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雪麗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更要讓他們能從平常中看出異常。而善于質疑是需要反復訓練后才能形成這一良好習慣的,同時也更需要老師指導學生把握時機積極質疑探究。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點撥并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
關鍵詞:引導;善于;質疑
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質疑興趣,更要讓他們能從平常中看出異常。而善于質疑是需要反復訓練后才能形成這一良好習慣的,同時也更需要老師指導學生把握時機積極質疑探究。因此,我們要正確引導點撥并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
一、讓學生學會看課題質疑。
課題濃縮了整篇課文的精華,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維的窗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可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上質疑,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學《最后一頭戰(zhàn)象》時出示課題后,我問:你從課題中會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就七嘴八舌地說:最后一頭戰(zhàn)象在那里?他叫什么名字?為什么會有最后一頭戰(zhàn)象?課文寫了最后一頭戰(zhàn)象的那些場面?又如《唯一的聽眾》這一課,學生也能從課題提出以下的問題:唯一是什么意思?唯一的聽眾是誰?又是誰的聽眾呢?文中寫了一位怎樣的聽眾呢?對作者產生了什么影響?除此之外,我還啟發(fā)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課題采用不同的提問方法。如以人命題的課文可問文中可問:寫了他(她)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以中心事例為題的文章可問:課文寫了什么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地點在哪里?主要寫了哪些人?等等,通過方法的指導,這樣讓學生從課題中學會質疑。
二、讓學生學會從課文的重點字、詞、句去質疑。
語文是通過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深思,認真思考,仔細領會文章中的重點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如何運用語文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學生會從詞句方面質疑則有效地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平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有些難理解的可以查字典去理解,但有的要經過自己思考分析才能理解的,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掌握了方法,就能提高了質疑能力。如《彩色的翅膀》一文中,描寫到小高把大的包扔在一邊,懷里緊緊抱著一只紙箱。“扔”與“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么用扔和抱兩個動詞?為什么要緊緊地抱著這個紙箱?里面裝著什么東西呢?這樣寫與下文有什么作用呢?這樣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去質疑,從而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同時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結尾出現兩個幸福,我讓學生根據這句去質疑,同學們都會提出以下的問題:這兩個幸福的含義一樣嗎?幸福的含義分別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用?這樣通過質疑理解兩個幸福的意思,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引起人們對她的深切同情,更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三、讓學生學會從課文內容方面去質疑。
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產生新的認識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探究課文的好機會,也是加深學生對文章中的理解。那么,在教學中,就要要求學生多讀課文,引導他思考文章寫什么內容?為什么這樣寫?還要多作示范性提問,從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如在學習《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一課,文中寫到“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哼@片土地是神圣的?!边@句在文中出現三次,學生問:這句話為什么在文中出現三次?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又如《凡卡》一文,學生在學到“凡卡寫上鄉(xiāng)下爺爺收,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學生紛紛各抒己見,問:爺爺能收到凡卡寫的信嗎?為什么呢?這樣質疑,就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能突出凡卡命運的悲慘。又如《老人與海鷗》一文寫到“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學生問:海鷗似乎在說什么?我讓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在小組交流,都能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愛和依依不舍。以上的問題都是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疑問,通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能積極參與思考討論中,很開就能深入體會文章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善問的習慣。
四、讓學生學會據文章結尾去質疑。
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文章結尾都是引人深思的,給讀者留下遐想的空間。學生在學習課文后整合全篇課文內容,根據文章結尾又會產生新的疑問。學生此時的質疑是對課文內容的反思、探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學完課文的積極大膽質疑,如學完《窮人》一文后,學生會問:漁夫看到五個孩子在安靜地睡著會怎樣做?怎樣說?從此以后,漁夫和桑娜為生活怎樣忙碌?孩子一起生活得怎樣?我就設計練習續(xù)寫《窮人》,要求大家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去把故事續(xù)寫完整,同時讓學生達到作文訓練。又如《金色的腳印》一文,在文章結尾寫到: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伸到密林深處。這時,學生會問:小狐貍回到老狐貍的身邊會說些什么?老狐貍會怎樣做?他們一家以后的生活會怎樣?我就引導學生以《狐貍的一家》為題展開想象寫一篇文章,這樣讓學生根據文章結尾產生疑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良好習慣。
五、讓學生學會從文章寫法方面去質疑。
對學生來講,學會從文章的寫法方面提問題是有很大的難度,要讓學生掌握這一方面,我們必須讓學生初步懂得一些寫作的方法和知識。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特點、課文的寫作方法,逐步教給學生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如:從課文的詞語,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寫作的順序,開頭結尾等方面去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我設計以下問題:課文按什么順序寫?課文回憶了李大釗的哪些事?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是什么關系?這樣的開頭與結尾的寫法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通過讓學生去質疑探究就能更深刻體會文章的感情,也讓學生學到按時間順序寫、首尾呼應、點明主題等寫作技巧。
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也是學生探究求知的開端,更是啟迪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個途徑。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根據教材積極引導學生去思去問,讓學生從敢質疑到會質疑,從會質疑到好質疑,不斷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