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權
(南安市國光初級中學 福建 南安 362321)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詩句注意煉字被后人傳為佳話,從“敲”字可襯夜之靜謐,比起用“推”字更讓人覺得寫作者用詞的巧奪天工。無獨有偶,“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北宋蘇小妹的這兩個詩句更是絕妙,惟有“扶”字用詞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和諧,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了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tài),給人一種柔美之感;詩中“失”字比起原本用的“映”字更能映襯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美妙情景,真是一字生輝。詩人寫詩時反復推敲,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對我們的日常寫作的確是深刻的啟示。今天我們寫完作文后也應如古詩“煉字”般修改。初中生寫作文后往往是寫完就“萬事大吉”了,孰不知,作文中毛病百出的地方挺多,只是自己一時沒能馬上看出來,別人也許能幫你看出一些破綻,但有時往往無法明了你真正寫作意圖,因此能幫你修改文章的地方也很有限。可是如果是你自己,明了自己的寫作意圖后,幾次三番的修改,或許你最終會改出一篇高質(zhì)量的文章來。因此,“文章不厭百回改”,初中生學會自主修改自己的文章尤其必要,它關乎自己所寫文章質(zhì)量的好壞。
有了這種意識當然好,可是,自主性批改作文又有什么方法可循呢?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自主性作文的批改,不像教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的形式,有旁批和總批,只需要學生對一篇作文的旁批即可,學生在標題和文章的修改中逐步意識到寫作中存在的各種大小問題,學會補充和改進,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可是,有學生認為,一篇作文寫好了,只需要將文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改對就算修改了,其實不然。
起初的作文修改,我想可做如下簡單指導:首先是通讀全文,快速瀏覽,找出文中的錯字、漏字,甚至是詞語運用不當?shù)牡胤?進行修改補充,找尋作文中錯誤的標點符號并加以修改;其次是把讀不通、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找出病句加以修改;再次是找出你認為文章寫得不足的地方試著補充,給出修改意見;或者是找出文章中寫得不夠形象精彩的地方,運用多種修辭或表現(xiàn)手法加以修潤,使文章形象生動,文筆更加優(yōu)美。
現(xiàn)就往日S學生寫后并經(jīng)過修改的一個文章的小片段舉例談談。
S學生在作文《一種一直引領著我前進的精神》中寫了如下一段:
“每當走過新華樓,遠遠望見校主李光前先生,我心中便立定了堅定的信念。照片上的他一如既往地微笑著,使我覺得無比親切——而我,從這微笑中,看到了更多的是殷切的期盼。從這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一直引領著我前進……”
這一段是作為一篇文章的結束語的,雖然它也寫得通順,流暢,但是我們感覺它還是比較平淡,乏味,缺乏生動性的,因此,我讓這位學生進行二度修改,修改后的內(nèi)容如下:
“每當我走過新華樓,看見李先生慈祥堅毅的親切面孔,心中便平添了幾分堅定。照片上的他一如既往地微笑著,那微笑猶如和煦春風吹拂著我們的臉龐,那微笑猶如甘洌清泉澆灌我們的心田,那微笑猶如溫暖陽光普照我們的身軀——而我,從這微笑中,讀出了慈愛的叮嚀和殷切的期盼;從這微笑中,我領略了一種一直引領著我前進的精神……”
修改后的文章顯然多了形象的描繪和濃烈的抒情,在對人物傾注感情的描寫的同時,注意了精彩的用詞,如以“慈祥堅毅”形容面孔,使我“心中便平添了幾分堅定”;如對微笑的比喻性形容,更是使描寫充盈了文學性色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李先生”由衷的敬仰和崇拜之情,讓抒發(fā)的感情自然而發(fā),達到預期效果。這里,讓我們看到了自主性修改作文中,需要學生在遣詞造句,修辭潤色,篇章結構,表達方式等方面二度構思,精心匠造,這比起初寫這一篇該要多用心啊!
自主性修改作文時,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寫完了一篇作文 ,有些該寫的地方卻沒寫到,以至于文章似乎缺乏完整性了,這時就需要給予補充了。M學生在寫《二十年后的我》一篇文章時,通過想象把“二十年后的我”的樣貌刻寫得非常生動與詳實,卻沒能注意刻寫“現(xiàn)在的我”的情形,以至于沒法對比,凸顯“我”變化的原因,經(jīng)寫后的自主性修改,把該補充寫的地方寫生動,文章就富有故事性了,作文主題得到彰顯!
當然,不止文章內(nèi)容,就連作文標題的命制也可自主性修改,有時一篇文章寫成了,文章內(nèi)容看起來也不錯,標題再稍微修改下,就能使之成為一篇相對較完美的文章。K學生在給半命題作文的時候》擬題時,擬了《當下課鐘敲響的時候》,這個題目一般緊限于寫熟悉的學校生活,而且很容易寫出與許多人雷同素材的文章。在修改作文標題時,他仔細斟酌,擬出了如《當被嚇到的時候》、《當走到小巷盡頭的時候》等標題,更富想象性,更富故事性,易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這樣的標題擬得也更好。
總之,自主性修改作文,小的方面,可從字詞句修改和潤色,標點符號的準確使用入手;大的方面可從篇章結構,構思技巧,命題意圖等方面對文章著手修改,只要能在把握文章整體立意的基礎上再次精心“斧正”,一篇好的文章最終就會出自你手。
當然,好的文章經(jīng)常不是一次能改好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名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初學寫作的人呢?希望每位寫作者都能培養(yǎng)起自主修改作文的意識,并注意在這方面有潛心研究,這樣就能真正把一篇文章寫好改好,使自己作文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