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實驗小學)
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后延伸與擴展,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綜合文化思維能力。通過大量的課外書籍閱讀,學生才能夠不斷優(yōu)化現(xiàn)有的語文知識,積累眾多的文化素材,更好的輔助語文學習。由于語文課堂的數(shù)量以及時間有限,許多學校僅僅在每一周為學生安排一次集體的閱讀課。因此,大部分的學生閱讀都需要在課后時間開展。盡管小學語文閱讀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在課外閱讀的學習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小學語文老師而言,需要根據(jù)課程的實際開展情況對進度與教案進行改進,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從而從小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掌握高效率的閱讀方法,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水平。
在小學語文的課后閱讀中,常見的問題如尋找書籍時的盲目性與隨意性,懷有功利心態(tài)開展閱讀等。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語文課程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達到考綱要求,小學生只有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才能跟上教師進度。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fā)展,目前書籍市場上擁有品類眾多的課外讀物,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學生在購買課外書籍時缺少來自教師以及父母等第三方人員的推薦與指導,可能僅僅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購買書籍,集中在漫畫,連環(huán)畫,小說等娛樂性書籍上,而忽視了名著,詩詞等具有高價值內容書籍的閱讀。學生在挑選書籍時具備較大的盲目性,許多書籍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以及指導作用,無法完成課外閱讀的目標。盡管閱讀了許多課外書籍,但是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水平卻無法得到顯著提高。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意識到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知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許多小學生的課余時間逐漸被一本接一本的課外書占據(jù)。教師與家長認為,通過閱讀課外書,能夠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導致家長將課后閱讀作為硬性的指標任務布置給孩子,并嚴格規(guī)定閱讀時間以及閱讀書本,對于小學生而言,本應該有趣的課外閱讀成為了一種學習負擔,閱讀課外書籍蒙上了一層功利的色彩,不僅打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無法實現(xiàn)閱讀的目標。
提起課外閱讀,許多小學家長與老師就會提到作文書籍。廣泛的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為了取得更加直接迅速的效果。家長與老師甚至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大量閱讀優(yōu)秀作文書籍,并布置了優(yōu)美詞句的摘抄仿寫作業(yè)。盡管適量的積累優(yōu)美詞句有利于學生提高表達能力,然而在現(xiàn)實中,閱讀開始成為小學生語文作文考試的輔導工具,甚至有些學生一提到課外閱讀,想到的都是作文大全等教輔書籍。這種行為嚴重制約了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個性化發(fā)展,并不能真正的在閱讀中理解知識,獲得感悟。
對于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課外閱讀的目的是跳出教科書的思維限制,接觸更加廣闊的知識天地,豐富自身積累,提高知識文化素養(yǎng)。對于語文老師而言,在課外閱讀中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不可過多的干預學生的閱讀計劃。在課外閱讀指導課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出合適的讀書環(huán)境,在外部條件上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如有條件的班級可以倡導每個孩子捐贈幾本書,共同構建班級圖書館,互相借閱書籍,減少閱讀成本,豐富學生視野。此外,閱讀課應當選擇在晴朗的天氣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操場進行閱讀,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減少閱讀壓力。課外閱讀的重點在于“課外”,在課外時間段中,學生擁有閱讀的自主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默讀,小聲朗讀等方式閱讀,但要注意避免對周邊的學生產生干擾。最后,教師也可以設立班級主題讀書日,在讀書日中邀請學生上臺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制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課外閱讀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中看見成效,這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如何加強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小學生在開始階段都能夠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但是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會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興趣不同。因此,作為指導老師,應當在小學生剛開展課外閱讀時,就提供良好的習慣指導。如積極將優(yōu)美的詞句摘錄在本子上,并運用到作文中來;善于尋找每一段話的中心句,帶著疑問來閱讀文章,并嘗試在文章中解答疑惑等。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應當學有所想,學有所悟。
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從而減少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枯燥感與孤獨感。閱讀活動的形式可以涵蓋分享心得,演講比賽,課外知識競賽等。一方面,教師可以在開展2個月的課外閱讀后,鼓勵學生將積累的素材與同學分享,并積極上臺展示自己最喜歡的書籍,從而帶動閱讀氣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仔細閱讀,不僅能夠考察學生在閱讀時的記憶能力,也能夠督促學生閱讀更多高價值的名著書籍。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積極邀請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開展“親子閱讀日”,“親子閱讀大比拼”等特色活動,從而將課外閱讀從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提課外閱讀的連貫性,也能夠加強家長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加科學的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
應試教育的發(fā)展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逐漸僵化,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學生的額外閱讀興趣較低,不能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綜合分析課程大綱標準與學生實際能力,判斷課外書籍的難度以及內容的知識量,逐漸改變傳統(tǒng)課外閱讀教學過程中權威性,霸權式的教學理念,由結果導向式轉變?yōu)檫^程導向式,提倡在興趣中開展課外閱讀。從而打破填鴨式教學的束縛,將課外閱讀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對學生給予充分的信任,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積極引入話劇,演講,辯論等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課外閱讀參與度。
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多方面的個體素質均建立在廣泛的閱讀學習與思考上。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也能夠鞏固語言學習能力。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教師應當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優(yōu)勢,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張春鳳.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誤區(qū)分析及科學指導策略探討[J].好家長,2014,(39) :111.
[2]李卉.淺議小學語文有效課外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J].魅力中國,2017,(8).
[3]楊聯(lián)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指導策略研究[J].同行,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