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芳 劉娟
【摘 要】 現(xiàn)行監(jiān)獄罪犯思想教育面臨著監(jiān)獄強制性教育與罪犯主體意識缺乏、思想教育強制灌輸與罪犯道德選擇能力弱化、監(jiān)獄思想教育單一性與罪犯需求的多樣性矛盾等諸多矛盾與沖突,本文從對罪犯的思想教育實質上入手,探討如何構建罪犯的思想教育體系。
【關鍵詞】 罪犯 思想教育 破舊立新
對罪犯的思想教育教育者需要把一定的社會的思想觀念、價值信仰、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罪犯個體思想觀念,以達到罪犯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的重塑,從而實現(xiàn)罪犯的再社會化。這個教育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即教育者用思想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引導,教育罪犯,使罪犯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理念和價值觀念的一種社會活動。
一、罪犯思想“破舊立新”思想教育的目標
對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司法部頒布的《教育改造罪犯綱要》和《監(jiān)獄教育改造工作規(guī)定》都“把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作為了目標。在教育改造罪犯目標框架下,四川省某監(jiān)獄根據自己監(jiān)獄的實際提出了罪犯“破舊立新”思想教育目標,我們可以作為參考:“在罪犯服刑期間,通過各種管理與教育改造手段和方法,彌補罪犯的社會化缺陷,在認知、心理和行為方面破舊立新,塑造其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能夠有效地適應社會,使其成為守法公民,降低刑滿后的重新犯罪率”。罪犯破舊立新的思想教育目標和罪犯教育改造的目標是相契合的,同時破舊立新思想教育目標提出了在認知、心理和行為方面破舊立新,為我們提供了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實現(xiàn)的路徑。
二、現(xiàn)行監(jiān)獄罪犯思想教育的矛盾及沖突
(一)監(jiān)獄思想教育現(xiàn)狀與社會生活脫節(jié)的矛盾
監(jiān)獄作為刑罰執(zhí)行的機關,在執(zhí)行刑罰的過程中,監(jiān)獄職能要求及所培育出來的監(jiān)獄文化使罪犯養(yǎng)成一種對監(jiān)獄管理的服從習慣,罪犯在漫長的刑期中對外界的感知力下降,長期的監(jiān)禁使罪犯適應外界的技能與社會嚴重脫節(jié)。監(jiān)獄思想教育目標定位不清晰,其著力點不是放在對罪犯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對罪犯思想教育設定過于理想化,強調統(tǒng)一罪犯的思想認識,提高罪犯理想信念的標準,造成現(xiàn)行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脫離罪犯思想實際和當前社會實際。罪犯出獄后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現(xiàn)實與認知的沖突、現(xiàn)實與道德觀念沖突,內心觀念與行為選擇的沖突,當罪犯一旦怯于面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罪犯的思想教育成果與出獄后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會形成零和博弈,使先前思想教育的成果喪失殆盡, 甚至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思想教育的強制性教育與罪犯道德選擇能力弱化的矛盾
罪犯改造方式有兩種方式—強制和自愿,來轉變罪犯的思想,矯治罪犯的惡習。但目前我們監(jiān)獄的罪犯思想改造更多地強調了第一種改造方式,對于第二種自覺地改造方式關注度是缺乏的。改造如果建立第一種強迫對社會規(guī)范的恪守,這將極大限制了罪犯對自己行為方式的選擇。罪犯身處監(jiān)獄本身就會被剝奪選擇的多樣性,在有限的條件下,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的著重點到底該選擇 “政治思想”的灌輸,還是應著重于在理和不在理的判斷教育,這值得我們深思。
(三)監(jiān)獄思想教育單一性與罪犯需求的多樣性矛盾
罪犯因為早期社會化存在著缺陷,形成了較為普遍的犯因性個人因素[犯因性因素就是對犯罪心理的產生和犯罪行為的實施起誘發(fā)、推動和助長作用的因素,大體上可以將犯因性因素劃分為類犯因性環(huán)境因素、犯因性個人因素、和犯因性互動因素。
罪犯改造論,吳宗憲(導師:王牧) -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 2006-04-01]。其特點是一是缺乏道德、價值判斷標準。二是缺乏判斷能力。三是缺乏自我評價。罪犯對社會規(guī)范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問題,導致內部判斷標準不符合社會的要求;由于缺乏內部判斷標準,個人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夠,其心理和行為很容易受別人的暗示和引誘,罪犯在自我評價方面有缺陷,對自己沒有恰當?shù)墓烙?,罪犯具有犯因性缺陷容易產生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在實踐中監(jiān)獄大多數(shù)思想內容基本是監(jiān)獄以管理者的角度按照理性主義路線和模式設計進行的,有的時候甚至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統(tǒng)一按照上級布置的活動開展的。
