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玉
摘 要:古代西亞地區(qū)礦產(chǎn)資源匱乏,其文明中形成了有別于古埃及的獨具特色的小型印章雕刻藝術。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古代西亞地區(qū),不同歷史時期印章材質的選取呈現(xiàn)出階段的多樣性變化,硬質石材使用比例不斷提高。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主要與政權更迭和軍事沖突對貿(mào)易的影響、礦藏儲量和開發(fā)速度、主流人群審美情趣的變化以及寶玉石加工技術的發(fā)展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關鍵詞:兩河流域;印章材質;階段變化;影響因素
古代西亞的地理范圍概指亞洲西南部各地區(qū),涵蓋了東起扎格羅斯山脈,西到地中海東海岸,北起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南到波斯灣-阿拉伯灣這一較為廣袤的區(qū)域。該地區(qū)是世界早期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當?shù)叵让裨趶碗s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古老文明,形成了以兩河流域為核心的、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古代西亞文明。
相對古埃及而言,兩河流域礦產(chǎn)資源稀缺,少見大型石刻,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型印章雕刻藝術。印章在古代兩河流域的應用年代早、范圍廣,自早期城邦時代到晚期帝國階段,廣泛應用于不同級別的職能機構和不同等級的人員個體之間。因此,對該地區(qū)不同時期印章材質的變化進行考察和探討,有助于深化相應時期政治管理、貿(mào)易路線、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認識和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古代西亞文明。
兩河流域礦產(chǎn)資源稀少,南部巴比倫尼亞為廣袤的沖積平原,不出產(chǎn)能夠制作印章等雕刻藝術品的石材;北部亞述地區(qū)靠近底格里斯河的摩蘇爾(Mosul)和薩瑪拉(Samara),雖然出產(chǎn)石材,但種類比較單一,多為沉積礫巖。資源的匱乏刺激了古代兩河流域對外貿(mào)易的繁榮和商人群體的興起,通過長途貿(mào)易和其他各種形式的交流,兩河流域獲得了可以制作印章、雕像等物品的各種石材和有機生物材料。整體而言,兩河流域不同歷史時期印章所用的材質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差異。
目前,對印章材質進行測定分析多運用X射線衍射分析(XRD)或能量彌散X射線熒光分析(EDS-XFA)技術,運用這兩種技術檢測不會對印章本體造成損壞[1]。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古代西亞地區(qū),不同時期印章的材質使用變化較大,總體趨勢是硬質石材使用比例不斷提高。以滾?、贋槔?,有學者統(tǒng)計烏魯克時期(約前3400—約前3200)和杰姆迭特·納色爾時期(約前3200—約前2900)硬質石材所占比例為4%,古巴比倫時期(約前1894—約前1595)增長到86%,阿黑門尼德(約前550—前332)末期約為99%[2]。在兩河流域地區(qū),人們對某些材質的偏愛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時間和地域特點,這為判斷印章使用年代和區(qū)域提供了一定的參照。早期由于制作技術和貿(mào)易交通等因素限制,印章(平?。┑牟牧贤ǔJ擒涃|石材,如皂石等。在公元前4千紀中晚期,滾印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取替平印。由于這一時期石質滾印的雕刻已經(jīng)相當成熟,有學者認為最早的滾印可能是用木、骨等易腐的有機材料制成的[3]。
公元前4千紀中晚期的烏魯克風格滾印尺寸較大,常以大理石、軟質石灰石為材料,其中白色和粉色大理石尤受偏愛,也偶見硬質石料如水晶等。
在早王朝一期(約前2900—約前2700),兩河流域南部地區(qū)的印章材料多見石灰石和蛇紋石,石灰石以黑色、藍色、綠色居多。在北部地區(qū),除石灰石外則常采用滑石和皂石。由于滑石和皂石硬度②較低,工匠在雕刻完圖案后常會對印章進行灼燒,使其表面形成一層硬質保護殼。進入早王朝二、三期(約前2700—約前2350)后,印章材料多變?yōu)榘胪该骱途G色的蛇紋石、文石、方解石,天青石也是這一階段非常重要的材料。天青石顏色深沉而穩(wěn)重,象征著權力、高貴和神的眷顧。但是這種石料不易加工,其千層板性裂綹較多,韌性①不強,抗斷能力亦差。天青石在整個早王朝時期印章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兩河流域地區(qū)并不出產(chǎn)天青石,這種石料產(chǎn)于阿富汗巴達赫尚省(Badakhshan)的薩雷桑(Saresang)地區(qū)和巴基斯坦境內(nèi)臨近奎達(Quetta)的一個地區(qū)。兩河流域的天青石主要來自上述兩個地區(qū),前者可能性更大。貝殼則基本來自南部波斯灣,雕刻人獸搏斗圖案的印章常以其為材料[4]。這一時期滾印制作偶爾也使用黃金或白銀,此類滾印有些是實心體,有些則是以硬瀝青為內(nèi)核,僅在其表面包裹一層金片。烏爾(Ur)王陵墓葬中曾出土過一枚瀝青內(nèi)核的滾印[5]。
