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袁世凱在清末創(chuàng)辦了巡警制度,為清末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關鍵詞:巡警制度;袁世凱;清末新政
在現代社會中,巡警制度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在后現代國家的改革中,巡警的產生也是改革的應有之義,但晚清時期巡警制度的創(chuàng)建卻純屬偶然?!缎脸髼l約》中有規(guī)定,列強不許中國軍隊在天津方圓二十里內駐軍。如果沒有軍隊,即便接收天津后,袁世凱也無法有效維持城市的穩(wěn)定;而天津地區(qū)本就“地處海濱,民俗強悍”,又趕上聯軍交接防務之時,“匪徒乘間思逞”,袁世凱也不可能不在此此重要之地駐軍。在這兩難之際,一位西方友好人士建議袁世凱以警察代替軍隊來維持治安,這樣便可收兩全其美之效。[1]袁世凱欣然接受。
在向鄉(xiāng)村推廣的過程中,巡警們也在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辦理巡警,外縣與省會不同。其在省會,固以站崗位要,而在鄉(xiāng)縣,惟以巡道為先。因在束饒、祁博等州縣接壤處,所分二里為一段,以每段駐一人,飭令在于所分段內往來巡邏?!盵2]
在接收天津前,袁世凱先在保定設立警務總局,任命趙秉鈞為總辦,聘用日本人伊藤次郎和原田俊三郎為幫辦、顧問,協助趙秉鈞按照日本的巡警方式培訓巡警將弁。當3000名從武衛(wèi)右軍中精選出的士兵被訓練成巡警后,袁世凱首先在保定推行警政,進行試驗,以為接收天津的前奏。1902年接收天津時,3000名巡警迅速進駐天津,其中1500名巡警駐守天津,另外1500名駐扎于塘沽、山海關、秦皇島等處。天津地區(qū)的局勢能在接收之際保持穩(wěn)定,巡警們功不可沒。
接收天津后,袁世凱在天津市區(qū)設立南段巡警總局,總辦為曹嘉祥,隨后由趙秉鈞接任。總局下設五個分局,每分局定額295人,每分局劃分為四個區(qū),劃定負責范圍、分層管理。1902年10月,袁世凱又設立北段巡警總局,總辦為段芝貴,同樣下設五個分局。1904年又設立天津四鄉(xiāng)巡警總局,下設八個分局15個區(qū),每個區(qū)約有3000戶居民,富裕地區(qū)約為每50戶有一個巡警,貧瘠地區(qū)則為100戶有一個巡警。[3]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袁世凱在天津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巡警網絡,將天津所有地方都納入到巡警體系中來。
當然,僅僅建立這樣一個巡警網絡還是不夠,還要巡警們真正的承擔起維護治安的責任來。在袁世凱的嚴格督導下,趙秉鈞完成了后續(xù)的工作,將天津巡警帶上了規(guī)范化的軌道。
趙秉鈞為巡警的建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制定了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如《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現行章程》就對巡警的言行舉止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值班巡警不準與人閑談,只許挺身往來梭巡;不許攜傘持扇吸食紙煙及與市人戲謔……”。[4]提拔警員考核機制也被嚴格執(zhí)行,當時的報紙說:“南段巡警總局總辦趙智蓭觀察欲將所轄各分局各隊巡弁細加考試,系為提升頭等巡弁起見,以便加獎月薪,已委派該局提調王都戎監(jiān)場考試,試以警務,遇有急事,有如何巧妙辦法。臨考試時當面提問,隨即答復。除第一局各區(qū)巡弁外,第二、三、四、五屬共二十名均于十三日午后五點鐘齊集總局考試?!盵5]每月兩次的例會制度也被嚴格遵守。[6]
在向鄉(xiāng)村推廣的過程中,趙秉鈞也在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巡警的工作方式,“辦理巡警,外縣與省會不同。其在省會,固以站崗位要,而在鄉(xiāng)縣,惟以巡道為先。因在束饒、祁博等州縣接壤處,所分二里為一段,以每段駐一人,飭令在于所分段內往來巡邏?!盵7]
在嚴格的督導和靈活的工作方式下,天津巡警在全國位列第一。民眾對巡警們取得的成績非常認可,“袁宮保近派巡警營兵丁在城鄉(xiāng)內外晝夜梭巡,清理街道,盤詰奸尻,夜間按時換班,尤為慎重,宵小為之歛跡,百姓稱頌,有夜不閉戶之風”。[8]“不二年津阜治安為各省冠,有六個月不見盜竊者,西人亦為嘆服?!盵9]袁世凱也比較滿意,認為自巡警建立以后“奸宄不行,閭閻安堵,成效顯著,中外翕然?!盵10]就連清廷對巡警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贊不絕口,并在當年九月十六日發(fā)出上諭,要求其他各省均仿照直隸辦理巡警:“前據袁世凱奏定警務章程,于保衛(wèi)地方一切甚屬妥善,著各直省督撫仿照直隸章程,奏明辦理。不準視為緩圖,因循不辦,將此諭知之?!盵11]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時在火車站遭到革命黨人刺殺,這一刺殺事件暴露出清廷在京師治安措施的不足。經袁世凱奏請,清廷正式宣布成立巡警部,以徐世昌為尚書,趙秉鈞為侍郎,統(tǒng)一管理全國巡警,構建全國的治安體系。趙秉鈞擔任巡警部侍郎后即著手鞏固北京的治安,他從天津抽調1000余名巡警來京,以他們?yōu)榛A組成了北京的巡警機構,北京的治安大為好轉。一位外國人曾對北京的治安描述道:“首都的警政大有改進。南城由袁從省會調來的一支兵力維持治安,他們控制的街頭交通令人贊佩。各城門不再出現堵塞現象,人人都必須循序而行,不準許向前猛沖猛撞。即便是由德國兵駕著的笨重四輪馬車,也不準破壞馬路規(guī)章。有一個討厭的士兵裝腔作勢不肯服從指揮,并且拔出他的刺刀來,維持治安的警察便吹起警哨把這個兵逮了起來,押到附近的警察所去?!盵12]
清廷成立巡警部的初衷本是應對革命黨對滿清高級官員的暗殺,但從客觀上來看,巡警部的成立也為全國治安形勢的好轉做出了貢獻,為清末新政的推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并為中國近代城市管理體制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1]【日】佐藤鐵治郎:《袁世凱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6頁。
[2]《東方雜志》,1904年第1期。
[3]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一),北京:京城益森印刷有限公司,1907年,第575頁。
[4]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一),北京:京城益森印刷有限公司,1907年,第575頁。
[5]《大公報》,1904年11月22日。
[6]《大公報》,1905年5月14日。
[7]《東方雜志》,1904年第1期。
[8]《大公報》,1902年7月1日。
[9]張一麐:《古紅梅閣筆記》,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第42頁。
[10]《袁世凱奏議》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170頁。
[11]朱壽朋輯:《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4935頁。
[12]【澳】駱慧敏編:《清末民初政情內幕》(上),北京:知識出版社,1986年,第431頁。
作者簡介
張斌(1993-),男,山東聊城,青島大學哲學與歷史學院2015級中國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