(三)罪犯思想教育缺乏多樣性
罪犯在服刑的過程中,一方面在接受監(jiān)獄灌輸?shù)闹髁鲀r值觀和正式規(guī)則同時,又受到罪犯群體的“小社會”非正式的價值、習慣和規(guī)范,這兩方面也存在著力量的博弈,使我們的正面教育影響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監(jiān)獄由于其封閉性,在教育方式、方法過于簡單、粗放,科學化不足,教育手段單一,多媒體教學、網絡教育等現(xiàn)代化的教育形式運用不足。最后,罪犯群體因為刑事政策的改變刑期延長,漫長的刑期對精神上的訴求更加強烈;年輕罪犯群體的增加,對教育質量和期許要求更高,單一的、因循守舊的罪犯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吸引罪犯的注意力,現(xiàn)行監(jiān)獄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能滿足當前犯群的需要,罪犯的需求迫切地需要監(jiān)獄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和形式。
三、罪犯“破舊立新“思想教育體系設計
(一)對基本道德準則的構建;
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應對罪犯進行基本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的教育,從而達到對罪犯固有的認知進行“立新”,這一個階段的教育目標以重新構建罪犯的知識經驗為主。
1.強化法紀和規(guī)則意識,加強國家刑事法律、政策、監(jiān)規(guī)監(jiān)紀以及罪犯認罪悔罪教育
對罪犯違法犯罪的原因調查時,33%的罪犯覺得是自己的運氣不好,有30% 的罪犯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犯罪。從以上調查顯示罪犯的法律、規(guī)則意識淡薄,對犯罪原因的歸因不合理。監(jiān)獄目前對罪犯監(jiān)獄紀律、法律法規(guī)、罪犯行為規(guī)范強制性灌輸是很有必要的,這對罪犯樹立法律和規(guī)則意識,建立基本的法律認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2.公民基本道德的學習
押犯思想日趨復雜,倫理道德嚴重失范,罪責感、恥辱感淡化,存在與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嚴重脫節(jié),甚至背離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教育改造質量。監(jiān)獄應當加強作為人的基本道德知識的學習,即對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則、道德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的學習。包括了正義感、羞恥感和榮譽感、責任感等,這代表著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人只有具備了這些最基本的道德,才能保證其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操的高尚。endprint
3.重構罪犯的知識經驗
犯罪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傾向性等,都會給犯罪人感受客觀現(xiàn)實、處理有關客觀現(xiàn)實的信息和實施犯罪行為的過程以深刻的影響。因而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須從改變罪犯錯誤的認識入手,糾正認識偏差,重構罪犯的知識經驗,引導罪犯用正確的認識指導自己的改造行為,并逐步提高罪犯在認知領域里的認識,清除情感障礙。在新形勢下,罪犯的思想教育要認真研究罪犯的特點,切實解決犯群與社會主流思想相沖突的錯誤認知,通過不斷輸入不斷地強化罪犯接受信息,以達到重構罪犯知識經驗的目的。
(二)增加罪犯思想教育的層次性
罪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思想教育目標重構罪犯的知識經驗后,按照罪犯思想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應當構建罪犯的自我反省能力。
1. 引導罪犯對自己存在的意義價值的認識
罪犯進入監(jiān)獄服刑后,其身份、地位、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人際關系、活動空間、行為習慣及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處于監(jiān)禁狀態(tài)下的罪犯基本需要和自我認同的喪失,導致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下降,對情境做出反應的準確性也會下降。監(jiān)獄應當在入監(jiān)初期思想教育中引入個人對自己存在的意義價值的認識,這是罪犯思想改造的起點,后續(xù)的思想改造必須建立在此基礎之上。這樣才可能幫助罪犯建立新的心理平衡機制,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
