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卓+朱會霞+孔春玉+李薇+鄧雯苑
摘 要 幾年來,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優(yōu)勢逐漸進入到教育領域,吸引著越來越多教育研究者。本文結合《汽車電器設備》這門課程特點開發(fā)這門課程的微課資教學源。文中以教學大綱所需掌握的重難點知識和網(wǎng)上調(diào)查的相關微課資源為分析原則,挑選出本次微課設計的知識點。針對每課時的教學設計,制作了具體微課的教學設計,并以此制作了微課資源。此次設計結合微課的特點制作出的微課資源以求能達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關鍵詞 汽車電器設備 微課 案例分析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4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small micro advantage gradually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ttract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this paper develops a micro teaching resource for this course.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syllabus need to grasp the key and difficult knowledge and online investigation of related micro course resources as the analysis principle, select the micro class design knowledge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design of each clas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pecific micro lesson was made, and the micro class resources were produced. The design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class to produce micro class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services.
Keywords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micro course; case analysis; teaching design
1 “汽車電器設備”課程分析
1.1 課程內(nèi)容特點分析
本設計選擇的教材是由趙福堂編著的“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分析教材可以看到汽車電器產(chǎn)品更新速度快,設備的工作原理更復雜抽象,而教材中并沒有及時更新,這就要求教師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并及時補充相關專業(yè)知識。
1.2 “汽車電器設備”教學大綱
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掌握每一個電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常見的故障現(xiàn)象及維修檢測要點,例如在蓄電池一章中,重點是蓄電池的結構及分類標準,蓄電池的安全技術狀況,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本課程的內(nèi)容學時及分配要求見表1所示。
本次設計將課程總共分成24次課,共48課時。課程總共分成電源部分、起動系統(tǒng)、點火系統(tǒng),、照明信號系統(tǒng)與輔助電器系統(tǒng)5個模塊。電源部分包括蓄電池、發(fā)電機與調(diào)節(jié)器。如表1課程內(nèi)容、學時分配及要求所示。教學方法采用理論和實操結合的方式,理論教學以講授、演示為主,全面系統(tǒng)地講授本門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教學采取教師演示操作、學生自主訓練的方式。而這其中會利用到微課教學資源。
1.3 微課內(nèi)容選取分析
依據(jù)教學大綱里各部分重難點知識,選取適合微課設計的知識點。在挑選的時候,對能用理論教學可以達到教學任務的知識點,以及結合網(wǎng)上現(xiàn)有微課資源的知識點,不進行微課設計。選取的另外一個原則是針對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吃力或學生理解教材困難的知識點,作為重點微課設計選取對象。
圖1 整體教學設計與微課內(nèi)容選取分析圖
如圖1的整體教學設計與微課內(nèi)容選取分析所示,其中圖中加粗部分的課時里面的部分知識點是本次微課的設計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的課程特點用微課進行教學,相比理論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汽車電器設備”微課教學設計
2.1 “汽車電器設備”教學設計分析
教學設計源于西方教育科學研究,是一門獨立的設計學科。它的目的是設計研發(fā)出一套教與學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就是教學設計的成果。而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和發(fā)展。教學設計一般包含4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分析教學對象,確立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完成教學評價。[1]
(1)教學對象分析:此次微課資源的建設主要是為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提供一種教學資源,這階段的學生對“汽車電器設備”這門課程都還沒接觸過,但對汽車構造,電工電子技術等基礎學科已經(jīng)學習考核,具備一些理論基礎。
(2)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目標和情感認知目標。知識技能目標即掌握每一個電器設備的用途,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特性等理論知識,以及判斷常見的故障現(xiàn)象,保養(yǎng),檢測等實際操作技能。具體以ABCD教學目標撰寫法作為參考。情感認知目標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領導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口頭表述能力以及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精神。
