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艷
詞語聽寫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從大多數(shù)課堂教學來看,其聽寫過程是枯燥的,氣氛是緊張的。教師可以轉換聽寫思路,讓詞語聽寫呈現(xiàn)別樣魅力。筆者以《荷花》一課的詞語聽寫為例,在聽寫策略與形式上進行了探索。具體教學片段如下:
師:下面我們開始聽寫詞語。你們好好回憶一下,荷葉一片緊挨著一片,課文中是用哪個詞語來描述的?
生:(齊)挨挨擠擠。
師:不錯,現(xiàn)在你們來寫一下這個詞語。
(生書寫,師多媒體出示蓮蓬圖片。)
師:你們看看,這是什么?
生:(齊)蓮蓬。
師:好,你們現(xiàn)在就寫。
(生書寫,師在行間巡視,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把“蓮蓬”寫成了半包圍結構。)
師:你們說說,“蓮蓬”的部首是什么?
生:是草字頭。
師:但有學生寫得卻比較潦草,把草字頭寫成了走之旁,這對嗎?如果不對,誰來說說為什么?
生:“蓮蓬”與植物有關,應該是草字頭。
師:說得不錯?!吧徟睢笔切温曌郑厦媸遣葑诸^,表示與植物有關,而下面的“連”和“逢”表示讀音,下面我們把這個詞語聽寫一遍。
(生書寫)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聽寫的詞語是在課文中形容蓮蓬的,長得鼓鼓的,你們想想是哪一個詞語。
(生書寫:飽脹。)
師:是的,你們看圖,看這朵花骨朵,飽脹得要——
生:破裂。
師:好!你們寫寫看。
(生書寫。同桌相互檢查,并進行訂正。)
【思考】
在片段中,一個簡單的詞語聽寫變得富有趣味,歸根到底還在于筆者眼中有“生”,能夠結合學生特點,結合課堂需要巧妙運用詞語解釋,借助圖片與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在豐富詞語聽寫形式的同時彰顯了課堂聽寫的趣味,讓學生樂聽愛寫。
首先,從聽寫目的來看,傳統(tǒng)詞語聽寫,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偏向于會寫。而在教學片段中,詞語聽寫的目的固然有考查詞語掌握情況,但更多偏向于理解與運用,如“挨挨擠擠”,還有“飽脹”“破裂”等詞語,其聽寫重點是考查學生對詞語的運用。從這一點來看,筆者已經(jīng)站在語用訓練的高度,讓學生對相關詞語進行內(nèi)化運用。因而在具體詞語聽寫中,筆者轉換思維,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盡可能讓聽寫服務于語用。這樣不僅可以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充分感知課文主題,還為其言語水平表達,乃至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做好了準備。
其次,從聽寫方式來看,傳統(tǒng)詞語的聽寫形式非常單一,即教師讀詞語、學生聽寫詞語;或者同桌之間互讀互寫,熟悉化的流程不僅讓課堂教學很單調(diào),而且還會讓學生感到乏味。而在教學片段中,一個簡單的詞語聽寫,筆者采用了多種形式,比如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借助圖片理解等等,而且還不是一種形式聽寫到底,在聽寫過程中經(jīng)常“變臉”。這多種方式交叉聽寫,不僅讓學生邊聽、邊說、邊想、邊寫,實現(xiàn)了聽、說、讀、寫的有機融合,還能讓學生內(nèi)化了詞語,學會了表達。這種聽寫模式不僅能做到學以致用,還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在激發(fā)他們聽寫興趣的同時,也給課堂增添了一個亮點,為其精彩生成奠定了基礎。
從聽寫結果來看,傳統(tǒng)詞語聽寫,往往關注結果的正確率,如果出現(xiàn)錯誤,甚至還伴有一定的“懲罰性”作業(yè),這在壓制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必然會壓抑課堂氣氛。筆者認為詞語聽寫要講究策略,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片段中,筆者的詞語聽寫就彰顯了這一特點。雖然在聽寫過程中學生也會出現(xiàn)錯誤,比如“蓮蓬”,但是筆者沒有直接指出,也沒有懲罰,而是通過趣談的方式把其錯誤歸納為書寫潦草,接著又通過造字方式,乃至從字理入手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認識,而且還能進一步增加課堂趣味,為營造輕松的詞語聽寫氛圍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