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芳 張健
浙江理工大學
東湖大數據曾針對2157名職場人開展了心理健康調研,發(fā)布了《2016職場人心理健康數據報告》,調研結果顯示,67.4%職場人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其中5.6%已查明患有心理疾病;78.9%的職場人飽受焦慮煎熬;61.4%有抑郁傾向;57.9%職場人感覺不幸福。
到底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哪些呢?是什么導致了員工產生這些應激反應?這些因素之間是什么關系?關于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的研究,比較有影響力的是應激系統(tǒng)模型。該模型認為,心理健康是生活事件、人格特質、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認知評價綜合反應的結果;各個應激因素互相作用、互為因果;應激系統(tǒng)處于多因素的動態(tài)平衡(或失衡);認知評價是關鍵因素;人格特質是核心因素(姜乾金,2011)。對模型中提到的各種變量間的關系假設,學者們一直在進行相關論證,其中爭論較多的是心理健康與應對方式、人格特質之間的關系。
關于應激系統(tǒng)模型中應激反應、人格特質和應對方式三個變量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觀點,有些關系已經被驗證,包括心理健康與消極應對互為因果的關系(鐘霞等人,2005;陽子光等人,2013)、心理健康能直接顯著影響人格特質(婁振山等人,2011)、人格顯著影響應對方式(Cramer等人,2016;),但也有一些沒有被驗證或者沒有一致的結論,包括人格特質顯著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應對方式能影響人格、積極應對能顯著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對人格特質、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驗證以下觀點:(1)應對方式能顯著預測人格(2)人格能顯著預測心理健康,同時已經驗證應對方式顯著預測心理健康,所以本研究推測(3)人格在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
本調查研究選取杭州市企業(yè)員工335人,剔除作答時間過短、過長、答案明顯重復或者有規(guī)律填寫后,回收有效問卷258份,有效回收率為74%。
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7-ti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中文版:由Spitzer等人于2006年根據GAD的診斷標準編制,用于廣泛性焦慮的篩查及癥狀嚴重度的評估。
病人健康狀況問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中文版:PHQ-9由Kroenke 等人于2002年編制而成,評估被試過去兩周的感受。
生活滿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由Diener等人編制,由5個條目組成。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該量表是由解亞寧在國外應對方式量表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人口特點編制的,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共20個條目組成。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N子量表:該量表是錢銘怡等人(2000)經過對EPQ-SR的修訂而成。本研究使用其中的N分量表來測量人格。
對應對方式、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分析,在控制人口變量后使用偏相關分析;對應對方式、人格特征影響心理健康的關系路徑,采用回歸方程分析。
控制了人口變量后,將應對方式、神經質人格和焦慮、抑郁、生活滿意度進行偏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1,神經質與焦慮、抑郁在統(tǒng)計意義上顯著正相關,與生活滿意度顯著負相關。應對方式中消極應對與生活滿意度無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與焦慮和抑郁顯著正相關;積極應對與焦慮、抑郁顯著負相關,與生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
**.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5 時,相關性是顯著的.
1.人格在積極應對對心理健康影響過程中的中介效應
本研究使用的中介效應檢驗流程,是按照溫忠麟和葉寶娟(2014)的流程進行的,積極應對顯著負向預測焦慮和抑郁(c=-.192和-.200,p < .01),顯著正向預測生活滿意度(c= .168,p < .001),積極應對顯著負向預測神經質(a=-.259,p <.001),神經質顯著正向預測焦慮、抑郁(b=.553、.489,p < .001),負向預測生活滿意度(b= -.240,p < .001),中介效應的95% 置信區(qū)間分別為[-.210,-.077]、[-.186,-.064]、[.016,.108],見表3.2. 因此,神經質的中介效應顯著。而且在控制神經質后,積極應對對焦慮、抑郁的直接預測作用不再顯著(c’=-.052、-.079,p > .05),對生活滿意度的直接預測系數顯著下降(c’=.115,p < .05),因此,積極應對對焦慮、抑郁的直接效應不顯著,而間接效應顯著,神經質的中介作用是完全中介;而積極應對對生活滿意度的直接效應顯著,神經質的中介作用也顯著,且效應量與c’同號,所以是部分中介,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1.28%
2.人格在消極應對對心理健康影響過程中的中介效應
消極應對顯著正向預測焦慮和抑郁(c=.143,p < .05;.255,p< .001),顯著正向預測神經質人格(a=.203,p < .001),而神經質顯著正向預測焦慮和抑郁(b=.553和.489,p < .001),也就是a和b都顯著,由表3.2可知95% 置信區(qū)間為[.048,.181]和[.037,.152],說明消極應對對焦慮、抑郁的間接效應顯著,在控制人格后,消極應對焦慮的直接預測作用不再顯著(p > .05),對抑郁的直接預測作用顯著降低(c’=.163,p < .05),說明神經質在消極應對和焦慮之間起完全中介的作用,在消極應對和抑郁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36.1%。
消極應對不能顯著預測生活滿意度(c=.073,p > .05),按照中介效應檢驗流程,要按遮掩效應立論。神經質顯著負向預測生活滿意度(b=-.240,p < .001),由表3.2可知95% 置信區(qū)間為 [-.104,-.021],說明神經質的間接效應顯著,在控制神經質后,消極應對生活滿意度的直接預測作用變得顯著(c’=.126,p < .05),可能存在其他中介,且ab與c’異號,也就是間接效應和直接效應符號相反,總效應就出現了被遮掩的情況,存在明顯的遮掩效應。
神經質人格在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起到中介效應,這充分體現了員工的心理健康是以其人格和應對方式為背景的。要提高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干預員工的應對方式和人格因素,尤其是通過幫助員工使用積極應對方式,同時促進人格特征的全面提升,使員工實現心理社會功能的優(yōu)化。
本研究驗證了應激系統(tǒng)模型因素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觀點:應對方式對人格中的神經質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神經質對焦慮、抑郁和生活滿意度有直接效應;神經質在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