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青海省司法廳退休干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系統地回答了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的重大政治命題,系統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發(fā)展路徑、動力保障以及強化領導等重要理論,并且通過大力推動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重要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這既為法治國家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也奠定了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確立了依法治國的重要指導思想。首先,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是中國的法治道路有別于其他法治道路的根本特質。世界上的法治道路有很多,內容和形式也是千差萬別的。中國的法治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體現中國特色,體現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中國的現實國情,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在法治建設的具體實踐中,一方面要汲取中國法治歷史的營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法治文化;另一方面,重視吸收世界法治建設的有效做法,不斷豐富完善中國法治建設,使中國法治道路彰顯勃勃生機。其次,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這既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又是中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經驗、總的原則。在長期的法治建設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什么時候堅持了黨的領導,工作就能順利健康推進,否則就會走偏方向或走彎路。一度曾經出現的所謂“黨大還是法大”等一系列偽命題都是荒謬的、不可理喻的。在法治國家建設的全過程,必須確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體現在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全方位,使法治建設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發(fā)展。第三,必須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是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理論指導與支撐。理論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只有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才有科學的發(fā)展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有賴于我們黨始終立足于中國國情,站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清醒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理論和中國發(fā)展的歷史方位與潮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必須把握這條重要規(guī)律,把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理論作為重要指導思想,用科學理論指導科學實踐,并且在豐富和完善的基礎上,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體系,確保中國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茖W地規(guī)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目標,為法治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既確立了在建立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憲法處于核心地位,又規(guī)定了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中國特色性質。建立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法律基礎和基本遵循,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根本前提,也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下,大力加快立法建設,力爭用不長的時間建設完備的、系統的、全覆蓋的、具有中國特色性質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筑牢法治國家建設的法律基礎。其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既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更是法律體系的邏輯成果。在法治國家建設過程中,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任務更繁重,工作更艱苦,責任更重大。要進一步加大法律體系建設的工作力度,認真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全面規(guī)劃法治體系,通過完善法治體系目標,不斷優(yōu)化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法治體系建設,為完成法治國家建設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第三,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長遠規(guī)劃與安排,也是建立社會主義法律和法治體系的必然結果。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必須加快工作進程,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最終實現法治國家,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guī)治黨有機統一”,這就從戰(zhàn)略層面規(guī)劃了法治國家建設的發(fā)展路徑,揭示了法治國家建設的科學內涵。實施依法治國是一個偉大工程、系統工程、長遠工程,它不僅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重要的還要有完備的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總體規(guī)劃,多措并舉,強化改革,全面推進,穩(wěn)步發(fā)展。首先,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與依規(guī)治黨相統一。這是一條政治路徑和戰(zhàn)略路徑,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堅持這條路徑,法治建設才能富有中國特色,體現出穩(wěn)健性和戰(zhàn)略性,在中國大地上深深扎下根。那種單純地依靠法律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必須把道德規(guī)范、文化傳統和法律規(guī)范結合起來,把法制與黨規(guī)統一起來,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其次,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是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法治國家在執(zhí)掌政權、管理國家方面都要依法而行,實現國家法治意志的高度契合。要全方位、多層面推進法治建設,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協調同步發(fā)展,使法治國家全要素特質得到充分體現。三位一體同步推進的任務依然繁重,特別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依法執(zhí)政等方面尚需要花大氣力、行大措施予以加強和改進。第三,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主要內涵。無論是從國家層面也好,從政府層面也好,亦或是從社會層面上都必須法治化,共同構成有機的國家整體。一方面強調法治國家建設的綜合性;另一方面強調法治國家建設的全面性。這種推進路徑體現了黨中央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堅定決心和科學思路,是確保法治國家實現的正確選擇。我們要從國家、政府以及社會的不同層面對當前現狀作出科學判斷,找準突破點,抓住關鍵點,全力推進法治建設進程,提高法治建設質量,完成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敝袊l(fā)展要靠改革,法治國家建設也要靠改革。改革是法治建設的強大動力,是推動法治建設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強化改革推動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大力改革,依法治國取得了巨大成就。無論從立法、司法、執(zhí)法以及法律服務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為法治國家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極大地促進了法治建設進步。要充分認識改革在法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不斷強化改革意識,增強改革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通過深化改革,有力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其次,要明晰改革路徑。中國法治改革要立足于中國國情,充分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強化總體設計,按照先總后分的原則對法律體系、法治體系、依法治理進行全面規(guī)劃,確保法治建設全面整體推進。要在突出重點、系統總結、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點部位,通過改革實現突破,以重點帶動全局。要重視理論創(chuàng)新,確保改革工作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積極健康推進。第三,要硬化法治改革措施。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我國的法治改革總體上仍然處于發(fā)展和完善階段,尚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有很多傳統需要打破,特別是固化在人們思想的陳舊觀念,要以極大的勇氣,通過積極的思想引導與明確的改革責任,順利完成既定目標。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強化黨的領導,強化擔當責任,以時不我待的昂揚斗志和奮發(fā)有為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改革之中,順利實現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國家建設的統一領導”,這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預示著全面加強黨對法治國家建設的領導,把依法治國提高到黨和國家建設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為依法治國建設提供了重要組織保障。首先,加強了依法治國的組織領導。這表明了黨承擔起對法治國家建設的全面領導責任。長期以來,在法治建設中缺少最高層級和富有權威的領導機構,全面組織協調推進動力不足,影響了法治建設進程。通過強化黨的領導,提高法治建設地位,法治建設工作將步入全面加強的快軌道,從領導體系上切實保障了國家法治建設健康發(fā)展。其次,強化了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成立中共中央依法治國領導小組使原本分散的、政出多門的領導體系調整為最高層級的、統一的領導體系,強化了黨對法治建設的統一領導,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都要在黨的領導下,承擔起法治建設的應盡責任,使法治建設成為全黨全國全社會的責任,切實保障法治建設的全面推動與落實。第三,全面加強法治建設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各級黨委要全面承擔起法治建設的領導責任,將法治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強化領導責任,硬化工作措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使各項法治建設目標如期完成。各級黨的組織要全面部署法治建設工作,要根據各地工作實際,在系統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按照法治建設總目標和時間要求,全面規(guī)劃,統一領導,強化措施,落實責任,使法治國家建設從立法到用法、從形式到內容、從上級到下級、從政府到社會全面達到工作目標,切實提高我國法治國家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