種極其生動化和趣味化的活動形式,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探究和思考的興趣和欲望,有助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提升以及培養(yǎng)。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適當?shù)脑O計和滲透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堂游戲和課堂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投入其中、參與其中,以此來“活化”小學美術課堂,從而達到“激趣、促學”的教學效果。例如,老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與小動物有關的內容時,可以先分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所喜愛和感興趣的小動物,并說一說該小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然后老師可以組織一個“小動物繪畫比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小動物的觀察和了解對小動物進行繪制,看看哪一位同學畫出來的小動物更加生動、形象。最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針對自己所畫的小動物進行交流和分享,以此來點燃學生對小動物的了解興趣和學習欲望。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作為一門相對比較特殊的課程,老師在對其進行課堂授課時,必須運用更為生動化和趣味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以此來達到“活化課堂”的效果。
[1]周成平.新課程名師教學10條建議[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美)羅恩菲德(Lowenfeld,Viktor)著,王德育譯.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3]單媛媛.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