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書
我從教的學校是一所鄉(xiāng)村中學,校址緊鄰著鄉(xiāng)村場鎮(zhèn),經(jīng)??吹浇稚弦恍┣嗄甑幕槎Y,新郎官被鬧婚慶的朋友用墨把臉涂得如黑包公,衣褲被扒光只穿條褲衩,還被一根繩索牽著,非常不雅地行走在大街上,引得路人流露出復雜的表情,還引得許多學生也好奇地觀望。這種不雅觀的民俗現(xiàn)象還表現(xiàn)在許多節(jié)日、宴會、交往、喪葬、服飾等民俗現(xiàn)象中。
這些不雅觀的行為舉止顯然是缺乏文明的民俗文化引導所致的。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有責任和義務(wù)去引導學生提高認識民俗文化的品位,從而為促進當?shù)亓己妹耧L民俗盡一份力量。
為此,我對教材中有關(guān)民俗文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有意識地收集整理,在課上或課外適時點撥引導,既活躍了氣氛,又增添了學生對民俗文化的審美情趣,使之在輕松愉快的感受中受到美的熏陶。
古典詩歌《桃夭》是舊版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出自《詩經(jīng)·國風·周南》,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全詩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贊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流傳至今。我在教學這首詩的時候,向?qū)W生介紹當?shù)鼗樗字性诎萏贸捎H時,拜堂唱禮的內(nèi)容。禮儀中有這樣的句子:“桃之夭夭正相當,之子于歸配鳳凰……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逑……”句子中包含了《詩經(jīng)·桃夭》《詩經(jīng)·關(guān)雎》,還講述了《詩經(jīng)·氓》中有關(guān)求婚、定親、迎親的禮儀。
我順勢引導說:婚禮是人生的大事,熱鬧、喜慶的氣氛是必要的,且有一套典雅、莊重、文明的禮儀,但絕不是時下一些粗俗不雅的行為裝扮,這是文化品位不高的表現(xiàn)。我們新一代青年應(yīng)該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鄉(xiāng)風民俗,提高自身的審美品位。
課文《鴻門宴》中有宴會上安排座位的細節(jié)描寫: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秦漢時期,座位的民俗文化中講究尊卑順序,順序為:向東——向南——向北——向西。即項王、項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的安排便可看出當時劉邦雖說是一方諸侯,位尊為漢王,但當時力量對比懸殊,只好坐在卑位席。
我在講到此處時,適時拓展到當今生活中的相關(guān)交際民俗,如遇鄉(xiāng)鎮(zhèn)坐宴席,雖不像古代那樣尊卑森嚴,但尊老敬長還是要講究禮節(jié)的。一般把朝向主家堂屋方視為尊位,一般是尊貴的長者坐,左右兩方為陪席,堂屋面對方為下席,下席常為青年人坐,這樣就不失禮儀。反之,青年人坐在上席,而年歲大的坐在下席,人們就認為該年青人有失禮儀,要遭指責。
教讀《荊軻刺秦王》時,當荊軻刺殺不成功時,有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箕踞”指坐在地上,兩腿張開,形象像箕,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tài)。我講到此處時,適當給學生談及現(xiàn)代交往中的坐姿禮儀。與長者或上級相處時,不要翹二郎腿。女生要保持雙腿并攏,上姿端正。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交際中的禮儀美。
我們民族有一些傳統(tǒng)的歲時節(jié)日,這些民俗在教材中很是常見。如課文《祝?!分嘘P(guān)于春節(jié)“祝福”的風俗。我上課時自然地拓展到我們當?shù)剡^春節(jié)的相關(guān)習俗,如祭祖先慎終追遠,家人團聚表親情,孝敬父母尊長輩,走親訪友聯(lián)感情等等美好愉快的行為活動。但千萬不要像一些青年人千里迢迢趕回家,天天坐在牌桌上打牌賭博,那樣的過節(jié)是不文明的、沒有品位的行為。
教讀《蘭亭集序》,文中有“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靶揿敝敢环N消除不潔的祭禮。是古人習俗,陰歷三月上旬巳日臨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飲酒游戲。這種活動發(fā)展到今天,就如當?shù)氐奶ご阂约扒迕鞴?jié)活動,目的是教化后人慎終追遠,孝行美德。這樣的活動既弘揚了傳統(tǒng)文化,又提升了人文審美素養(yǎng)。但有些青年在微信上居然給親朋好友發(fā)“清明節(jié)快樂”的問候語,這顯然是缺少知識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
當然教材中還涉及到一些歲時節(jié)氣,我們當?shù)卦缫褯]有過這類節(jié)氣了,如《孔雀東南飛》中“初七”及“下九”節(jié),但我們可以了解這些古代民俗文化中蘊含的審美內(nèi)涵。
教學《為了忘卻的紀念》時,文中有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第三次相見,我記得是在一個熱天。有人打門了,我去開門時,來的就是白莽,卻穿著一件厚棉袍,汗流滿面,彼此都不禁失笑。這時他才告訴我他是一個革命者,剛由被捕而釋出,衣服和書籍全被沒收了,連我送他的那兩本;身上的袍子是從朋友那里借來的,沒有夾衫,而必須穿長衣,所以只好這么出汗?!?/p>
這段敘寫中有一處特別的細節(jié)描寫“沒有夾衫,而必須穿長衣,”既然沒有夾衫,而又何必定要穿長衣呢?
原來這里涉及到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特有的服飾打扮,當時穿短打衣著的勞動人民被稱為“短衣幫”,讀書人被稱為“穿長衫的”,衣著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禮節(jié)的講究。文中白莽剛由被捕而釋出,衣服被沒收了,但要去見魯迅先生,為了莊重有禮貌,只好向朋友借了一件長衣的厚棉袍穿著,雖是熱天汗流滿面的,但也不能失去讀書人穿長衫的禮數(shù),這是為了表示對魯迅先生的尊重。
還有如《孔雀東南飛》中:“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p>
劉蘭芝被婆婆無端驅(qū)趕,本是很令人傷感的事,但臨行時“新婦起嚴妝”,打扮得“精妙世無雙”,這樣的裝束是表現(xiàn)劉蘭芝堅強、有尊嚴的性格,外表的裝束就是內(nèi)心高貴的外在顯現(xiàn),也是人格美的體現(xiàn)。
教材中,還有諸如飲食、喪葬、建筑、娛樂等民俗文化,都折射出相關(guān)的文化審美內(nèi)涵,我在教學實踐中,涉及到有利于當?shù)孛袼捉ㄔO(shè)的相關(guān)民俗文化知識時,都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并希望青年學生在學習中積淀健康的民俗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他們的審美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