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都全
“三單”指的是“自學單、共學單和延學單”。 自學單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幫助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學習任務單。共學單是翻轉課堂上學生相互間交流分享的學習任務單。延學單是翻轉課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屬于課后鞏固練習的環(huán)節(jié)。翻轉課堂教學中運用好自學單、共學單和延學單,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一、學生運用自學單交流
自學單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設計的自學單,如果學生能運用好自學單與課本例題去交流,與家長去交流,那么學生在課前就一定能把即將學習內容學好。
(一)學生運用自學單與課本交流
自學單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設計的,學生根據(jù)自學單去看課本例題,讀懂例題的信息,與課本深入交流,從中學會知識內容。
比如:《自學單》例12(1):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準備幾個瓶?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33頁,自學思考。
1. 如果每個玻璃瓶裝0.4千克香油,6個玻璃瓶可以裝多少千克香油?列式計算:
2. 題目條件:共有2.5千克香油,裝了2.4千克,還剩下0.1千克香油怎么辦?
3. 像這種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在計算時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應該怎樣取商的近似值?
4. 所以:2.5÷0.4≈ (個)
5. 像生活中這種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這種方法,我們把它叫做(〓)。
(二) 學生運用自學單與家長交流
學生在學習自學單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學生不能理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學生能與我們的家長交流,所要學習的內容可能在課前就能學好,同時也讓家長積極參與到我們的課堂學習中來。
二、學生運用共學單交流
1. 學生課前與同學交流
在合作交流時,學生總是興趣盎然,熱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1. 由于學生生性愛動、好玩,樂于交往,在合作交流活動中,他們的這種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2. 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學生沒有因說錯而受批評嘲笑的顧慮,可以大膽交流,因而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實驗表明:當人們通過民主和自由意志參加某項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這項工作,他們就會對工作表現(xiàn)出巨大的積極性和興趣。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課堂合作交流正是這樣的教學法。因此,我利用課堂前幾分鐘讓學生根據(jù)在家自學情況,與同桌交流,不會的知識學生教學生,達到學習目的。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交流,可以解決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
2. 學生課堂上與師生交流
教材的重點、難點,一般也是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這時要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學習。只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攻克教學重點、難點,才能真正理解。課前學生進行了交流,教師已經把學生不會的問題整理寫在黑板,全班學生根據(jù)黑板上的問題交流討論,如果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交流討論,直到解決問題。如上面例題最后的得數(shù)是需要6.25個瓶子來裝,學生可能運用以前掌握的知識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個。這時教師就要組織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難點進行討論,在教師引導下解決問題,不是6個而需要7個瓶了。
三、學生運用延學單交流
在延學單中,有的題目具有開放性,它的答案不是唯一或有多種解法,因而它的解答策略也多種多樣,學生一個人有時可能想不到那么多種方法,就可以采用合作交流形式,可讓學生拓展解題思路,取長補短。
例如,教學完平面圖形后,出了一道練習題:王奶奶想利用圍墻(8米)圍一個雞舍,她現(xiàn)在有6.28米籬笆,你能幫她圍一個雞舍嗎?
1. 學生與學生交流。學生在解答這道題過程中,可以由于自身知識掌握情況,不會解答,這時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通過這環(huán)節(jié)交流,學生就能鞏固好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2. 學生與教師交流。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巡視,當教師遇到學生無法去完成練習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知識為止。
3. 學生與家長交流。有的學生由于接受能力等原因,可能在學校無法獲得完全知識,可以通過在家與家長交流,請家長指導,達到學習目的。
總之,有效運用交流,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成果,它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靈魂,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生命線。?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進行有效交流,就一定提高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徐國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