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躍 (樂山市文化藝術研究所 614000)
2017年,是我國話劇110周年誕辰,值此之際,國家話劇院召集了中國戲劇界各個門類(包括編劇、導演、主創(chuàng)人員等)的優(yōu)秀人才徐曉鐘、林兆華、王曉鷹、查明哲、何冀平、李寶群、崔偉、郝戎等人,共同召開了“紀念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主題論壇”,在論壇上,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郝戎談到今天中國話劇所面臨的困境,提出了中國戲劇在意識、形態(tài)上都無法與國際戲劇產生對等交流的問題,引發(fā)了同行的共鳴1?,F(xiàn)階段,話劇在我國的發(fā)展形勢不容樂觀,即使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其市場也不是很好,更別說在中小城市,對于城市藝術劇院及劇院職工來說,該如何發(fā)展話劇這門藝術,做到讓觀眾喜愛,,走出城市的門檻,來到國家乃至國際舞臺,是一條極為坎坷而長遠的道路。
1.話劇演員待遇低微
目前在網(wǎng)絡上演員的天價薪酬名單廣為流傳,一些演技被觀眾詬病的小鮮肉、小花旦拿著高價的薪酬,但是卻沒有給觀眾奉上質量與之對等的影視作品。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話劇演員作為與之相同的從事表演藝術的人群,其收入?yún)s十分微薄。一份在2009年10月發(fā)布的話劇演員工資名單顯示,在北京人藝,一級演員平均工資為2536元,以大家熟知的演藝明星徐帆為例,其工資僅有2920.67元,這雖然只是基本工資的數(shù)額,但是與影視明星每集片酬動輒數(shù)十萬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2。國家級的話劇演員其待遇尚且如此微薄,更別說中小城市的話劇演員了,大部分專業(yè)話劇學校的畢業(yè)生,都會選擇投身影視行業(yè),這導致話劇院很難招到優(yōu)秀人才,繼而形成話劇質量差→話劇行業(yè)不景氣→話劇演員收入低的惡性循環(huán)。
2.過于重視娛樂元素
在藝術層面上來說,大眾化和藝術性其實是兩個相互背離的性質,如果迎合大眾審美的度把握不好,就會變得低俗化3。這是一個利益當先的時代,話劇行業(yè)要想在惡劣的市場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迎合大眾審美是必然的,而現(xiàn)在,能夠吸引觀眾眼睛的,多數(shù)是炫酷的視覺效果、令人迷醉的俊男靚女以及離奇的作品情節(jié),而在這種風氣的影響帶,一部分話劇人隨波逐流,在劇本創(chuàng)作、舞美設計、表演形式方面沒有嚴格的質量把控,甚至是忽略了話劇的精神,所演繹出來的作品拙劣不堪,毫無內涵而言,缺乏對于人生觀、價值觀、藝術審美、社會道德等方面的探究,在觀眾歡聲笑語之后,其實什么都不曾留下,這樣的話劇作品,不具有來自心靈的震撼,來自情感的震動,已經喪失了話劇應有的魅力。
任何一個行業(yè)的興起,都需要數(shù)代人的努力,以及不斷的維系,在之前我國話劇市場欣欣向榮,大量優(yōu)秀的話劇編劇、導演、演員出現(xiàn),為人們呈上了大量經典的話劇作品,但逐漸的,熒屏作品成為我國演藝行業(yè)的中流砥柱,話劇行業(yè)逐漸沒落,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人們對于話劇的關注度極低4。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說政府層面,應該做好政策扶持工作,比如說劇團層面,話劇演員應該謹守職業(yè)道德,學習優(yōu)秀演藝家的精神及表演藝術。
1.做好政策扶持及資金支持工作
中小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對于話劇這類藝術行業(yè)的扶持,劇院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革新管理機制和人才管理體系,消除對于優(yōu)秀話劇演員的諸多束縛,比如說不能參演電視劇等,讓這些優(yōu)秀的話劇人才在舞臺上發(fā)發(fā)熱的同時,也能夠在熒屏上大展手腳,為觀眾帶去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與此同時,話劇演員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報酬,能夠光鮮亮麗的活著,成為受人矚目的演藝明星,能夠有更加專心的投入到話劇表演中,反哺話劇行業(yè)。國家對于堅守在各個省市的話劇團體,應該從政策上予以扶持,從資金上予以支持,消除其后顧之憂,用心做好話劇作品,在迎合大眾審美的基礎上,秉承者原創(chuàng)的精神,關注作品的內涵,讓觀眾在哭笑之后能夠更多的思考人生,傳承話劇精神,弘揚社會主流價值。
2.傳承借鑒優(yōu)秀文化元素
