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娜 劉海濤
在稅法教學和學習中,涉及的第一個具體稅種往往是增值稅,而需要進行含稅和不含稅金額換算的內容,也正是出現(xiàn)在這部分。其中,增值稅是價外稅,而中國自古以來,呈現(xiàn)在消費者面前的零售價都是價稅合并的金額,所以在計算增值稅時,需要將含稅銷售額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然后乘以適用稅率或征收率,得出增值稅額。
此外,在學習增值稅和消費稅時,會遇到視同銷售無銷售額或者售價明顯偏低并無正當理由需稅務機關核定銷售額的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了此時確定銷售額的方法及順序,即若納稅人和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銷售價格都無法確定,需要組成計稅價格,組成計稅價格,即組出一個“像”銷售額的金額,銷售額中包括成本和利潤兩部分,此時,不包括增值稅,所以無需剔除增值稅。但若此時涉及的貨物是應稅消費品,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中規(guī)定的應稅項目,則銷售額既需要繳納增值稅,也需要繳納消費稅,而消費稅是價內稅,所以組價時,需將消費稅包含到價格中去。
增值稅實行價外稅制度。所謂價外稅,即稅金不包括在銷售價格之內,不作為銷售價格的組成部分,而是在銷售價格之外。所以,增值稅應稅行為中凡是銷售額和銷項稅合計的,在計算增值稅額確定計稅依據(jù)時,需要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
消費稅實行價內稅制度。所謂價內稅,即稅金作為價格的組成部分。所以,若求價內稅消費稅,則其計稅依據(jù)中應包含消費稅,若不包含,則需將不包含消費稅的金額換算成包含消費稅的金額。
其一,劃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有助于確定計稅依據(jù)或稅基。計算消費稅,因其是價內稅,即計算價格之中包含多少消費稅,所以計算消費稅的稅基或計稅依據(jù)中應當包含著消費稅,若不含,則需要將消費稅包含進來。計算增值稅,因其是價外稅,即計算價格之外還應有多少增值稅,所以計算增值稅時,稅基或計稅依據(jù)中不應包含增值稅,若含,需剔除。
其二,增值稅實行價外稅制度,體現(xiàn)了增值稅的稅收中性、鏈條稅、一環(huán)一環(huán)直至最終消費者的特點,消費稅實行價內稅制度,體現(xiàn)了消費稅的源泉控制、節(jié)約、綠色、環(huán)保的特性。
無論是價內稅還是價外稅,都有“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稅額”這一等式關系。
若此處“稅額”指增值稅,則有:
含增值稅的金額=不含增值稅的金額+增值稅(1)
因為增值稅是價外稅,故有:
增值稅=不含增值稅的金額×增值稅稅率(2)
將(2)代入(1),則有:
含增值稅的金額=不含增值稅的金額+不含增值稅的金額×增值稅稅率,移項、合并同類項整理后,可得:
含增值稅的金額=不含增值稅的金額×(1+增值稅稅率)
所以,不含增值稅的金額=含增值稅的金額÷(1+增值稅稅率)
由此,用含增值稅的金額求出不含增值稅的金額,以作為計稅依據(jù),計算增值稅。
若此處“稅額”指消費稅額,則有:
含消費稅的金額=不含消費稅的金額+消費稅(1)
因為消費稅是價內稅,故有:
消費稅=含消費稅的金額×消費稅稅率(2)
將(2)代入(1),則有:
含消費稅的金額=不含消費稅的金額+含消費稅的金額×消費稅稅率,移項、合并同類項,整理后,可得:
含消費稅的金額×(1-消費稅稅率)=不含消費稅的金額
所以,含消費稅的金額=不含消費稅的金額÷(1-消費稅稅率)
故此,由不含消費稅的金額得出含消費稅的金額,以作為計稅依據(jù),計算消費稅。
納稅人將自產應稅消費品自用需要繳納消費稅或委托加工受托方代收代繳消費稅而無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時,需要組成計稅價格作為計稅依據(jù)。而消費稅包括從價稅、從量稅和復合稅。若從價稅,則依照上述方法確定計稅依據(jù);即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稅率),或者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若從量稅,則計稅依據(jù)是銷售(委托加工收回或進口)數(shù)量,與銷售額無關,無需組價。若是復合計稅,則有:
含消費稅的金額(即組成計稅價格)=不含消費稅的金額+從量消費稅+從價消費稅(1)
同理,從價消費稅=含消費稅的金額×消費稅稅率(2)
將(2)代入(1),移項、合并同類項整理后,可得:
含消費稅的金額×(1-消費稅稅率)=不含消費稅的金額+從量消費稅
所以,含消費稅的金額=(不含消費稅的金額+從量消費稅)÷(1-消費稅稅率)。此處,不含稅銷售額指(成本+利潤)或(材料成本+加工費)。
