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每一科學科教學中。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看,首先要喚起學生對問題的教學興趣,鼓勵學生會提出疑問,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結果的檢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筆者主要以數學學科為對象進行探討。
關鍵詞: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們談到此話題,很多都認為傷透腦筋,到底是學生問題,還是教師問題?我個人認為,歸根結底還是要求廣大教師們花心思,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 營造寬松氛圍、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首先在于他能否把學生吸引在自己的周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應該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是成功的起步,生動活潑的課堂,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敢于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提高。比如在生活情境中“找”數學——即數學生活化?!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為此,數學教學應憑借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在生活中找數學,讓課堂真正成為生活化的課堂。
二、 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在嘗試中學習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中解決問題,并初步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懂題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數學知識。
面對一道數學解決問題,讀懂題意是根本,即通過對題意的解讀弄明白已知什么?求什么?一方面要求學生先靜下心來把文字讀完整,另一方面要注意對題目中關鍵字詞的理解與掌握。我們應把“困難”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內化學習的重點、難點。
例如這樣一題:買餅干4包32元,幼兒園王阿姨準備用200元買這種餅干,她能買到多少包?要算出200元可以買多少包,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精讀題目,根據生活實際想想先算什么。小學低年級階段有很多圖文題,對于圖文題,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內容,各種符號代表什么意思。老師的提問應簡明扼要,直奔主題,花費的時間不宜過多,要恰到好處。圖意讀懂了,已知條件和未知答案,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就弄明白了。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往往還會遇到沒有配圖標的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要能夠在頭腦中,根據題意想象一個場景。因此,老師在教學生讀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問題的場景,讓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場景再現。并實現圖文轉化,解決問題。做好了第一步,鋪墊了道路第二步就比較容易了。
三、 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善于解決問題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解決問題。問題情境是思維的源泉,有了問題才能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利用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研究與探究,這就需要師生、生生間相互交流信息,尤其是讓學生有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在分析和交流過程中去分析數學問題,理解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解決問題的機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場所。教師要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學生更多展示才能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給學生這樣一道實踐題:“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5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通過共同討論,共同觀察,畫圖求解,進行探究,很快得出了答案。
四、 要指導學生反復實踐,貼近生活教數學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寓教于樂,消除學生對求解決問題的畏難情緒。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采用如下方法來進行的。
一是指導學生根據例題自編問題。讓學生根據老師已講解過的例題,或者教材上的例題自編問題,提高學生進一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心理學認為,小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對學習效果有巨大的影響。
二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問題。讓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把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學習中感到數學是有趣的、易學的,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來源于生產生活,數學學習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應該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研究和探索新問題的過程。
三是同學之間相互編題解題,實踐趣味教學。一定階段的內容學習完后,我們還可以讓學生互相編題解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yōu)榱四茈y住對方,往往會更自覺地加強學習。
五、 結束語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有效的策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思路和方法,親歷解決問題的過程。筆者相信,通過以上的努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提高。
參考文獻:
[1]陸昌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大全[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8.
[2]許存盼.分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文理導航,2016(3).
[3]陳泗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分析[J].文理導航,2016(3).
作者簡介:
胡勝明,重慶市,重慶市秀山縣里仁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