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國勝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入,推動了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變革和更新,尤其是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核心思想道德價值理念,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但受到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的影響,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感較強,增加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難度,可以說這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班主任的全新的考驗,作為小學班主任的我們應當及時的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育管理工作,與學生平等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本文就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86-02
引言
德育教育是對小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引導,屬于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在小學時候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這個時期對其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們塑造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能發(fā)揮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發(fā)展,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已經(jīng)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單單的依靠老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已經(jīng)日趨落后,沒有辦法起到長久保護的作用?;谶@種情況的出現(xiàn),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時,要聯(lián)系起學生的日常生活,以此來使學校的德育教育效率得以提升。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為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并要求學生參加各種補習班,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道德意識薄弱。
2.德育工作形式化。
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教學理念守舊,缺乏有效的創(chuàng)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太過于形式化,對學生進行理論性的灌輸,并占據(jù)著主體地位,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仍只是單一的在學校開展,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少家長由于工作等原因,對學生德育教育極少關心,只是了解一下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認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只是學校的事,忽略了自身對學生的影響[1]。
二、提高小學德育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1.積極優(yōu)化教學理念。
要想提升小學德育教學的整體效果,就要提升思想意識和管理理念,真正踐行多元化管理框架,確保教學觀念能得到有效的升級。第一,要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師要從自身思想意識層面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將其更多的精力投入課程設計,建立健全的、系統(tǒng)化的教學過程,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2]。第二,要轉變學生的觀念,在實際教學結構的建立和落實過程中,要保證學生充分認知德育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課堂,使學生和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第三,要轉變家長的觀念,在小學德育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建立家?;芋w系,使家長和教師形成有效的教育群體,積極引導學生最大化地吸收德育內容。教師要引導家長正確看待智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確保學生能獲得最大化的成長。
2.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德育教學內化。
要想提升德育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構建生活化課堂入手,讓品德課程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提升其認知能力,進而通過理論宣導,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深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在教學實踐當中,小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多樣化教學素材,讓學生深入課堂體系當中,提升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舉例來說,在開展節(jié)約用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但是單純的理論宣講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根本無法起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生活中的用水習慣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搭建現(xiàn)實生活與品德知識之間的有機橋梁,提升學生的領悟力和認知能力[3]。具體而言,可從現(xiàn)實角度入手,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節(jié)約水資源,最終的惡果還是要由自己來承擔,如此一來,教學知識更能入腦入心,可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合理運用激勵性教學用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敏感的階段,無論是自尊心還是自信心都是初步建立的時期,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勵,可以說班主任的教育評價用語直接影響到了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形成狀況[4]。鑒于此,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激勵性教學用語,尤其是對于性格內向以及缺少自信心的學生,積極鼓勵其融入班級內部,產生歸屬感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自尊自愛自信的品格。例如:在學生的學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班主任應當合理運用鼓勵性的教學用語,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開導,尤其是“你可以的,相信自己”以及“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等鼓勵性用語,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育氛圍。
4.家長與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結合。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除了要依靠老師的指引外,還要依賴家長的幫助,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家長不能很好的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那么長時間的影響下,孩子必然也會像家長一樣。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道路上,家長和學生要有機的結合起來,共同為學生的優(yōu)良人格的塑造而努力。家長要對孩子講解一些典型的事例,讓學生對德育教育加深理解。
結語
新時期小學教學的重點已經(jīng)由學生的考試成績提升轉移到了對學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上來,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應當注重教育理念的調整和轉變合理運用激勵教學用語,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同時發(fā)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進行提供環(huán)境支持,全方位的促進學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將學生培養(yǎng)成新時期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袁利平.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8):104-105.
[2]林雪.新課改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7(32):79-80.
[3]李方艷.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06):76-77.
[4]李洪信.淺析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