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要努力尋找讀寫結合點,時時處處滲透寫作教學,既讓學生重視課文,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閱讀;寫作;積累;仿寫;感悟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很多老師以應試的心理出發(fā)。主要表現(xiàn)在猜題押寶:即從當年或近幾年的中考作文中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作文題目進行訓練,而不理睬教材上的作文訓練,這就帶來了一定的盲目性,表面上看,可能走運氣碰上期中期末考試題,但實際上讓學生有了“為作文而作文”的偏頗認識,大大削減了他們寫作的熱情。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边@說明讀和寫是蜜蜂的采花與釀蜜,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緊密相連。葉圣陶先生還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苯滩闹械奈恼露际枪沤裰型饨?jīng)典之作,把課文的讀和作文的寫結合起來,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解決了作文教學天馬行空的痛疾,既讓學生重視課文,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那么,怎樣讓閱讀教學有效地促進寫作教學呢?
一、 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挖掘教材中利于寫作的素材
俗話說:“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沒有貨”,自己“腹中空空”,自然也寫不出內容充實的好文章。要想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必須讓學生建立豐富的作文素材庫。在閱讀教學中,挖掘教材中的優(yōu)秀素材,讓學生進行積累,應鼓勵多讀多背或摘抄或熟讀。把對寫作有用的材料存儲于自己的腦海中,并對自己存儲的內容進行梳理,建立“分類資料”庫或“讀書文摘卡”等。
如,在學習了八上第二單元“愛國情懷”的幾篇文章后,我安排了一次以“愛國”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作文前,我讓學生回顧、搜集、整理出現(xiàn)在教材中歌頌愛國情懷的詩句、人物、故事等,然后指導學生如何在寫作中將其轉換為論據(jù)加以運用。因為有了儲備充足的寫作之“米”,此次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模仿的寫作能力
仿寫練習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重要途徑,是學生通向自主作文的階梯。教學時,要充分利于教材,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這個例子的基礎上,多模仿,多練習,可模仿結構、寫法、語言等。讓學生學會借別人的瓶子裝自己的酒,培養(yǎng)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
如學習了《春》這篇文章,讓學生仿此文的結構學習寫作《秋》。如仿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不必說……,不必說……,單是……”的結構句式。如仿寫《夏》中“那……那……那……無不……”的句式結構。這樣的語言訓練由于要求明確,借鑒具體,學生在長期的磨煉中,語言會變得更流暢,更有文采,寫作能力會逐步提高。
當然,仿寫訓練時,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可知可感的有效情境,否則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沒有多少營養(yǎng)與價值的。如學習了《鼎湖山聽泉》時,可針對比喻、排比的手法對泉聲千變萬化的描寫進行仿寫??梢越柚嗝襟w播放一段下雨的情景,引導學生仔細欣賞、觀察,讓他們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進行有血有肉的真實內容的仿寫。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覺得自己也擁有了“大師”般的寫作風范,從而擁有寫作的自信并能體驗到寫作的快樂。
三、 閱讀教學要具有片段訓練的意識
課標提出“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十四次,其他練筆不少于一萬字”。這就要求我們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借助片段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學習了《天上的街市》,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將來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國的宇航員,也登上了月球,見到了傳說中的吳剛、嫦娥,將會怎樣?寫一個片段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四、 閱讀教學要抓住單元作文訓練的主題
蘇教版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突出的主題,課文教學跟作文訓練主題是一致的。在閱讀教學中,要抓住每個單元的主題,將寫作的思想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在寫作訓練中才會得心應手。
比如:八上第三單元的寫作主題是合理安排文章結構,可見,指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好文章結構是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之一。這一單元的四篇現(xiàn)代文《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親》《父母的心》在結構上各有特點,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結構技巧。在教學《背影》時,要引導學生品析開頭結尾的特點,讓學生不僅體會到首尾呼應的好處,而且能幫助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題旨,體會作者的情感?!陡改傅男摹饭适虑楣?jié)始終圍繞著“送子”一事,但其中幾經(jīng)變化,又顯得起伏曲折,作者在行文中注意了段落,內容之間的過渡照應所以幾次“換子”的變化,都合情合理。雖然一波三折,但讀起來十分順暢自然?!短鹛鸬哪嗤痢方Y尾很新奇,這一新奇的結尾,不僅使讀者拍案驚奇,而且富有詩情畫意,含義無窮,從而大大提高了小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掌握了這些結構技巧,讓學生以“電腦領我走進新天地”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五、 閱讀教學要關注自我、表達感悟
同學們常??鄲?,作文寫的和人家一樣,都是爸爸、媽媽、朋友,好像故事都一樣,別人寫得很成功。可是為什么自己的作文就寫不好呢?關鍵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關注生活的同時,忘卻了自己的心理。我們在觀察外部世界的同時,更要關注我們的內心,而“自我”的存在,正是文章的生命所在。如《背影》是一篇流露濃濃父子深情的文章,在教學過程中,捕捉“背影”這個情感的蓄積點,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去碰撞、感受、醞釀和升華,直至使自己得以共鳴,滿腔情感噴薄而出,然后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印象中自己父母最為辛苦的一幕。情感的閘門一打開,學生就回憶起自己父母的點點滴滴了,于是一個個蘸著濃濃親情的文字娓娓道來。
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厚的“源頭活水”,讓我們在教材的閱讀教學中努力尋找更多、更適用的讀寫結合點,時時處處滲透寫作教學,讓學生感受每一次的語文課都是快樂作文的天堂,讓寫作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啟航吧!
作者簡介:
高云萍,山西省晉中市,平遙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