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紹杰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素質教育呼聲很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高職英語的教學改革必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征為基礎,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緊緊抓住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需求,實現(xiàn)基礎知識與行業(yè)知識的結合,促進學生主體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英語;學生主體;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現(xiàn)有的高職教學模式中,大多都是采用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學習英語就會很被動,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發(fā)展,也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拓展。在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下,高職英語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策略地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加強學生對高職英語知識的內化。
二、高職英語課堂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意義
高職英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嚴重缺失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則以課本內容為中心進行灌輸式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不夠強。學生的基本學習場所就是教室,課堂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課堂上應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與不斷發(fā)展,社會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學習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應用性、實踐性、專業(yè)性極強的社會緊缺型人才,需要學生具有主體學習意識,能夠將自己所學知識和實際工作進行結合。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三、構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是所有高職院校中學生人數最多、涉及面最廣、影響力最深的重要課程。高職英語改革為外語系改項目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為指導,以網絡多媒體技術為手段,實現(xiàn)基礎英語和行業(yè)英語的融合。
在新型教學模式下,借助現(xiàn)代的先進教育技術,改變了多年來困擾英語課堂教學的落后局面,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來,促進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自主學習中心為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景,為學生主體學習提供了保障。然后通過不斷地組織英語教學活動,在課堂之下也能讓學生主動進行英語學習,通過不斷的延伸,使不定時的英語教學成為英語教學的必要組成部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和良好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有效地學習英語。以學校組織活動的方式,將英語融入活動中去,讓學生能夠更加近距離地體會到英語帶來的樂趣。比如學校不定時地舉行一些英語電影配音表演賽、英語歌曲合唱大賽、英語戲劇表演賽、英語小品表演賽、英語演講比賽等有效學習英語的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和行動中了解英語,體會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采用這樣的形式進行英語教學,能夠將教師講述的和學生自主學習到的知識相互結合,全方位地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技能,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高職英語課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策略
(一)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
高職英語教師必須要明白,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師生互動,才能有效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的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從課堂上能夠學習到什么知識。第二,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發(fā)揮主導作用,要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能夠在課堂中去鉆研學習。第三,英語的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學習需要相結合,關注學生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第四,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采取互動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角、英語交際場所,在課前開展每日英語的練習。第五,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不能僅僅通過一張試卷進行考核,要通過檢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的任務進行考核,以真實任務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
(二)教師應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型學科,需要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去提升學生對英語的運用能力。高職英語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主題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應用交際教學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在完成基本的學習和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分組練習對話,有效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詞匯進行對話,練習之后,讓同學們積極主動地到講臺上進行表演。學生相互之間先進行交流,再到講臺進行表演,表演之后師生一起進行合理的點評并且給出合理的建議,這樣不斷地進行長期練習,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2.采用雙向互動法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英語錄音,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聽力內容,之后根據聽力內容,教師和學生相互進行交流和提問。然后學生將自己沒有聽懂的地方提出來,由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討論,并且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更重要的是能夠強化學生的聽力能力。
3.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氛圍。高職學生基本上都是在高考中分數較低的學生,基礎較差,因此,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畏難、焦慮、自卑的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為了有效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設計的時候就需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教學中都能夠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是在答題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對教師提的問題回答不上來,教師應該細心進行指導,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學生沒有聽講。本來學生的基礎水平就很低,如果因回答不出問題而被教師批評,就會嚴重打擊自信心,更加自卑。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個人學習的情感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合適的英語教學方式。還有,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適當地滲透人格教育,要豐富英語教材的內容,涉及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為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挖掘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使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的同時,還要向學生闡述生存發(fā)展的道理,健全學生的人格。
(三)突出職業(yè)性,實現(xiàn)基礎英語向行業(yè)英語滲透
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就業(yè)與職業(yè)為最基本的導向,將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部分:基礎英語與行業(yè)英語。將基礎英語和行業(yè)英語進行有效的結合,是高職英語的教學目的,更貼切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真正需要,真正實現(xiàn)公共英語為專業(yè)服務的教學宗旨。構建高職英語課程的網站,將課程有關的資源全部上傳到網上,通過該網站進行英語教學。學生通過該網站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內容與方法、模式與環(huán)境。以各項語言應用能力為學習模塊,采用大班多媒體講授、小班組織操練與學生自由組合的形式進行教學,為學生英語學習實踐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使優(yōu)秀教學資源得到共享。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就是學生能夠自覺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表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就是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學生學習經驗、知識積累和實踐的影響,還會受到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口語情景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對英語教材進行加工處理。利用課堂檢查學生主觀性任務完成的情況,教師通過課堂或網絡發(fā)布主觀性學習任務,學生在課后主動進行搜集學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教師不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閱,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其反饋在評估中,從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結束語
基于學生主體迷失的高職英語改革在教學體系的自洽性、教學過程的主控性、教學質量的度量性等方面都可以取得很大的突破,使教學體系在總體結構上做到了應用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共同發(fā)展的結果,教師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因素,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人本教育。
【參考文獻】
[1]趙亞琴.基于為專業(yè)服務的高職行業(yè)英語課程開發(fā)探討[J].考試周刊,2016(09):72,147.
[2]陳阿利.探析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14(A3):7-8.
[3]王映蘭.強化教學探究模式改革,全面提升高職英語課堂效率[J].學園,2013(34):63.
[4]丘秀英.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09(31):130-131.
[5]劉蕾.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模式[J].語文學刊:教育版,2007(1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