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學習時遇到的“老師”,不僅會直接影響自己的生活之路,甚至會直接導致發(fā)展方向的改變。每一位教師,是自己生命中的貴人,會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我清晰地記得啟蒙老師吳春芳老師如何教我,記得宋先才、吳明學、程其兵等中小學班主任、學科老師如何關心我,記得許慶祝、徐敏等在讀中等師范學校時的老師如何培養(yǎng)我,記得啟蒙校長楊合生老師和退休教師鮑傳友老師如何引導我。當后來有機會從小學教師轉為研究生時,東北師范大學的柳海民老師和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老師,又成了我生活與發(fā)展的啟迪者、幫助者、引領者。
老師,給學生帶去光明的力量。我在安徽鄉(xiāng)村小學擔任教師、班主任、副校長時,有著對“天之驕子”大學生的崇拜,也有著繼續(xù)學習的內(nèi)在力量。在完全保證工作質(zhì)量的前提下,我沒有去學打牌,沒有將更多時間放在娛樂上,而是投入自學考試、成人高考中。當我1995年不知天高地厚第一次報考東北師范大學的研究生,但沒有被錄取時,憑著年輕人的沖動,我寫了一封信,表達自己希望有機會學習,但卻不知道該讀怎樣的書和該怎樣準備考試。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在完全依靠郵局寄送郵件的時代,我甚至不知道這封信該寄給誰。最終,我在信封上寫下:“寄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yè)研究生導師收”?,F(xiàn)在想來,還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會寄出這樣一封信?而人生中的光,真的降臨了,我后來竟然真的收到來自柳海民老師的回信,還是他在北京出差的時候?qū)懙摹鞘俏业谝淮沃懒蠋熅褪且晃谎芯可鷮?。柳老師鼓勵我繼續(xù)學習,又給我列出長長的書單。后來我第一次去北京,其他朋友去旅游了,而我則去書店買到了所有能買到的教育學著作。1996年9月,我去東北師范大學報到讀碩,那時我的學術基礎薄弱,我的學習思維需要重新建立,面對這樣的基礎,柳海民老師給予我的是信任,是直接的幫助,是鼓勵,是學術的指導,還將我?guī)нM友好可親的同學群體中。我在東北師大,有了認真研讀學術著作的體驗,有了參與學術討論的體驗,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文,完成了第一篇研究報告,有了感受學術魅力、投入學術研究的體驗。東北冬天的漫天飛雪,在我們記憶中,是那么美好!這是因為,有我敬愛的老師在那里。當我碩士畢業(yè)時,柳海民老師推薦我去報考葉瀾老師的博士生,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呈現(xiàn)在眼前。
老師,激發(fā)學生追求光明的勇氣。記得開始跟隨葉瀾老師攻讀博士學位時,葉老師已經(jīng)是教育學領域無人不知的著名學者了。她指導我們讀書,指點我們思考,非常細致地讀我們的月末小結,推動我們尋找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方向。那時我發(fā)現(xiàn),葉瀾老師不僅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領軍人物,而且還以“新基礎教育”項目為核心,探索全新的教育研究路徑,直接促成基礎教育的變革。當我博士生二年級時,葉老師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每周至少一整天,有時是連續(xù)幾天,跟著葉老師進中小學課堂聽課、評課,進會議室討論、交流,進一所所學校了解教育的變革。對于曾經(jīng)有過小學教師工作經(jīng)驗的我來說,重新進入到充滿生機的中小學里,這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而因為可以隨時請教葉老師,可以不斷觀察、體悟葉老師的研究方式,可以向更多中小學校長和老師學習,那種學習和發(fā)展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從那時開始,直到現(xiàn)在,我的工作、生活乃至于命運,與“新基礎教育”幾乎融為一體,在其中體現(xiàn)別樣的研究之路與個人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并在合作中承擔社會責任。經(jīng)歷著這樣充滿召喚力的研究實踐,總覺得有無窮的力量在不斷生成。在后期我又追隨葉瀾老師進入到“生命·實踐”教育學的創(chuàng)建之中,投入于中國教育學發(fā)展的事業(yè)之中。在一次次的討論與會議中,在一輪輪的思維與理論的自我更新中,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對話中,這個學派在繼續(xù)發(fā)展,而我的老師沒有因為退休而停止研究,沒有因為年長而終止學習。在跟隨葉瀾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她的勇氣與魄力所震撼,為真誠與投入而感動,為責任與生活情趣而吸引。自1999年來上海讀書以來,快20年了,老師的研究實踐,老師的發(fā)展之路,老師的人格力量,照亮著我的前方。在這些方面,葉瀾老師、柳海民老師,還有許多的高校老師和中小學老師,都是指引著我生活與工作的光源。
老師,在繼續(xù)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生新的光明世界。時常覺得自己是如此幸運,一直能感受到來自老師們的光明,一直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一直相信世界需要光明,也存在著許多光明之源。博士畢業(yè)以后,我依然留在葉瀾老師的身邊,依然能經(jīng)常見到柳海民老師,依然能繼續(xù)參與老師們主持的重大研究項目,依然能不斷得到老師的指導。與此同時,自己作為老師,也開始學習如何培養(yǎng)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開始更多與中小學校長、教師合作,也開始深化、拓展相關研究領域。因為有老師們?yōu)榘駱?,我也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學生,善待每位可能會向我求助、求教的學生,真誠對待合作研究中的伙伴,全力以赴幫助成就參與研究的伙伴。這些投入,無需他人認可,而是來自內(nèi)心對老師的認同與感恩,來自對自己為人處世方式的清晰認知。十多年來,我義無反顧地投入中小學班主任研究這個毫不起眼的領域中,堅信這個領域所具有的學術意義與社會價值;而我的老師們通過課題研究、著作出版、學術會議等方式,一直在支持和幫助我。我心無旁騖地投入對鄉(xiāng)村班主任的研究,與很多伙伴一起投入教育實驗,促成鄉(xiāng)村教育中主體的內(nèi)涵發(fā)展,實現(xiàn)本領域的學術積累和實踐創(chuàng)新。我投入對學生寒假、暑假生活的研究,和天南海北的伙伴一起,去策劃、組織,去與家長和孩子們合作,將這個領域開發(fā)成充滿活力的教育世界。目前,我還在對更綜合的學?!彝ァ鐓^(qū)合作領域的開發(fā)與更高品質(zhì)的國際對話的投入,進一步關注學習型社會、老年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很多時候,這些研究“成果”是不受大學認可的,這些投入可能也會引起別人的不解。但我認為應該像自己的老師一樣,保持一份光明的心態(tài)、堅定的信仰、實踐的勇氣,并以自己的探索,為世界、為他人多帶去一些光明。
求學多年,現(xiàn)在也身為他人的“老師”,越來越感受到教育的偉大、教師的偉大、生命的偉大。這次有著這樣的機會,可以大聲地說:謝謝,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