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娜
(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570311)
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目前逐漸趨于中年化,主要指由于長時間血液黏稠度較高,引起中老年血管粥樣性病變、硬化,嚴重者可引起血管壁壞死、破裂[1]。輕者易引起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聚積于某處形成血栓,重者易引起腦出血,甚至患者死亡,這就使患者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心理,不僅大大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對整個家庭易造成不良的影響[2]。糖尿病是冠心病常見的誘發(fā)因素之一,本研究應用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短期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干預組中患者年齡60~89歲、平均(78.19±2.23)歲,病程為2~14年、平均病程為(10.87±1.49)年;對照組患者中年齡60~90歲、平均(80.92±1.45)歲,病程為2~20年、平均病程為(10.21±2.17)年。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依從性較好。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確診為冠心病[3];空腹血糖>7.0 mmol/L;隨機血糖2次>11.1 mmol/L;有多飲、多尿和不明原因的體質(zhì)量下降癥狀;無休克或疼痛不止;患者能夠自行表達且理解能力良好,能夠獨立或在家屬陪同下完成問卷調(diào)查評估;無精神病史或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
排除標準:未明確診斷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腹膜炎導致疼痛不止;病史及相關資料不全者;二尖瓣狹窄、主動脈關閉不全等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熱且持續(xù)不退;有精神障礙疾病不能主動配合治療;室顫;有癲癇病史或神志喪失患者。
1.3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進行系統(tǒng)評估,確保兩組患者均在調(diào)查范圍內(nèi)。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入院時,核對患者信息,并進行評估,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并作常規(guī)宣教,詢問藥物過敏史、排尿排便情況、有無引流管、遺傳病史,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身高、體質(zhì)量、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基本生命體征;在院期間密切觀察患者,以免其發(fā)生病情變化;做好飲食護理、晨晚間護理等基礎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雙心護理干預。(1)日常評估:對心功能較差或疼痛較嚴重的患者進行每日評估,并繪制變化曲線圖,使其主治醫(yī)生能夠更直觀看出其恢復情況,易于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并積極采取解決措施;使用動態(tài)心電監(jiān)測觀察患者體征變化。(2)飲食及排泄護理:囑其多食菜,少進米飯等主食或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禁止喝粥,對長期便秘患者,囑其多食芹菜等通便食物,若未見緩解,可遵醫(yī)囑采取通便措施,不宜過度用力。(3)心理護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難以治愈,易引起患者緊張、焦慮等,這就使得心理護理尤為重要,心理干預應貫穿治療始終,不僅對患者的疑慮要細心解答,而且要做好家屬心理護理,鼓勵其與患者討論感興趣話題,以利于其放松身心,積極面對疾病,延緩疾病進程;通過注意力轉(zhuǎn)移等方式,幫助其消除負面情緒,同時可加強對醫(yī)院認同感,提高治療配合度。(4)健康教育:每日查房時,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方面知識宣教,對有抽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進行特殊教育,告知其危害及嚴重性,使其認識到不良后果,做好運動宣教,囑患者在餐后1 h進行散步等輕體力運動,每兩周進行一次疾病討論,對患者管理能力進行系統(tǒng)評估,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參加,加強隨訪。(5)宣傳及提示:將以上內(nèi)容中較難理解的部分做成展板,掛在病房中,并在日常巡視過程中向患者進行講解;不定期組織觀看相關知識講座,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同時將健康知識制成手冊、畫報等,發(fā)放到患者手中,以便其隨時可以閱讀學習。
1.4評價指標
1.4.1病情管理能力評分 依照本院醫(yī)療科及護理部制訂的病情管理能力評分表進行調(diào)查,共分為疾病認知、用藥情況、應急處理、情緒波動、治療依從性5部分,每部分共2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情管理能力越高。
1.4.2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 SAS評分結(jié)果參考:得分在50~59分為輕度焦慮,>59~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結(jié)果參考:得分在53~62分為輕度抑郁,>62~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
1.4.3生活質(zhì)量評價量表評分 按照生活質(zhì)量評價量表(SF-36)進行評估,本研究共涉及睡眠狀態(tài)、生理功能、社會參與能力、生活滿足感、心理健康5方面,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高。
2.1兩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評分比較 經(jīng)雙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疾病認知、用藥情況、應急處理、情緒波動、治療依從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比較 經(jīng)雙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比較分)
2.3兩組患者SF-36評分 經(jīng)雙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價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分)
隨著國內(nèi)外護理研究領域逐年迅猛發(fā)展,國內(nèi)已有諸多醫(yī)院將雙心護理運用到各種疾病護理中。本研究應用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傳統(tǒng)護理只注重在入院時進行評估、宣教,測量血壓、脈搏、呼吸、體溫、身高、體質(zhì)量、體質(zhì)量指數(shù)等基本生命體征,在住院期間定時觀察患者,以免其發(fā)生病情變化;做好飲食護理、晨晚間護理等基礎護理,對出院患者未進行系統(tǒng)回訪,未能掌握患者對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狀況[4-5]。而雙心護理從日常評估、飲食及排泄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宣傳及提示5方面入手,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護理。其中,入院期間,詳細指導患者日常飲食及運動,因人而異,制訂方案,使每例患者都能夠感受到護理工作者的耐心、熱心及責任心[6];強調(diào)患者在排便費力時,一定不要過分用力,以免引起冠狀動脈破裂、出血,造成患者死亡等嚴重后果;注重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鼓勵其家屬多與患者談論其感興趣的話題,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加強其對抗疾病的決心[7-8];并做好日常宣教,加強隨訪,日常查房時,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較差的患者進行口頭提問,督促其主動學習,不斷鼓勵,使其能真正掌握疾病突發(fā)時的應對措施;每2周舉辦1次會議,組織家屬及患者積極參加,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每天飲食量及運動量,利用展板進行護理干預,清晰的圖片及語言給患者視覺上的沖擊,從而增強患者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對疾病宣教的興趣,調(diào)動患者主動參與的積極性[9-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雙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疾病認知、用藥情況、應急處理、情緒波動、治療依從性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干預組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能夠明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掌握用藥情況、急性發(fā)作時處理措施,減小情緒波動,提高治療依從性。經(jīng)雙心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SAS與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心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大大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應用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及家屬的疾病管理能力,SAS、SDS評分均明顯降低,SF-36評分明顯提高。
[1]王詠梅.多樣性護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4):13.
[2]GAUTAM M P,SOGUNURU G,SUBRAMANYAM G,et al.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ertiary care centre:the spectrum and coronary risk actors[J].JNMA J Nepal Med Assoc,2013,52(190):316-321.
[3]弓保英,郜玉珍.全程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高危人群生活質(zhì)量及發(fā)病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5A):1238-1239.
[4]陳朝紅,李雪蘋,陳艷麗,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冠脈搭橋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9):1640.
[5]龐靜.雙心護理干預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55.
[6]賀璇,張藝.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1):2520-2522.
[7]黃紅霞.雙心護理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4):10-12.
[8]SMEULERS M,LUCAS C,VERMEULEN H.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nursing handover styles for ensuring continuity of information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4(6):79-82.
[9]郭建星,張玉平,張慧旭,等.“雙心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nèi)科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28):31.
[10]劉萍,劉明,黃麗芬,等.“雙心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西南軍醫(yī),2016,18(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