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萍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這種訓練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練習。既有明確的目的,又要有科學的方法。加強小學生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責無旁貸。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文字 問題 策略
當前小學語言文字教學至少存在著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當前語文教學中花在語言學習上的時間太少,語文課上偏重閱讀訓練,偏重思想內容分析,往往是課文讀懂了,思想內容理解了,但是課文卻沒有讀熟,在學習語言上沒有什么大的長進。
2.重視語言的理解,忽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理解和運用,是學習語言過程中兩個不同層次的水平級。目前語文教學中,學習語言往往只進行到理解這一水平級上。學過的詞語理解了就算完成任務,教師很少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句子。小學生學過的詞語并不少,接觸過的句式也不計其數(shù),但是真正會用的少得可憐。因此,語文教學要通過練習,使學生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將學到的知識真正用來指導自己的語言實踐。
3.閱讀量過少。每周平均教學的課文大約2篇。這樣的閱讀量對于處在語言發(fā)展最佳期的小學生來說,對他們語言的發(fā)展是否有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重視博覽,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經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在實際教學時,由于受到教學方法的制約,使學生的閱讀量受到限制。因此必須增加閱讀量,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針對于以上問題,我在教學中嘗試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一、抓好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備課時要找準訓練點,做好預設;課堂上不放過訓練時機,做好生成;根據(jù)學段目標做好常規(guī)訓練,這是抓好語言文字訓練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成功操作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熟練掌握,也考量著教師的語言文字功底。
1.找準訓練點
備課時,選好訓練點是做好訓練的基礎。有時,一個好的訓練點一旦選定就能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籍此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例如教學《豐碑》一課,教師問:課文上說軍需處長像一個晶瑩的豐碑,晶瑩是什么意思?學生:晶瑩的意思就是光亮而透明。教師:什么東西是晶瑩的?學生:水晶、冰、雪、玻璃。教師:對,這些東西光亮而透明,所以說它是晶瑩的。課文上說這位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以后是晶瑩的豐碑,他怎么會晶瑩?怎么會光亮透明???學生:因為他被冰封住了,所以他也是晶瑩的。教師:冰雪是光亮的所以他也是晶瑩的,這是從外觀上看,是對的,他的內心呢?學生:還有他舍己為人的精神。教師:我現(xiàn)在問軍需處長光亮不光亮,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學生:他是光亮的,因為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另一學生:不但他外表光亮,而且他的內心也像外表那么光亮,永遠鼓舞著人們不斷地前進。教師點撥:能夠敞開胸懷,完全給大家看,沒有一點見不得人的私心雜念,這就是透明的。那么你們想一想,剛才講豐碑的時候是高大的石碑,再拿豐碑去比喻軍需處長,那么這個豐碑還是指高大的石碑嗎?它含有什么意思?學生:品質,思想。教師:雖然他犧牲了,但是他身上所含有的力量是能夠看出來的,所以豐碑在這里已經不是它最初的意思了,它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到了軍需處長這里,他是無私、無畏的,這種思想精神,這種信念、力量使他成為一座豐碑,成為人們的榜樣。這樣,聯(lián)系上下文,找準訓練點,步步深入,使學生感知了詞句的豐富內涵,體會了人物的高尚品質,同時也進行了思維訓練。
2.抓準訓練時機
課堂上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出現(xiàn)了精彩的發(fā)言或發(fā)言中露出語言缺陷,這些都是訓練的好時機,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問:“山上的積雪融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教師利用這個提問進行一系列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首先讓學生查字典,查出三個讀音相同的詞語:“溶化”、“融化”、“熔化”,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弄明白三個詞的不同點和共同點。都有“化開”的意思,但化開條件不同,每個詞語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寫法也有所不同。類似的詞語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匯積累,而且潛移默化地滲透了語素、詞義和漢字知識的教學。
二、注重閱讀教學中“讀”的訓練。
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有效方法,葉老曾譽之為“美讀”。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引導學生認真讀,反復讀,以此來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可以理解詞語的內涵,領悟作者寫作的情感和目的。如:《陶罐和鐵罐》一課,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xiàn)。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那么,以什么作為指導對話朗讀的突破口呢?通過研究,找到了“奚落”這個關鍵性的詞語:陶罐和鐵罐所有的對話,不就是“怎樣奚落”和“怎樣對待奚落”嗎?于是,整節(jié)課以初步掌握主要內容、理解“奚落”的意思開始后,就用“鐵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話諷刺陶罐的?”這個問題直奔主題,導入新課。接下來,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把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勾畫下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再以“惱怒”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讀文,與伙伴合作表演,來輔助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寬容。這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升華。
三、通過熟練背誦,促進語言文字的積累訓練。
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趁著小學生的記憶好,在他們的小腦袋里裝點詩文佳作,并為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鋪墊,低年級的語文教師盡量做到精講多練,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要求學生會背的課文,作為教師,必須做到先會背,與生同背,與之同樂。要求學生不僅會背誦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
總之,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文字必須從小抓起。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與語文教學關系密切。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以身作則,說好普通話,寫好規(guī)范字,并認真?zhèn)魇诮o每一位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正確書寫的能力,讓師生成為說普通話的高手,規(guī)范使用好我國的文字,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