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瑜香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育中,不應只是注重語言知識技能傳授和西方文化熏陶,還應該重視傳授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通過了解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從語言教學材料、語言學習實踐和語言讀物閱讀等多角度入手,探討如何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8)31-0052-03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語言中富含著許多影響學生語言學習和使用跨文化的因素,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擴大學生視野,辨析精華與糟粕,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世界意識。另外,教育部頒布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低年級學生重在引導對文化的了解和喜愛,高年級學生則重在引導對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綱要》已經給各地一線英語教學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但是在具體實施時還是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目前英語教材的編寫中很少涉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同時小學英語學科課時少、任務重,教師為了趕進度,基本不會額外提及課外知識內容。其次,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了解到國外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飲食習慣和節(jié)日,他們好奇心重卻缺乏批判性思維,很容易一味全盤接受這些新鮮事物,從而導致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冷落現(xiàn)象的產生。第三,部分英語教師缺乏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有的英語教師則受自身水平所限,沒有能力將傳統(tǒng)文化穿插于英語課堂教學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作為教師,我們要嘗試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系統(tǒng)地融入小學英語課程和教材體系。
一、 在語言教學材料中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
教材是目前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但是現(xiàn)有的各種版本的教材并沒有明顯涉及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因此需要教師研讀教材,進行文化知識梳理。任何一個話題都包含文化因素,而且有些話題還不止含有一個文化因素,這就需要教師擁有敏銳的文化嗅覺和自上而下的梳理思路,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多種資源的查閱、補充和拓展。例如,在學習動物內容時融入十二生肖的表達和特性,像生肖中的龍在西方是邪惡的象征,但在中國卻是權力的象征;學習食物時介紹中國傳統(tǒng)食物的名稱,像豆?jié){soybean milk、油條fried bread stick及地瓜粥sweet potato congee是很多中國人喜歡的早餐,通過在教學材料中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使學生喜歡并主動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另外,教學中,教師可嘗試找到不同文化的融合點,適當與外國文化進行簡單對比與融合。例如,在學習外國的圣誕節(jié)時,教師是不是可以將它與中國的新年聯(lián)系在一起呢?在了解中國的十二生肖時,教師是不是可以將它與外國的星座進行對比呢?在學習外國的飲食文化時,教師能不能將它與中國的飲食或餐飲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呢?通過對比兩者的不同,體現(xiàn)了文化的“融合”,讓學生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文化的差異性,真正做到求同存異。
二、 在語言學習實踐中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在課堂語言實踐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內容,讓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可以同時進行。教師可以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顯性以及隱性的文化信息,設計不同的問題鏈,讓學生在問答中不斷思考和分析這些問題里透露出的文化內涵,提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而引導學生自覺傳承文化。
《新標準英語》(一年級起點)第十一冊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教師從學生特別熟悉的萬里長城引出本課教學,學生一看到萬里長城的圖片就顯得很興奮,爭先恐后地回答,這時教師可以借機引出the Palace Museum, Tiananmen Square, Mogao Caves等學生熟悉的景點,繼而給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引出我國的其他名勝古跡,比如the Forbidden City, Imperial Garden,the Meridian Gate等等。同時,教師借助搜集到的相關英文介紹視頻或圖片,拓展學生對這些景點的深層認識,讓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北京出版社英語》(一年級起點)第九冊Unit 3 Lesson 9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用英文猜謎的方式引出中秋節(jié),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文本信息的基礎上,針對文本中沒有介紹中秋節(jié)的具體時間這個缺口,教師把它生成為教學資源,讓學生發(fā)揮想象If you are Sara,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festival? 學生通過討論思考提出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教師借機給學生普及國際陽歷Solar Calendar和中國陰歷Lunar Calendar(也稱Chinese Calendar)的歷史文化知識,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對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認識,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在語言讀物閱讀中欣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外英語自主學習了解中西方國家文化,可以推薦學生欣賞國外電影和閱讀英語文學作品等,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故事閱讀就是滲透文化和融合中西方優(yōu)秀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形式,學生可以通過豐富的想象、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來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教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例如A Wobbly Tooth這一課涉及到小孩換牙的風俗習慣。西方的風俗是傳說有牙仙負責收集學生拔掉的牙齒,但要把牙齒放到枕頭底下而且還要給牙仙準備好硬幣,學生在睡夢中牙仙會把拔掉的牙齒取走。而我們中國的習俗是上牙丟到地下,下牙扔到屋頂,寓意新的牙齒能很快地長出來。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英語故事的同時,給學生拓展一些相應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故事作比較和補充,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視角體會并充分挖掘這些故事的教育意義。例如,在推薦學生閱讀幾個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故事The Leaf,Kong Rong and Pears,Mothers wise home moving,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時,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并挑選出其中最喜歡的故事,并寫出故事主要內容和從中學到了什么。學生在挖掘故事背后教育意義的過程中不斷地欣賞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此外,小學生思維活躍,偏向生動直觀的表達形式,因此英文電影也是幫助他們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有效方式。春節(jié)期間,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觀看《年獸大作戰(zhàn)》和《小門神》,這兩部電影以動畫的形式精彩演繹了一段有關年獸奇妙的冒險故事和一個有關門神的驚天動地的故事。通過觀看電影,學生對中國春節(jié)的“年”和“門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對過新年也有了不一樣的心情和體會。
英語學習不僅是學習其他國家文化的一種重要語言,同時也要注重滲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xiàn)出文化的世界性,才能夠讓我國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秀文化在世界閃耀。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挖掘英語教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點,將英語教學和中華特色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內容整合起來,在豐富英語教學內容的同時,推動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