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安徽銅陵技師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著眼點放在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上,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的引領作用,著力強化教育引導、制度保障和實踐養(yǎng)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等要求,對新時代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德育人明晰了方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感悟到,以德育人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以德治班。
多年來,班主任在學生德育養(yǎng)成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教育者作用。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按照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通過了解家庭情況,以及研究學生的思想品質和個性特長等,來制訂和實施工作計劃,確定工作重點。班級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約束制度,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有著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教學實踐使筆者更加感到,班級管理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德治班,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首先,傳統(tǒng)德育方法對實施以德治班具有滯后性,效果不佳。一般來說,傳統(tǒng)德育在教法上采用以下方式:第一,在課堂教學上往往是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單調呆板,較難提升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第二,在教學內容上過多地偏重于理論教育,學生難以搞懂弄通,與新時代和社會生活實際相脫節(jié),甚至和社會需要不太適應;第三,傳統(tǒng)德育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有時不能做到遵循教學規(guī)律,即不能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度和理解能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在課程體系上不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不注意根據個別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不能做到從學生的心身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進行道德教育;第四,傳統(tǒng)德育一度存在頭腳倒置的教學順序。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對小學生的德育要求最高?,F行受“應式教育”的影響,對中學生往往強調“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庭和學校更注重的是提高文化素養(yǎng),而對基礎道德要求便低了。進入大學,就像進入自由自在的王國,要求甚至會更低。以上弊病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嚴重阻礙。
其次,以德治班是對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生動體現。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睂嵤┮缘轮伟?就是要突出對廣大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突出集體主義原則,要把“五愛”作為基本要求,使學生大力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以培養(yǎng)新時代“四有”社會主義新人為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意見》明確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學校抓起。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職業(yè)技術教育等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huán)節(jié)。而以德治班正是重在“以學生為本”,也真正抓住了新時代德育的精髓和關鍵,高度切合了《意見》的精神實質。
綜上所述,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使命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就迫切需要調整和構建與當今時代相適合的“以德治班”的班級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
立足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以德治班,就是要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一,在新時代下應切實把健全完善的學校規(guī)制和思政課體作為以德治班的重要保證。實施以德治班需要一個良好的“德治”環(huán)境,要靠嚴明的學校規(guī)章制度來保證,靠科學的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來實現?!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指出:“公民良好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離不開嚴明的規(guī)章制度。”教學主管部門要立足新時代,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心智特點,適時調整教學規(guī)劃,修訂完善思政教材。學生必須認真學習《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班級公約》等制度規(guī)范,真正落實以德治班。以德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育主管部門應構建有效銜接的德育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學校應大膽創(chuàng)新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
第二,在新時代下應切實把良好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作為以德治班的基礎。推進以德治班的管理機制,必須深化對新型師生關系的理解,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處理好紐帶關系。實施以德治班,必須處理好學生與校方、學生與家長、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就是要經常保持與學校的溝通,使學校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你能行”“母校以你為傲”的德育環(huán)境。要與社區(qū)密切溝通,積極爭取社會的德育力量。要與家庭溝通,為學生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二是處理好情感關系。以德治班,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須充滿大愛,對學生投以真情實感,把愛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只有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充滿信任的友好關系,教師的奉獻融入了學生成長的全部過程當中,做到師生和諧共處,師生情感的橋梁就會架設得更加牢固;三是處理好地位關系。傳統(tǒng)教育中師生關系,更多的是老師單方面地指令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依附和被依附、適應和被適應的關系,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缺少的是被尊重。我們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學生一方獲得了極大的理解和包容,強調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和相互的朋友式的關系,要求教師應努力地適應學生,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由此帶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才能使師生的心理距離拉近,達到學生的德育內化教育。
以德治班,需要科學民主、富有成效的管理來實現。科學民主的管理,離不開作為主體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參與班級的管理,就應做到:改革班團干部的選拔方式,采用選舉制和聘任制,即先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以思想作風正派、心理狀態(tài)佳、學習態(tài)度端正、辦事能力強、責任心強等為標準,由全班同學在優(yōu)秀學生中,選舉產生主要班團干部,然后再由班團干部聘用其他班團委;成立班級管理委員會,督促班團干部各行其能、各盡其責,使班級成為有凝聚力的集體;講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工作方式,讓師生和諧相容;善于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極力使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利用學校報刊、網絡,發(fā)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做到“德”字為先,以激勵為主,評先評優(yōu),賞罰分明。如是,重視“德教”在先,講求情感與民主的教學管理方式,必將是以德治班的卓有成效之路。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是要堅持師德為上,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下大力氣深化對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做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揚和踐行者。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共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
[3]唐漢衛(wèi).學校德育改革應該確立的四種意識[J].教育研究,2017(6):27-31.
[4]黃偲.淺談職業(yè)學校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培訓,2017(6):154.
[5]杜時忠.當前學校德育的三大認識誤區(qū)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8):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