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屏
激烈的經濟競爭、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2l世紀需要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才,人才來源于教育。在教育體制改革浪潮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課教學模式,是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開發(fā)他們的智慧;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并使其能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顒诱n采用“雙主互動”的教學模式需要長時間的實踐,需要我們以開放、包容、進取的心胸,積極踐行,不斷豐富和完善。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
要開展好活動課教學,教師自己要轉變以往的教育、教學傳統(tǒng)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明確道德與法治活動課的目的和意義。在課上,“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選取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典型事例,從學生年齡認知結構和心理需求出發(fā),并關注學生特長與個性差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和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交流、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獲得自信?;顒诱n本身就蘊含著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著寬松、開放、溫馨的課堂氛圍。學生是活動的主人翁,主動參與合作,樂于探究交流,思學結合,知行統(tǒng)一,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顒诱n有利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師生對活動課應轉變觀念,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要盡量還給學生自主學習、參與學習的時空。教師應努力做到“六讓”:能讓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提問,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思考,能讓學生觀察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能讓學生表達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表達,能讓學生動手實踐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總結。
二、教師必須提高個人業(yè)務水平
(1)教師要有激情。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韌帶。有激情的教師,就能帶出有激情的課堂,培養(yǎng)出有激情的學生,并激活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得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2)教師要機智和靈敏。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靈敏、機智的教師,就能產生新的教育生產力,生成有效的課堂,挖掘出新生的教育教學資源,使課堂在動態(tài)中煥發(fā)活力。(3)講究細節(jié)。注重細節(jié)的教師會使課堂更精彩,它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智慧,體現(xiàn)出一位教師的綜合素質,這往往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4)良好習慣。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含有指導思想,給學生以警示、啟迪、鼓勵、肯定,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些良好的習慣會給學生帶來滿滿的正能量。(5)具備時間觀念。教師應做到不早退、不遲到,甚至不拖堂。拖堂剝奪了學生的休息權力,直接影響到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同時,拖堂也說明了這節(jié)課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6)講究板書設計。板書要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美觀大方。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設計,不能太隨意。
三、教師起主導作用
1. 教師確定學習目標,選取主題
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依據(jù)課標、考綱、教材、學情四個要素,考慮需要學生掌握的能力層級,將涉及的每個知識點進行定位。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課教學,在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明白本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的知識。倘若活動課的主題偏離教材,偏離了要解決的問題,偏離學生的生活,那就好比作文離題一樣,徒勞無功了?;顒又黝}的選擇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xiàn)實,使活動內容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課堂教學又延伸課堂之外。
2. 教師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課要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必須對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做好充分的準備,每個階段都必須精心設計,從活動過程到其間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及應對的措施、應注意的事項等,都要做到深思熟慮,胸有成竹?;顒诱n教學方案包括活動目標、活動設計說明和活動材料等內容,其過程包括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總結。每個階段的設計都要求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特點,并要求做到具有可操作性和創(chuàng)意性。
3. 教師在活動中進行監(jiān)控,并進行必要的干預
在活動的過程中,“雙主互動”其實就是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進行調整,從學生個體獨立的學習轉向以活動探究的模式上?;顒拥慕涣?、合作、探究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活動交流、合作、探究中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討論組織無序,少數(shù)優(yōu)秀生壟斷課堂等等,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加強對活動學習的監(jiān)控。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要觀察了解學生在干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在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后適時地介入活動中并加以指導
4. 教師做好評估活動
每一次活動課,最終都會產生一個結果,或是成功或是失敗,或是不夠完善。無論結果怎樣,教師都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教師的評價應使學生形成學習的團體信賴感和個人責任心??梢杂媒y(tǒng)計學生發(fā)言的人次和計算學生參與的次數(shù)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和學習意識,形成對集體的評價機制,從而營建學生之間互幫互學的氛圍。
四、學生體現(xiàn)主體地位
以主體教育理論為基礎,“雙主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特別重視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學習模式,給學生提供交往的平臺和機會,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獲得健康活潑、積極主動的全面發(fā)展。
參與活動時,學生的參與情緒如何?是否主動參與?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合作、探究學習是否有序、有效?聽講習慣、評價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表現(xiàn)如何?這些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思考問題、學會合作學習,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學會求知。課堂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負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個體的發(fā)展。用“雙主”活動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不斷超越自己。
責任編輯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