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名泊
體育是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相應的教學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強化對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更好地達到高校體育教學目的。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就是指以俱樂部形式組織高校體育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這種教學模式是當前有效的體育教學模式之一,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示范,學生被動接受練習的教學模式。采用這種模式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學習內容以及任課教師等,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意愿安排教學工作,使體育教學活動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學習意愿。同時,在構建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時,應建立健全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部門,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全方位、對層次的管理,協(xié)調體育教學活動。在教學時,可以將體育教學的課內活動、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同時還可以進行相應的體育競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課程考核和評價,使課程評價更加合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大都采用教師講解和示范技巧,學生被動接受并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而且其教學組織層次也不夠合理。在構建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時,高校也會成立相應的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部門,包括教學管理部門、活動組織以及管理部門等,這些部門能夠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協(xié)調,使得體育教學的組織層次更加強清晰。這種體育教學組織模式能夠有效保障體育教學活動的正常展開,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并組織有效的體育競賽活動,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通過相關部門對體育各種教學活動的有效管理,能夠促進體育運動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所以相比較而言,采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體育教學時,其教學層次會更加清晰。
教學運作模式單一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大弊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意愿,還忽視了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接受差異,使得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消化課堂知識,學習效果不理想。采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時,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課,還可以自主選擇授課老師并參與授課內容的制定,這種教學模式兼顧到了學生的學習意愿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學生可以自主制定教學內容,選擇感興趣的體育知識進行有針性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自主選課,可以對學生的選課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此基礎上,組織管理部門可以開展符合學生興趣和需求的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2]。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評估方式更加合理,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體育技術以及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體育技術進行全方面的評價。在教學過時相應部門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以及醫(yī)院開展各種體育競賽活動,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生在競賽中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體育技術進行全方面的評價。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合理評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檢測,保障教學評價的合理性。而且通過對學生在競賽中表現(xiàn)情況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保障學習評價的合理性。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但是在實際的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大部分高校都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的主體性,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導,反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在主導課堂教學活動時,只注重考慮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水平,缺乏對學生的個人關注,導致其指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難以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因材施教。并且由于教師主導教學互動,還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學生只能夠按照教師的意見和要求進行相應的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鍛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同時也不利于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3]。
在當前我國高校的體育俱樂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高校都采用課內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部分高校雖然實行了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但大都將其作為社團活動展開,沒有做好課內外的統(tǒng)一教學工作,導致實際的體育俱樂部教學質量和效果低下,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目的。在課內體育俱樂部教學中,高校的教材選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的制定和安排沒有體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和學生個體的針對性,導致教學目標和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期待和需求具有較大的偏差。在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中,相應的體育教學活動的展開大都是以社團活動的形式,其娛樂性更強而教學目的較弱。并且在課外體育教學活動展開時,沒有與了內體育俱樂部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對接,難以起到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當前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過程中該存在著管理體制混亂問題,從而影響到了高校體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一,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管理不合理。在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沒有做好俱樂部教學結構設計工作,計劃性不夠全面和周密,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俱樂部教學組織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進 而影響到具體教學活動的實施,影響到實際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二, 高校的俱樂部教學結構不合理,高校學生大都選擇在一、二年級時修完 體育課程,而三、四年級的學生大都沒有體育課程,進而導致了高校的體 育俱樂部教學嚴重脫節(jié),導致體育俱樂部的教學延續(xù)性和銜接性不合 理。第三,俱樂部考核標準不合理。在高校俱樂部教學過程中,沒有制 定統(tǒng)一的學生考勤和成績評定標準,對于俱樂部學生的管理比較松散, 其管理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4]。
構建科學合理的體育俱樂部教學組織體制是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正常實行的基礎,也是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重要保障。第一,應完善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管理體系。加強對體育俱樂部日常運轉的管理,保障各種教學活動能夠正常進行,做好各種活動之間的協(xié)調工作以及各種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的安排工作。同時還應加強對俱樂部會員的管理工作,由于俱樂部會員的系別、年級以及班級都被打亂,所以應做好各個方面的管理工作,保障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其次,做好教學組織管理工作。制定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后,做好教學考評工作,保障各種考評制度的合理性,可以采用過程性考核與即興考核相結合的制度,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努力,同時又要強調學生的學習效果。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很多教學優(yōu)勢,但同時對教學基礎投入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采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時,應大力完善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高校要積極引進先進的體育器材,建設體育俱樂部教學場館,為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正常展開提供基礎保障。高校還應強化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做好對體育器材的使用和存放管理,強化對體育器材的監(jiān)測和維護,及時的消除安全隱患并防止體育器材的損壞,為體育俱樂部教學工作提供安全、穩(wěn)定的教學環(huán)境[5]。
在采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教學工作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和授課教師,這就會導致部分俱樂部教學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較多,教學任務較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不利于嚴重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制約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對這種現(xiàn)象,高校應強化對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建設,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技能,積極引進先進的體育教育人才,并對現(xiàn)有的體育教育人才進行教育和培訓,從而強化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建設,拓展俱樂部教學內容,保障各種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能夠正常展開,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因對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積極探討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推進俱樂部教學模式,進而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