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田川
摘 要:教師團隊作為高校教育的一支核心隊伍,其團隊管理方式也在高校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離不開張弛有度的管理方式。本文針對高校教師團隊的建設管理進行了淺要分析,在實踐中探尋高校教師團隊管理方式。
關鍵詞:高校 教師團隊 管理方式
一、傳統(tǒng)高校教師團隊管理現狀
目前國內傳統(tǒng)的高校教師結構較為合理,層次較均衡,一般在學歷、年齡、職稱方面的教師配搭,基本符合高校教育的配比。
在當今社會,為了更好的高校教育,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團隊向學術化、實踐化管理形式轉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教育行業(yè)更是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更加適應社會的高科技人才。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里,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在大學中的教育對于一個大學生顯得尤其重要。因此,高校教師這個職業(yè)也應該與時俱進。
但是目前各大高校教師團隊的布局還是比較保守,并未增加創(chuàng)新,只是傳統(tǒng)的教書育人,注重書本上的知識,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形式固然有,但是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占的比例與之相對比而言就少的可憐了。
傳統(tǒng)的高校教師團隊的建設主要針對的是應試教育,往往會忽略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這種現象普遍出現在各大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更是如此這般。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大學生更應該站在時代的主流,而擔負著教育當代大學生的高校教師團隊更是責無旁貸。
二、傳統(tǒng)高校教師團隊存在的弊端
1.團隊意識不高
由于高校教師團隊中,各個教師的經歷,畢業(yè)的院校,所屬的城市,本身的閱歷和工作經歷的不同,外加上各個教室教育的科目、手段、內容的不同,使得高校教師團隊的團隊精神不是很好,一般都是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并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有時候會背道而馳,使得整個教育體系多級分化,形如一盤散沙。
2.傳統(tǒng)化的應試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師的教學對大學生來說都是應試教育,課程的講授,重點的圈畫,不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二是為了讓學生可以通過考試,等待考完試之后,再詢問其課本上的知識,那就是一問三不知。更加別說融會貫通,放在實踐當中啦!可以說,當今的大學生教育的傳統(tǒng)化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換句話來說,這種應試模式已經適應不了中國科技發(fā)展的速度啦。
3.高素質國際人才稀少
在高等學校任職的老師多為國內研究生、博士生出身,思想和所受的教育均是中國式教育,在中國式思想和教育的熏陶下,很難再有思想和模式上的突破,因此,目前我國高校教師團隊的精神面貌,政治思想都很相仿,在思想上很難有新的突破。國內的思想需要引進外來的思想進行中外思想的交互和碰撞,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套新的,更利于高校教育發(fā)展的形式。
三、高校教師團隊創(chuàng)新性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教師創(chuàng)新團隊是獲取和整合資源的有效形式,是科技創(chuàng)新和攻關的重要載體,是優(yōu)秀杰出人才的創(chuàng)業(yè)平臺。高校教師創(chuàng)新型團隊的建設能夠強有力地提升高校競爭實力,實現人才興校戰(zhàn)略。[1]
創(chuàng)新顧名思義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或事物,而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是指世界上沒有的,打破常規(guī)的形成一種全新的事物或理論,還有一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是指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加上全新的東西,使其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新的理論或事物。較前者而言,后者更加具有實踐性。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國已經漸漸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生活隨處可見互聯網,各類信息幾乎都是共享狀態(tài),已經可以達到“閉門不出便可知天下事”的境界啦!在這個信息發(fā)達,網課縱橫的時代,高校教師在大學生教育的地位日漸收到危險,有的專家語言說,在不久的將來,各大高校的教育都將會利用互聯網進行教育。也就是說高校老師的職能,隨著時代的變遷將會逐漸的弱化!因此,如果高校教師團隊結構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的階段,那么隨著時代的潮流,傳統(tǒng)的教師團隊終將會被時代淘汰!
四、創(chuàng)新性高校教師團隊管理建設
1.分組建設
將一個團隊細分為四五個小型團隊,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使其對工作充滿熱情。
2.尋找一個領頭人
在眾多高校教師中,以資歷,職稱,學歷,思想,辦事效率等等為依據,根據綜合素質和能力進行甄選,選拔出一個總的負責人,和各個小型團隊的負責人。任務布置可以分配具體到團隊到小組到個人。
3.考核制度
辦公室主任進行各個小組的考核,每個人都有業(yè)績考核,共同有一個標準,還會額外有加分項目,例如帶學生參加比賽,為校為系獲得榮譽的團隊和老師,都會有相應的獎勵措施。與此相對的,工作沒有做到位的教師,將會給予相應的處罰措施。
4.創(chuàng)新性學術研討
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各類培訓,分別由高校教師團隊中的每個人分別準備,并進行組內培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尋找機會,請專家座談進行教師培訓,開拓其思想,改變應試教育的循環(huán)模式。
結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fā)展,教育界也在隨之更新換代,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適應于社會發(fā)展的科技型人才,也成為各個高校教育的重點和難題,而教育學生的關鍵在于教室團隊的建立和管理,一個好的教育體系,離不開一個好的教室團隊,一個好的教師團隊,更離不開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管理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邵悅. 論高校創(chuàng)新型教師團隊的構建[J]. 中國科技縱橫, 2012(1):112-112.
作者簡介
李丹 女 34歲 籍貫:遼寧大連 職稱:講師 職務:大連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辦公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管理
田川 (1987-3-) 男 30歲 籍貫:遼寧大連 職稱:講師 大連科技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