阿卡德時期(約前2296—約前2112)印章材料的使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較硬的材料如碧玉特別是綠色和紅色的碧玉、水晶常被使用,但也有如貝殼、方解石和石灰石等較軟的材料。相對前一時期而言,阿卡德時期印章材料的種類有所減少,顏色也比較駁雜。在眾多種類的材料中,最流行的是暗色墨綠蛇紋石。在烏爾遺址發(fā)掘的1840座墓葬當中,蛇紋石滾印總比例由阿卡德時期的41%降到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的3.6%[6]。除蛇紋石外,阿卡德時期滾印常用的材料還有綠玉,占現(xiàn)存阿卡德滾印的20%。這種材料的印章雕工通常很精細,也常雕刻人獸搏斗圖案。其他石料如閃長巖、文石、天青石、綠泥石也比較流行,碧玉和水晶等石英材質雖也頗受青睞,但因其硬度過高不易雕刻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阿卡德王朝覆滅后的一段時期,印章的發(fā)展似乎有所停滯,甚至出現(xiàn)了倒退的現(xiàn)象。這一時期印章材料方面比較明顯的變化是綠泥石幾乎完全取代蛇紋石,成為印章的主要制作材料。但是,實際上綠泥石的可解理性特點使其很難成為制作印章的上乘材料。另一個變化是天青石材質所占比例不斷縮小,其原因應該與該時期政治混亂、社會動蕩、商業(yè)凋敝不無關系,天青石難以通過正常的貿(mào)易活動大量獲得。除綠泥石外,石英、方解石和石灰石也是常見的材料。此外,受青睞的還有方解石和石灰石[7]。這一時期石英材料的日漸稀少,天青石更難見到。阿卡德時期到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印章材質的變化,可能與通往原料產(chǎn)地貿(mào)易路線或者印章使用者需求的變化有關系。
古巴比倫時期是西亞印章發(fā)展比較重要的階段,這一時期赤鐵礦成為包括敘利亞和土耳其在內(nèi)的整個近東地區(qū)印章雕刻的首選材料。除赤鐵礦外,這一時期使用的硬質石料還有很多,如天青石、水晶、煙晶、紫水晶、黑曜石、碧玉、光玉髓和瑪瑙等,軟質石料主要是黑色石灰石。同一時期北部的古亞述由于受古巴比倫影響,印章材質也基本以赤鐵礦為主。endprint
在古巴比倫時期,印章材質方面出現(xiàn)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即黏土材料的采用。陶(泥)印在早王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鮮有學者關注,博物館也極少收藏。有學者做過相關研究,評論說:“赤土陶器……滾印形式的護身符……有些東西由于粗糙拙劣而沒有人愿意公布,這種赤土陶器即是其一,這就使我們可能曲解某些時期手工制品的普通標準:一些頗具可信度的陶(泥)護身符或印章很可能被認為是贗品?!盵8]該評論準確地說明了許多考古學家和相關學者對陶(泥)印的看法,也解釋了一些博物館和私人藏館不愿意收藏陶(泥)印的原因。他們一般認為那些陶(泥)印可能是贗品,或者制作粗糙拙劣顯得不夠重要。但是,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陶(泥)印數(shù)量并不少,使用地域范圍也比較廣泛,從南部蘇薩(Susa)、烏爾、基什(Kish)到中部海法吉(Khafajeh)以及北部布拉克(Tell Brak)遺址都有發(fā)現(xiàn)。此外,在敘利亞阿拉拉赫(Alalakh)、伊朗沙赫爾索科塔(Shahr-i Sokhta)也有發(fā)現(xiàn),幾乎遍布整個古代近東地區(qū)。其時間跨度也比較大,從早王朝時期到新亞述新巴比倫時期,甚至阿黑門尼德時期都有使用陶(泥)印的現(xiàn)象。古巴比倫時期陶(泥)印的使用相對多些,其他時期只是偶爾使用,這種印章通常做工比較拙劣,在圖案類型上有共同特征[9]。這種廉價陶(泥)印的制作可能具有臨時性,主要供原來沒有印章的人在訴訟或商業(yè)事務中臨時使用。文獻記載,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陶(泥)印通常需要制印者與書寫公文的書吏擔任證人[10]。
進入伽喜特時期(約前1590—約前1115)之后,西亞地區(qū)的印章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透明度較好的石材,常見瑪瑙、碧玉、玉髓、釉陶和玻璃等易刻材料也用于滾印的制作,玻璃主要用來仿制天青石或綠寶石。在伽喜特時期,特別到公元前14世紀,天青石在整個近東地區(qū)變得非常珍貴,以至破舊的天青石碎料都會被精心收藏[11]。