我國有著諸多的優(yōu)秀文化作品,這些作品被人們搬上舞臺搬上熒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而在改變?yōu)樵拕〉臅r候,需要將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縮減為120至150min的劇集,這就要求編劇既要充分挖掘原著的思想和精神,又要給它披上新的外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5。而且,在話劇劇目的演繹過程中,話劇演員可以學習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戲曲演繹方式,豐富話劇表演藝術,比如說著名話劇演員,在出演出演話劇《蔡文姬》、《風月無邊》時,將“戲曲唱詞”融入“戲曲身段”中,形象生動地演繹了舞臺角色,為整場戲劇作品增色不少。對于中小城市話劇院來說,也應該積極鼓勵話劇演員將自己身上的一些氣息融入到話劇表演中,展現(xiàn)出自己的表演特色,同時博采眾人之長,演繹出具有劇團特色的話劇作品。
3.發(fā)揮國話及明星的示范效應
在中國話劇誕生以來,有些話劇劇目歷久彌新,經過數(shù)代人的演繹,仍然長盛不衰,比如說《雷雨》、《龍須溝》、《茶館》等,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長久演繹成為經典,與編劇、導演、演員的努力密切相關,他們堅守職業(yè)道德,在話劇精神的指引下傳承著話劇精神,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同時也獲得了觀眾的肯定與認可,票房不俗。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而戲劇才是演員的藝術,在很多具備影響力的演藝明星嚴重,話劇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這也使得他們愿意投身于話劇演繹中,比如說陳道明,與“話劇明星”何冰聯(lián)袂出演話劇《喜劇的憂傷》;潘虹出演《雷雨》中的“蘩漪;劉曉慶出演話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風華絕代》;李宇春出演賴聲川導演話劇《如夢之夢》6。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很多優(yōu)秀的演員都堅守在話劇舞臺上,為全國的演藝從業(yè)者都作出了好的榜樣,中小城市劇團演員應該學習這些前輩的精神,學習他們的表演方式,貼近生活,沉下心來,用心演繹劇本上的角色,以謝幕時獲得觀眾的掌聲為榮,成為一個真正的具有思想覺悟及表演層次的話劇演員。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中國話劇所面臨的,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文明城市建設欣欣向榮,音樂、美術、戲劇表演百花齊放,在眾多演藝明星的參演下,以及精彩的話劇編排支持下,話劇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的追捧,《活著》、《四世同堂》等精品劇目更是走出國門名揚國際7。但是在這光鮮亮麗的職業(yè)下,我國話劇其實正面臨著商業(yè)化運作模式不健全、青年話劇演員待遇低的困境,大量優(yōu)秀人才流失,而且在中小城市,話劇的發(fā)展情況更是令人堪憂,由于票價、劇目等因素的影響,很少人會愿意去看話劇,其推廣度極低,嚴重制約了中小城市話劇的發(fā)展,必須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突破現(xiàn)在的困境。
注釋:
1.李遜.高校共青團培育校園精神文化策略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校園話劇探索實踐為例[J].現(xiàn)代交際,2017(06):13-14.
2.趙荷姍.本土話劇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發(fā)展策略研究——以《成都麻將之血戰(zhàn)到底》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16(14):167.
3.劉新陽.戲劇經典“本土化”改編的發(fā)展流變——以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J].大舞臺,2016(04):11-13.
4.李楊.商業(yè)浪潮侵襲下中國話劇的語言弊端——觀西方默劇演出后思索中國話劇的傳播與發(fā)展[J].黃河之聲,2016(06):112-113.
5.喬志友.舞蹈與戲劇聯(lián)姻 藝術發(fā)展新趨向——以話劇《孔子》中的舞蹈為例探討舞蹈與戲劇的融合[J].戲劇之家,2015(19):23-24.
6.張?zhí)靵恚剿鬟|寧話劇院團市場化發(fā)展的新途徑——以小劇場話劇《愛情不打包》和《蒼新路5號》為例[J].新世紀劇壇,2014(06):45-48.
7.談潔.面向現(xiàn)實創(chuàng)作的深度論析——評《中國電影、電視劇和話劇發(fā)展研究報告》[J].電影新作,2014(0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