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波
[摘 要]“平面幾何的復習”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強化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幾何化的理解,讓學生掌握簡單幾何圖形的一些基本性質,提升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并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有效解決生活問題。其教學目的是對整個小學階段所有平面幾何知識進行梳理與回顧,促使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以用促學,從而建立完整的平面幾何認知結構。
[關鍵詞]平面幾何;復習;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5-0048-0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知現(xiàn)實世界里的各種平面幾何圖形,并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描述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
2.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勾畫“我腦中的莊園”,能夠掌握規(guī)則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計算公式。
3. 通過制作“我腦中的莊園”模型及組合拼接圖形,發(fā)展空間觀念,并學會合理使用材料。
4.通過瀏覽網(wǎng)頁,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評析: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得合理、務實、適當。課前預習從生活實際入手,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就在身邊。教學重難點的安排也高度契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莊園”的外觀圖繪制,更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激活了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有條不紊地指引學生學會自學,并獲取寶貴、實用的經驗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問題。】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利用移動硬盤或者網(wǎng)盤,在顯示器上輸出收集到的圖片,從中感知生活中的平面幾何圖形。教師展示圖片范例,從所有的圖片中歸納提取出抽象的幾何圖形。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引導學生感知平面幾何圖形,既凸顯了數(shù)學的實用性,又增強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2.自主學習,嘗試練習
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繪制常見的平面幾何圖形。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概括平面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師生一起給學生繪制的圖形評分,教師及時統(tǒng)計分值,并反饋結果。
[設計意圖] 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合作學習,構建模型
引導學生瀏覽校園網(wǎng)的專題網(wǎng)頁,觀摩手工模型制作的視頻教程。
學生小組內交流,利用統(tǒng)一配發(fā)的學具——硬紙板、膠水、剪刀等材料制作“莊園”模型。
[設計意圖]學生在制作“莊園”模型時,既復習了面積計算知識,又復習了比例尺知識,同時在拼裝組合模型時,既掌握了圖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又感受到了各種幾何體的線條美。
4.運用知識,思考解決問題
小組探討:為什么易拉罐、煙囪等物體都是圓柱體?
(學生代表匯報,其余學生補充完善)
[設計意圖] 通過回憶、再現(xiàn)、提取、比對等活動,挖掘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shù)學更多地為生活服務,使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的成就感,成為學習數(shù)學的強大動機。
三、教學建議
通過認真分析,筆者還設想了以下可行環(huán)節(jié)。
其一,在小組合作中分工要全面、精細,力爭讓每個學生都領到具體任務,注重生生之間的互動。讓組際之間分塊研究不同的內容,任務要明確具體。在制作模型時,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其二,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區(qū)別對待。尤其是對于學困生,在總復習階段更要手把手地進行補差攻關。
其三,由于本堂課采用了3D動畫全景演示,在與數(shù)學幾何學科資源整合的過程中,發(fā)揮了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互動形式等提出了相應的配套要求。但是教師的管控地位沒有變,在關鍵地方教師的點撥提示不可少。
其四,課堂上教師應預留一定的空間給學生質疑答辯,讓學生的探究欲望得到進一步釋放。隨著知識學習進度的推進,要給學生提供難度更大的命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興趣驅動走向自我價值牽引。
總之,課堂上,教師應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數(shù)學學科與多媒體技術完美整合,根據(jù)多媒體教學需要,對教材和素材進行調整、修正和變通,要緊緊把握住知識的生長點,圍繞它設計問題,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和豐富的素材,使學生能沉下心研究模型制作,在研究中學到知識。從教學效果看,這堂課無疑是高效、成功的。
(責編 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