(3)教學策略制定:制定教學策略指對選取的微課內(nèi)容這次課設計出具體詳細的教學方案,包括微課是應用于課前,還是課中,課下的具體安排,包括課前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課中、課下教師學生的教學活動。endprint
(4)完成教學評價:完成教學評估即學習者對學習完本課時內(nèi)容的反饋,方便教師完善補充。本次設計中主要以學生的課后習題,實驗報告,考核成績作為反饋的方式。
2.2 “汽車電器設備”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依據(jù)上節(jié)講述的教學設計原則,下面以《蓄電池使用與維護》的具體教學設計內(nèi)容為例進行分析。在微課設計之前,先對《蓄電池使用與維護》2課時的內(nèi)容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鞏固三塊的教師和學生的內(nèi)容活動進行詳細的組織安排,以及備好相應的習題。[2]
每次課的整體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介紹了設計的微課將用到教學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例如《蓄電池使用與維護》這2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前期是導入,正文開始用PPT演示講解充電方法,直到講解蓄電池開路電壓檢測的時候會利用到微課視頻。具體的活動安排是先將學生分組,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驗,其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利用微課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做為輔助資料。老師可以通過大屏幕播放微課,學生可以利用手機下載微課后觀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微課作為指導的教程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3]。具體內(nèi)容及時間分配如下所示:(1)引入新課:提問學生(5分鐘);(2)充電方法:PPT演示(20分鐘);(3)充電種類:學生分組討論(20分鐘);(4)蓄電池技術狀況檢查:播放視頻講解(40分鐘);(5)教師總結(5分鐘)。
2.3 “汽車電器設備”微課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在設計好每課次的整體教學方案之后,對這課次的微課進行具體的微課教學設計。設計好具體的思路之后,對知識內(nèi)容講解做時間安排,例如對上面《蓄電池使用與維護》中出現(xiàn)的“蓄電池開路電壓的檢修”的微課視頻,其微課具體教學設計的部分內(nèi)容如下:
(1)微課名稱;蓄電池檢修;
(2)知識點描述:蓄電池開路電壓的具體檢測步驟,包括準備工具,測量前準備等工作;
(3)錄制準備:熟悉教材內(nèi)容后,撰寫微課錄制腳本,準備好相關內(nèi)容的PPT,動畫視頻以及講課的基本思路;
(4)微課制作工具及方法: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制做PPT,對具體步驟拍攝成視頻,使用錄屏軟件對講課視頻和PPT進行錄制,后期用會聲會影剪輯,去除噪聲,加背景音樂;
(5)設計思路:蓄電池工作時候接上負載后的額定電壓是12V,但開路電壓,即蓄電池在沒有接負載情況下的電壓,是大于或等于12.6V,檢測蓄電池的開路電壓能判斷蓄電池的用電情況;
(6)教學目的:90%的學生在觀看完教學視頻和教材后,會使用正確的工具動手對蓄電池按步驟進行檢測,判斷蓄電池的好壞;
(7)重點難點:開路電壓的具體檢測步驟,測量放電電壓的操作步驟;
(8)教學方法設計:講授法:對蓄電池開路電壓測量步驟及注意事項進行通俗化的講解;演示法:蓄電池(下轉第100頁)(上接第97頁)開路電壓檢測進行示范操作;探究學習法:帶著問題對視頻學習,尋找答案,對微課視頻后端的問題進行探索。[4]
(9)微課腳本設計:①片頭:蓄電池充電基本電壓介紹(7秒);②檢測演示:測量蓄電池開路電壓。包括檢查萬用表是否正常工作;就車檢測操作;電壓測量操作以及相關測量注意事項等(3分45秒);③片尾:總結與反思。包括實際操作問題的提出及報告填寫等(1分)。
3 總結
此次設計開發(fā)了“汽車電器設備”微課資源,以及附帶的一些課前、課后習題,相應課時的教學設計和微課內(nèi)容的教學設計。查閱探究了與微課、微課制作和“汽車電器設備”課程相關的文獻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1)由于汽車的電器設備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中,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避免出現(xiàn)所學知識跟不上時代步伐的情況,開發(fā)出與時代接軌的教學資源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2)在撰寫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教師普遍都還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會使用模糊的詞語進行描述,例如“掌握了”“了解了”等目標詞語。在實際中,教師和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程度不一致。
(3)本設計還有很大空間可以完善,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希望各位學習者和老師在看完之后,能給出建議。
教改項目:項目名稱:基于實踐教學的《汽車電器設備》課程微課的開發(fā)研究,編號JYYB201625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 吳秉健.國外微課資源開發(fā)和應用案例剖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23-26.DOI:10.3969/j.issn.1671-7384.2013.04.007.
[3] 張文科,王坤.淺談高職課程《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教學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8):85.
[4] 呂琴.微課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