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清
(廣寧縣元愷學校,廣東 廣寧 526344)
我國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指出:“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痹诎嘀魅喂ぷ髦?,師生之間的“情愛”,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必要條件,也是授之以知、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的基礎。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關心和愛護他們,產(chǎn)生共同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才能取信于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使學生樂意服從自己的指揮,接受自己的感情。工作中的情愛投入是現(xiàn)代教育中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法寶,更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遇到性情頑劣的學生,有時確實會令班主任十分苦惱,不知所措。然而,這類學生往往需要深入接觸方能理解其內(nèi)在情感。要想改變他們,必須親近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聆聽他們的心聲,這樣才能做好教育工作。然而要親近他們、取信他們,教師一定要有熱愛學生的情懷,讓學生消除疑慮,感受熱情友好,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親近你,向你敞開心扉,聽你的指導教育,這正是古人所說的“親其師而信其道”。班上有位同學,性情頑固,態(tài)度惡劣,課堂上總是大聲喧嘩,或者叫同學綽號,或者講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題,嚴重影響課堂秩序。老師找他談心,他總認為本性所致,無法改變,甚至用粗言爛語來反駁你,令人難堪。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和大部分老師一樣都感到無從入手、毫無辦法,甚至想放棄對他的教育。但深入一想,放棄不是一種好方法。于是筆者一有空就找他談心,先從他的愛好或他感興趣的話題談起,接下來便無所不談,久而久之,距離拉近,形成親密友好的師生關系。然后再利用這層關系對他加以約束、鞭策、鼓勵,最終使他改邪歸正,成為一個好學生。同樣,另外一位學生,個性較強,通過多次接觸溝通知道他有“非常講義氣”的特點,于是每次他犯錯,筆者都拿著他這個特點結合實例進行思想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師愛可以喚醒人的靈魂,塑造美好人格;師愛可以激發(fā)人的斗志,創(chuàng)造絢麗人生。師愛是人類偉大無私的愛。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筆者從不忽略他們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即使是雙差生,他們身上也有可取之處,然而這可取之處往往需要我們用愛的情感去激發(fā)才能體現(xiàn)出來。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激勵、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性和奮發(fā)向上的斗志。筆者班上有位學生,各科成績都不合格,平時衣著不整,走路搖擺,少言寡語,不合群。這種情形確實讓人頭疼。為了改變這種情形,筆者也是絞盡腦汁。有一次,筆者發(fā)現(xiàn)他喜歡畫畫,于是特意把他與幾個同學編進板報組,并多次找美術老師達成協(xié)議:美術老師輔導他作畫,筆者輔導他功課。后來他知道后,頗為感動。久而久之,以往的壞習慣有所改變,偶爾會與同學談笑風生,經(jīng)常與同學合作參與板報的設計整理。幾個月后,他還在學校的藝術節(jié)上揮筆作畫,受到同學的好評。從此,他放下思想包袱,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他的作品也常在校園的書畫展上出現(xiàn),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
信心是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勇敢面對困難,承受挫折和壓力。然而要讓學生擁有自信,那就需要教師用愛心去感化,用真情去激勵,使雙方的情感得到共鳴。有一位學生,家庭富裕,成績優(yōu)秀,在成長過程中可謂一帆風順。一直以來,她對自己的學習、人生充滿希望。但一次期未考試偶然失利,對她的打擊很大,她因此辭去學習委員職務,說自己的成績不配當,整個人變得一蹶不振,似乎對任何事都失去信心??吹竭@一切,筆者感到可惜、痛心。筆者決定盡最大力量讓她重現(xiàn)往日的活力,重獲往日的信心。于是筆者每天注意她的思想變化,和她聊天,一面安慰她,一面講述“馬有失蹄,人有失手”“只有正視失敗才能走向成功”等道理,同時還常在她的作業(yè)本上寫下“不經(jīng)風雨怎能見彩虹”“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瘸錆M鼓勵性的話語,有時還刻意做幾件讓她驚喜的事。久而久之,她終于心領神會,從中受到鼓舞,逐漸改變失落情態(tài),堅定意志,重拾信念。
愛學生,要以尊重信賴為前提,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為此,筆者經(jīng)常從平常事入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找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以慈母般的教育,使學生心靈感受到春風般的溫暖。記得去年的時候,班中就遇著一位很調(diào)皮、很活躍、很有號召力的學生。剛到班級時就以他為中心形成一個小團伙,讓所有老師頭疼。對這樣的學生,若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在班上、甚至在社會上拉幫結派,到處生事,走向另一個極端。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后,筆者便嘗試與他談心,談話中從關懷到賞識,漸漸地發(fā)現(xiàn)他被感化了,第二學期索性利用他好展示自我、號召力強這一特點任命他為班長,目的是用班長“班中的模范”“以身作則”等責任來管制他?!叭酥?,性本善”,慢慢地他改變了身上的一些陋習,呈現(xiàn)人性善的一面,還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多次獲得“文明班”稱號。
德育是一種情感教育,需要愛心去灌溉,真情去感化,信任去激發(fā)。在這個平等交流過程中,關愛既是一種約束,可以抑制和消除人性中“惡”的一面,同時又是一種激勵,可以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與美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出發(fā)點,愛是架構師生心靈的橋梁,是教育的成功基石,柳斌同志曾指出:“沒有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感化學生,用愛的力量去引導學生,如此才能成效顯著。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時,學生才能真正熱愛學習并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當學生對班主任充滿愛的情感,對自己所生活的班集體產(chǎn)生一種依戀時,才會用心積極建設班級這個精神樂園,而這個溫馨的精神樂園又會對他們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積極有效、長遠的影響。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