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羽
摘 要:近年來共享單車在我國人們生活中影響較大,共享單車在為民眾提供便利的同時,更實現綠色出行方式,進而促進節(jié)能減排這一目標的實現。但此類共享模式中,出現部分民眾公車私用、蓄意破壞車輛、盜竊車輛等問題。其中涉及到的法律程序等因素因此類模式為新興產物,難以界定。本文即根據此類因素展開分析,將實際情況中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租賃過程;刑事責任
近年來,“共享經濟”一詞的興起,使我國各類城市中出現一系列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此類形式為“共享經濟”的初級表現形式,除此以外更有“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一系列形式的“共享”類產品。此類產品使較為固定的資源得以循環(huán)利用,減少資源閑置的同時使固定資源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但此類情況作為新興事物,若民眾于此類范圍內觸犯法律,相關法律應如何處罰尚有不明之處,本文即針對此類問題展開分析與研究。
1 共享單車租賃中出現的法律關系
不管是通過車輛出行還是通過“共享”模式的出行都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但同時都存有較大的不足之處,目前我國對于二者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并且其探索過程還因為道路條件、用戶素質、政治監(jiān)管以及城市環(huán)境等問題受到較大限制,在日常運用過程中二者存在的問題也相繼暴露,人們亦開始加大對于其問題的關注度。但就共享單車以及租賃車輛引發(fā)的問題以及運行程度來分析,消費者、單車公司、平臺三者之間存在的法律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為租賃關系,消費者與共享單車的提供方存在租賃關系,不論是何種共享模式,只要消費者同意租賃的各項規(guī)章以及條款,在對車進行掃碼之后即可進行單車的租賃,由此消費者與提供方建立了租賃關系。不論是共享單車平臺或共享單車公司,必須保證消費者所使用的單車質量能夠符合國家相關質量標準,并且能夠滿足人們日常使用的安全需求。在管理單車過程中,應建立有關車輛保養(yǎng)維護以及車輛歸還的服務項目。若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消費者無法及時將租賃車輛歸還進而引起大量糾紛事件時,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所犯過錯的程度予以相應法律責任。
其二為責任關系,責任可從兩方面展開分析,由使用者與提供者雙方面加以說明。首先為提供服務者的相關責任關系。此類責任關系中,主要以單車質量、單車不符合標準為主,若提供者所提供的單車由于質量問題使應用者產生一定危險,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害,或是未滿足安全需求,對使用者使用過程無具體保障、與國家標準不符,此類過程中所產生的責任應由使用者所承擔;以使用者角度分析責任,則為使用者于使用過程中對單車造成損害,或私自改裝、拆卸、盜竊單車,做出損壞提供者資源的相關操作,使資源受到損害。此類過程中應由使用者承擔相應責任關系,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其三為行政、刑事關系。此類關系所產生的法律問題較為嚴重。共享單車投入使用以來,部分民眾非法使用單車,或將單車損毀、公車私用,此類行為不僅無法使資源共享,更對提供者的權益造成損害。此類問題的具體界定尚未完善,但我國法律中正對此類因素進行積極性完善,使此類事件的適用法律能夠與案件符合,現已取得一定成果,下文將較為詳細地描述此類案件及行為界定。
2 行政、刑事責任界定
現階段,部分民眾由于對法律的不了解,私自將單車獨自使用。此類問題雖無較為具體的法律界定,但其與我國《刑法》中關于侵占罪的界定較為相似,可一并將此類案件加以界定劃分。若部分不法分子未使用單車,卻將單車鎖破壞,據為己有,則屬于觸犯盜竊罪。目前此類案件已有較為實際的案件判決例子,如近階段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所判定的一起共享單車失竊案,案件中被告人韓某因將共享單車盜竊、私藏,被判處拘役三月、罰金一千元,此類案件為近年來共享單車方面案件中較具有標志性的案件,證明此類行為的確屬于觸犯法律,且當事人亦會受到相關處罰。除此類行為外,對單車進行違規(guī)停放、違章行駛的操作亦屬于處罰法律。我國《交通法》中亦有關于自行車方面的法律,使用者在騎行過程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除應負車輛被交管部門扣押的責任以外,更應賠償提供者的經濟損失,并負相關刑事責任。
以實際案例分析,x市自行車經銷商呂某因共享單車“搶生意”而心懷憤懣,為維持其自營業(yè)務穩(wěn)定,對共享單車蓄意破壞,共造成30余輛共享單車損壞,直接經濟損失上萬元,鑒于呂某此類行為,法院對其作出故意毀壞財產罪的相關判決,將呂某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使其賠償所有損失。此類行為不僅構成侵犯財產罪,更涉及到危害公共安全罪。目前我國對此類行為的判定皆屬于刑事范圍,民眾應積極了解相關法律,進而保障自身權益不受損害的同時堅定維護此類法律。
3 結語
共享單車這一新興共享經濟形式為我國民眾的出行帶來較大便利,為我國節(jié)能減排、綠色出行提供一定可能,但此類共享經濟中出現的法律問題亦值得注意,為保障不觸犯法律,不對自身及他人造成不良影響,相關民眾應知法懂法,切實了解此類問題所涉及的法律因素,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害的同時維護他人權益,進而有效保障共享單車運行的同時,使此類共享經濟有效發(fā)揮其應盡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佳星.損毀、私占共享單車難逃法律責任[J].四川黨的建設,2018(2):78-79.
[2]于霽鳴.破壞共享單車行為法律責任分析[J].祖國,2018(2).
[3]吳宜達.不規(guī)范使用或破壞共享單車的法律責任[J].中國高新區(qū),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