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
摘要: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并不單純是教師“獨當一面”的講解與示范,還要有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練習。體育課堂教學強調(diào)自主參與,以賽促學,本文基于學生的生理特征和運動能力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差異的存在,在教學實踐做到重視細節(jié),做好個體差異分析,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合理確定分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同質(zhì)分組、異質(zhì)分組、友伴分組和隨機分組進行練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多樣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因材施教;個體差異;小學體育;高效課堂
個體差異,也稱個別差異、個性差異,是指“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
一、重視細節(jié),做好個體差異分析
小學生正值個性成長的重要時期,在身體素質(zhì)和主觀學習意識的努力程度上的不同,決定了他們在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學習,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一個班級是由一個個身體條件、興趣愛好、體育基礎等各不相同的學生個體所組成,個體差異是鮮而易見的。這要求教師應重視關心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同時了解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看法,以及其希望在體育課堂上所要滿足的各種需求,真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能夠?qū)W有所獲,通過這種方式,極大地調(diào)動了因身體障礙而不敢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真正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所在,并且引導其正視自身的缺陷,增強對現(xiàn)實生活與未來的自信心,能夠直面生活中的各類苦難。
例如,我教六年級的學生學習“足球正腳背踢球”時,剛開始學生興致挺高,不到一會便休息,這時,我問學生踢的怎么樣,有的說“老師,我早就會了”,有的說“老師,太累了,我踢不了”……面對這種情況,我拿起足球,面帶笑容對學生說:“剩下的時間咱進行一場足球比賽,你們自愿分為兩組,男女混合分組,我當裁判,對你們進行打分,獲勝的隊伍將有額外獎勵”,話剛落,同學們已經(jīng)站成兩隊,我引導學生展開足球比賽,在這過程中,認真觀察學生在踢足球的時的表現(xiàn),當學生踢法錯誤時,先不要急于糾正,要等比賽結(jié)束后,召集同學對其整體表現(xiàn)進行評價,肯定他們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對失誤之處加以指正,以此激起學生的競爭欲望與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這種方式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合理確定分組方式
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扮演引導、幫助學生的角色,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因此,在實行分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分組之前,應對學生的體育興趣、技術水平、身體情況、等進行充分的了解,盡量做到科學有效的進行分組,在每個小組中,既包括體育技能較差的同學,也包括體育水平高的學生,以確保各個小組的實力相近,在以后的學習與比賽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保證其在同一起跑線上。尤其要切合學生實際進行分組,過多或者過于頻繁的分組輪換反而有害教學。
三、運用多樣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方法適度
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這要求教師在開展的分組教學、分析個體差異的體育教學活動中,不能急于求成,在各個階段要做到“適量、適度”,即一周內(nèi)要保證學習內(nèi)容的穩(wěn)定性,變化不能過于頻繁,例如,我組織四年級學生開展籃球教學活動時,一般控制在兩周之內(nèi),以保證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籃球這項技能;在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對其興趣不高、而且經(jīng)常發(fā)生各類沖突,我便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靈活調(diào)整;在體育跑步課堂上,學生第一堂課還很樂意去跑,但第二堂課卻不愿意動,甚至有的學生出現(xiàn)“逃課行為”,我認真分析了跑步活動開展中的問題,并聽取了學生的建議,及時對其進行調(diào)整,可以進行變向跑步練習組織接力比賽,并設置一定的獎品作為物質(zhì)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
2.敢于創(chuàng)新
素質(zhì)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往“命令式”、“機械講解式”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這要求教師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并敢于創(chuàng)新,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分組教學活動中提出其他創(chuàng)新性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四年級學生所開展籃球活動時,我便故弄玄虛的向?qū)W生進行以下提問:籃球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姚明是如何成為世界冠軍的?如果你是姚明,你會如何發(fā)展我國的籃球事業(yè)……?由此可見,小學階段的體育上課方式應堅持多樣化,同時開展不同類型的籃球活動,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相互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并重視維護班級利益,逐步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觀。
3.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組織形式是指教師因人而異地單獨指導個別學生的學習。它與個別輔導有所區(qū)別,個別輔導作為全班教學組織形式的補充,對學習進度慢的學生進行補習,對學習進度快的學生提供提高的練習活動,而個別教學組織形式是與全班教學組織形式并立的,是分別與每個學生接觸,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進行必要的輔導。有時形式上雖有很多學生同在一起學習,并接受一位教師的指導,但如果教學時教師對一個個學生單獨進行指導,那么這樣的教學就其實質(zhì)來說是一種個別教學的形式。其優(yōu)點是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不僅使優(yōu)秀學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后進生及時補上自己學習上存在的缺陷。但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一個教師要面對四、五十位學生,如果采取單個具體指導,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因此,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常穿插于集體活動中,作為全班和分組教學組織教學的補充,但在小班化教學中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比較合適。
小學生好奇心強、自身控制力較差,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其進行引導,在教學中重視分組教學、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注重個體差異,開展多樣性的教學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效果,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真正調(diào)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體育活動,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增強體質(zhì),真正實現(xiàn)小學體育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然.小學體育課堂情景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3年12期
[2]黃志遠.淺談小學體育管理方面的現(xiàn)狀和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3年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