2.幫助罪犯構建與自己、他人、世界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社會化程度高,一般能夠和諧地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人具有社會屬性,一生都是在不斷地在與他人和世界構建關系,大部分罪犯社會化失敗,往往不能夠與他人和世界在建立關系,或建立的關系不當。罪犯在關系構建上存在著重大缺陷,使他們普遍存在著外部反應方式不當?shù)姆敢蛐苑磻绞?,這些犯因性反應方式說明罪犯缺乏與他人相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社會技能。因此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需要構建這方面的內容。
3.引導罪犯“自我意識”的覺醒,促使罪犯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
監(jiān)獄的強制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礙了罪犯的主體意識活動的獨立性,罪犯在服刑的過程中只要服從就是“最安全的”,對于“道德需要”是被需要的,不能構建罪犯自身的道德需要的思想教育,是很難入腦入心的。由此,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應當喚醒罪犯的“自我意識”。喚醒罪犯的“自我意識”,并發(fā)揮其自覺性,罪犯才會以參與者的身份主動與監(jiān)獄設置的教育改造目標對接起來,罪犯才能主動去適應自己內心認可的目標,賦予自我意識自覺,這樣才會實現(xiàn)監(jiān)獄改造和罪犯自我塑造的共羸,罪犯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三)改變教育方式,增強罪犯對道德的認同。
在對罪犯你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是什么調查?只有 9.17%和 4.5%的罪犯選擇上課和與干部交流談話。有26%選擇自己看書,24%選擇看電視,17%選擇看文藝晚會,從以上調查顯示,罪犯更多地選擇了除監(jiān)獄以外的“非官方模式”的教育方式,這樣會導致監(jiān)獄主流思想被罪犯選擇性屏蔽。那么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怎么來實現(xiàn)“破舊”和“立新”呢?
1.罪犯思想教育要從道德知識的灌輸轉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
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只有道德知識的灌輸,缺乏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罪犯在遇到具體的道德情景時會產生激烈而復雜的心理沖突,從而遵從他自己內心的道德情感的選擇。所以監(jiān)獄的思想教育應著重構建道德認識與道德情感同一性,在罪犯思想教育中應引入積極的情感因素,能夠調動罪犯內在情感能量,引導罪犯在內心建立肯定的、積極地情緒體驗,逐步提高罪犯的道德需要的層次,罪犯就會產生肯定的情緒體驗,會做出積極的選擇。
2.罪犯思想教育要從“講”道理向“感受”道理轉變。
監(jiān)獄中罪犯的文化程度絕大多數(shù)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罪犯因文化程度的限制,導致其認知水平也較低,對罪犯進行思想教育,必須要以他們聽得懂,理解得了的方式進行。罪犯思想教育要從“講”道理向“感受”道理轉變,以通俗易懂的“故事”作為教育的載體講好道理。監(jiān)獄應大力推行用“故事”做好罪犯思想教育的思維,學會運用穿插典型生動故事的方式來闡明道理,讓罪犯從故事中獲取對思想觀念、價值選擇的理解和認同。
3.罪犯思想教育要從單一情境向多種情境轉變。
監(jiān)獄教育者的身份和罪犯的身份天然存在著“對抗”,使受教育者難以展示獨立的人格;另一方面教育雙方的知識結構、成長經歷、社會見識等背景的影響,使雙向相互溝通、交流和對話難以實現(xiàn)。罪犯思想教育要從單一情境向多種情境轉變。對過去那種封閉式、粗放式的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使思想教育要體現(xiàn)與社會的同位性。利用多種媒介模擬選擇情境,讓罪犯能夠參與到情境選擇中來。
【參考文獻】
[1] 犯因性因素就是對犯罪心理的產生和犯罪行為的實施起誘發(fā)、推動和助長作用的因素,大體上可以將犯因性因素劃分為類犯因性環(huán)境因素、犯因性個人因素、和犯因性互動因素。罪犯改造論,吳宗憲(導師:王牧) -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 2006-04-01
[2] 農村進城青少年越軌及其矯正——以孫悟空成功社會化為例,姜銘鳳; - 《宜春學院學報》- 2016-11-25
作者簡介,嚴慶芳,1973.04,女,漢,四川南充,副教授,大學,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監(jiān)獄學,監(jiān)獄文書。
劉娟(1983-),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罪犯教育、罪犯心理矯正。
基金項目:學院課題:JY201606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