新亞述新巴比倫時期(約前934—約前539),印章制作基本延續(xù)了前一時期材料選擇的傳統(tǒng),但玉髓、肉紅玉髓比此前更受歡迎。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使用來自烏拉爾山脈(Urals)的綠色石榴石制作的印章[12]。公元前9世紀,亞述地區(qū)很多印章使用的是質地較軟的黑色蛇紋石,但有時也使用玉髓、肉紅玉髓;巴比倫尼亞則極少使用蛇紋石,使用更多的是玉髓、肉紅玉髓等石英變體。從公元前8世紀晚期始,巴比倫尼亞與亞述地區(qū)對印章材料的選取日趨統(tǒng)一,而此前兩地區(qū)差別比較明顯,巴比倫尼亞采用石英各種變體的比例比亞述地區(qū)高兩倍多。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巴比倫尼亞比較容易獲得石英如肉紅玉髓或其他種類石英變體,這些原料可以從伊朗西南地區(qū)運進,這一地區(qū)相對較近,并且這時由其政治同盟埃蘭控制。此外,可能還有對顏色偏愛、技術發(fā)展等因素。這一時期滾印也經(jīng)常使用彩釉質料,大英博物館藏兩河流域地區(qū)滾印中約10%用彩釉制作。這個使用比例此前可能更高,因為彩釉易風化,風化后印章會顯得很破舊,不再引人注意。在19世紀期間,私人和博物館通常都不收集這種彩釉印章。新近考古發(fā)掘也支持了這一觀點。馬洛溫(M.E.Mallowan)發(fā)掘了尼姆魯?shù)拢∟imrud)一間奉獻物貯藏室和一座希臘化時期的墓葬,獲印章27枚,其中51%以彩釉為質料。結合考古發(fā)現(xiàn)和彩釉質料自身特點,有學者推測公元前1千紀前半期使用的滾印可能有50%是彩釉制成的[13]。
公元前8世紀晚期始普遍使用的平印多以玉髓、水晶和瑪瑙為材料[14]。阿黑門尼德時期(約前550—約前332)制作印章主要使用瑪瑙和藍玉髓,天青石印章已經(jīng)變得極為罕見。
實際上,古代西亞地區(qū)印章的材質種類繁多,以上僅是對不同時期印章主要材料發(fā)展歷程的梳理和考察,其他非主要質料如玄武巖、砂巖、鈦鐵礦、純橄欖巖等未能納入??傮w而言,西亞文明不同時期的印章在質料選取方面具有階段多樣性,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主要與政權更迭和軍事沖突對貿(mào)易的影響、礦藏的儲藏量和開發(fā)速度、主流人群審美情趣的變化以及寶玉石加工技術的發(fā)展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參考文獻
[1]J.M.Asher-Greve and W. B.Stern,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ylinder Seals”, Iraq 45 (1983), 157-162.
[2]L.Gorelick and A.J.Gwinnett, “The Ancient Near Eastern Cylinder Seal as Social Emblem and Status Symbol”, 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49/1 (1990),45.
[3]D.Collon, First Impressions, Cylinder Seal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ondon, 1987,14.
[4]H.Frankfort, Cylinder Seals, London, 19394.
[5]D.Collon, First Impressions, Cylinder Seal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ondon, 1987,152-153.
[6]D.Collon, Catalogue of the Western Asiatic Seals in the British Museum, Cylinder Seals V, New-Assyrian and New-Babylonian Periods, London, 2001,26.
[7]D.Collon, Catalogue of the Western Asiatic Seals in the British Museum, Cylinder Seals II, Akkadian, Post Akkadian, Ur III Periods, London, 1982,130.
[8]J.Reade, “A Hoard of Siviler Currency from Achaemenid Babylon”, Iran 24 (1986),79.
[9]L. al-Gailani Werr, “Cylinder Seals Made of Clay”, Iraq 50 (1988),2-5.
[10]D.T.Potts,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 London, 1997,250.
[11]D.Collon, First Impressions, Cylinder Seal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ondon, 1987,135.
[12]D.Collon, First Impressions, Cylinder Seal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London, 1987,102.
[13]D.Collon, Catalogue of the Western Asiatic Seals in the British Museum, Cylinder Seals V, New-Assyrian and New-Babylonian Periods, London, 2001,30.
[14]J.Turner, The Dictionary of Art, London, 1996,8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