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暉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在小學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人們愈發(fā)的重視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體育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比重逐漸上升。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必修性學科,體育對學生體育訓練意識的形成以及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側重于寓教于樂,在趣味性教學中進行體育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此,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采取有效措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對抗性,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本文就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和疏導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疏導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164-02
引言
學習興趣是小學階段支持學生不斷學習進步的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可以說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們愈發(fā)的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體育學科在小學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就成了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但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學生興趣的養(yǎng)成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小學生的需求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從而建立興趣課堂。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抗挫能力較弱,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今大多數(shù)小學生均為獨生子女,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父母過度的關愛使得孩子平時很少進行體育鍛煉,沒有養(yǎng)成體育運動意識,因此在面對體育訓練時缺少獨自面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體育抗挫能力較差。
2.體育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枯燥。
盡管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論是基本的熱身活動還是跑步、球類訓練,教學方式都缺少創(chuàng)新和改革,體育課堂教學的氛圍十分枯燥。
3.師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體育教學效果不理想,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影響,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占據(jù)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和服從訓練的命令,沒能發(fā)揮自身的主體地位作用,加之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使得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1]。
二、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
1.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培養(yǎng)學生更廣泛的體育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世界是非常新鮮且有廣闊的,任何一個他們未曾體驗過的事物都十分具有吸引力。如果在長期的體育課堂中,學生僅對某一、兩項體育活動表示出強烈的興趣,而對其他體育活動卻極少參與。這種“偏向性”現(xiàn)象,最終會將孩子們新奇、廣闊的世界枯燥化、狹窄化,不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2]。因此,在實踐教學中,針對在體育活動的參與興趣中表現(xiàn)出“偏向性”特點的學生,教師對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培養(yǎng)更廣泛的體育興趣。首先,豐富教學內容。相較于其他課程的教學,體育課程具有更寬闊的內容拓展空間和豐富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選擇的新穎性和多樣性,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趣味性強,能滿足小學生好奇、好動和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需求,打開學生的體育活動視線,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廣泛的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
2.發(fā)揮教師榜樣作用,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作為小學體育教學關系中的教學主體,其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所以教師需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3]。許多體育教師的聲音洪亮,身材又高大有型,體育課中總是能感覺到體育教師富有富有生氣的模樣,健步如飛、大汗淋淋的運動感;奮力一拋,鉛球遠落的力量感;腳下如風、足球入門的帥氣感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應影響,部分學生甚至會將體育教師作為崇拜對象,不斷地向其學習模仿,以便達到體育教師那滿滿的朝氣感。因此,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應當以身作則,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示范動作時更要力求準確細致,避免學生模仿時偏離正軌。而教師也可根據(jù)教學項目,為學生講述相關體育明星的事跡,讓學生對這些人物產(chǎn)生敬佩感,從而對體育項目產(chǎn)生興趣,最終上升為自覺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3.開展小組體育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合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社會技能,也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定期的舉辦體育競賽,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意識和規(guī)范意識[4]。例如:教師在籃球訓練中,可以舉辦小組籃球競賽,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而教師作為裁判要嚴格控制比賽秩序,保證比賽的規(guī)范,在體育競賽中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4.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角色互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小學時期的學生往往對教師有著抵觸和畏懼的心理,加之師生之間缺少交流溝通,使得體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鑒于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師生角色互換,將體育訓練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到教師的角色和責任,從而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安排,自行分組訓練和比賽,教師要全程參與,并及時的指正學生的不足,保護學生的安全,從而構建出高效的師生互動體育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結語
綜上言之,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們愈發(fā)的重視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體育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其中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中質量。受到年齡階段和性格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方式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我們要注重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關系的構建,通過豐富的教學模式,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萍.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人力資源管理,2017(09):202-203.
[2] 臧磊.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63+166.
[3] 張龍.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0):93+95.
[4] 溫國平.談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