在商品勞務稅額計算過程中,經常需要由含稅銷售額求不含稅銷售額或由不含稅銷售額求含稅銷售額的情況。如計算增值稅銷項稅時,如果已知含稅銷售額,需先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公式為: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適用稅率或法定征收率);又如,對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視同銷售無銷售額,計算消費稅時,如無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可供參考的情況下,需組成計稅價格計算消費稅,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可以看出,有時需除以(1+稅率)來剔稅,有時需除以(1-稅率)將稅包含進來,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則容易混淆,導致理解和計算錯誤,還會影響對其他類似知識點的掌握。
掌握這一點,有助于學生理解稅法中的其他知識,包括:
(一)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中的還原計算轉出法中除以(1-13%)的緣故;(二)核定扣除中將正常損耗抵進項的計算;(三)對于從價定率計稅方法,增值稅和消費稅的計稅依據(jù)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致的,這種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兩個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的學習;(四)企業(yè)所得稅中居民企業(yè)核定征收法中定率征收法下的公式(收入不確定的情況下,將成本費用還原成收入,再乘以應稅所得稅);(五)個人所得稅中非法人企業(yè)——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所得核定征收的公式也同上述(四);個人所得稅中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還原成含稅獎金也是同樣的道理??梢娺@一知識點貫穿整個稅法的學習。
中國市場上,商品及勞務服務的零售價以價稅合計形式對外標注,這也許是征稅的藝術,因為增值稅是間接稅,稅收負擔由商品、勞務和服務的最終消費者承擔,尤其是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之后。在最終零售給消費者之前,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和增值稅普通發(fā)票都將價格和稅額分開標注,作為納稅人的企業(yè)可以明顯的看到稅款不是由自己負擔的,不影響自己取得的營業(yè)利潤,而是以價格的形式傳遞給最終消費者,自己只是代消費者向國家繳納,這就在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國家與納稅人在納稅問題上的利益沖突。
但鑒于國內外的經驗,加之中國最近幾年致力于政務公開、官員財產公開,將零售價以價稅分開的形式標注,未嘗不可。因為雖然稅收從表面上看是不與權利完全對應的義務,但從根本上看,正因為每個人享受了國防、治安、道路、公共服務等,才有納稅的需要。如此,將商品、勞務、服務的零售價價稅分開標注,一方面更好體現(xiàn)增值稅價外稅的特點,另一方面也利于培養(yǎng)老百姓的納稅意識。
[1]高敏.對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關的兩項系數(shù)的解釋[J].財會月刊,1994.10.
[2]馮娜,李崇剛.增值稅出口退稅計算方法原理研究[J].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15.08.
[3]王建平.我國增值稅應選擇價外稅模式[J].財政研究,1991.10.
[4]潘紅斌.含稅收入的換算和相應的會計處理[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1994.11.
[5]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消費稅若干征稅問題的通知[N].稅務,1997.07.
[6]冉渝.現(xiàn)行增值稅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中國農業(yè)會計,2009.11.
[7]徐雙泉.計算增值稅應注意含稅收入的換算[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04.01.
[8]趙永軍,王麗靜,劉汝燮.一步到位計算增值稅[J].農村財務會計,1998.06.
[9]李秀華,王廣亮,高頻.含稅價格與不含稅價格之間互相換算求解簡介[J].黑龍江財會,1998.5.
[10]稅曉.購進免稅農產品抵扣進項稅不需要換算不含稅價格[J].涉外稅務,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