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軍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 河南 鄭州 450044)
薦購服務,又稱為資源薦購,簡單地說就是推薦購買,是指讀者通過資源推薦的形式將其需求反饋給圖書館,參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薦購服務在圖書館采訪館員與讀者之間建立起及時、有效的溝通橋梁,也是讀者享受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重要內容,逐漸成為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的長期項目之一。薦購服務是讀者參與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一種重要權利表現形式。薦購資源類型多種多樣,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如中文圖書、港臺及原版外文圖書、中外文期刊、多媒體資源、電子資源等其他資源。薦購服務方式包括現場采購、電話薦購、E-mail薦購、表單薦購、資源薦購系統(tǒng)等。新時代,薦購服務借力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原有以圖書館為主的資源采購方式(即突出資源建設,忽視讀者需求),實現由“資源-需求”的傳統(tǒng)采購方式向“需求-資源”的現代采購方式轉換,服務范圍、服務形式進一步拓展,為讀者提供快捷、方便、精準、個性化的服務[1]?!靶枨?資源”的現代采購方式體現了人文關懷,強調以讀者需求為中心,鼓勵讀者參與各類型資源建設,保障了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權利是一種理念或制度。讀者權利是圖書館讀者擁有國家法律和圖書館賦予利用圖書館的一切權利。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屬于圖書館讀者權利規(guī)定的范疇,讀者權利往往包括生命、財產、名譽的保障權,平等權,知情權,隱私權,教育與培訓權,參與監(jiān)督權,文獻保障權,自由選擇權,讀者權利受侵犯時的申訴權等內容[2]。毋容置疑,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不是專指讀者權利中某一項權利,而是涉及多項讀者權利的內容。保護讀者權利,不僅取決于薦購服務質量,而且也需要把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轉化為具體的法律形式,形成一種制度性權利,影響著薦購服務工作觀念、行為、規(guī)范[3],反過來進一步保護了讀者權利,維護了薦購服務的秩序。這種具體的法律形式主要體現于國家性法律、地方性法規(guī)、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地方性圖書館法規(guī)如《深圳經濟特區(qū)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1997)、《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2014)等均詳細制定了讀者權利的內容,涉及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多體現為“讀者服務”條款。《深圳經濟特區(qū)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第4章“讀者服務”中第22條規(guī)定:“讀者在公共圖書館內享有下列權利:(5)參加各種讀者活動。”[4]深圳光明新區(qū)圖書館舉辦的“你看書,我埋單”薦書薦購服務活動[5],就是圖書館開展讀者活動的一種形式。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6](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正式實施?!豆矆D書館法》中的一些條款,間接規(guī)定了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通過其強制性與規(guī)范性維護讀者參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的權益[7]。
圖書館讀者權利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享受公共文化的主要體現。讀者權利是指讀者在憲法、圖書館法或其他法律法規(guī)、圖書館頒布的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政策文件規(guī)定的范圍內,要求國家、圖書館或者其他讀者做某種行為或者不做某種行為的許可與保障。讀者資源薦購權利是讀者權利的表現形式之一,《公共圖書館法》相關條款為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提供了法律支持。由于這些條款很少直接體現讀者薦購權利的內容,多是間接、隱喻的規(guī)定,故筆者特做如下分析。
正如《公共圖書館法》第2條所述:“……文獻信息包括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縮微制品、數字資源等?!盵6]圖書館文獻信息主要包括電子書,數據庫,紙質圖書、期刊、報紙等,這些也是讀者薦購服務的重要內容。《公共圖書館法》經費條款立法的目的是確保政府積極履行職責,以充分滿足圖書館運營與發(fā)展的經費需求。文獻信息經費屬于政府投入圖書館建設經費的一部分,如《公共圖書館法》第4條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城鄉(xiāng)規(guī)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盵6]資源薦購經費也屬于政府撥付經費的使用范圍,是文獻信息經費開支的組成部分,直接支持文獻信息建設,滿足了讀者借閱服務。此外,《公共圖書館法》第25條規(guī)定:“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采購、接受交存或者捐贈等合法方式收集文獻信息?!盵6]該條文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可以采購文獻信息,但沒有對采購方式具體細分,如現場選購、書目征訂、讀者薦購等,也就是說,該條文沒有否認讀者不可直接參與采購,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默許讀者擁有文獻信息推薦的權利。
隨著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資源薦購系統(tǒng)已成為薦購服務的主要方式。資源薦購系統(tǒng)的購買、自主研發(fā)均要產生一定費用,這筆經費開支符合《公共圖書館法》第4條相關規(guī)定,雖然該條只規(guī)定政府有撥付經費的義務,未對圖書館服務所需經費做出具體分類,但硬件設施維護經費包含這筆經費。同時,資源薦購系統(tǒng)是一種新技術在圖書館中的運用,創(chuàng)新性改變了資源采購內容和模式,能進一步保障讀者使用資源薦購系統(tǒng)的權利,其符合《公共圖書館法》第8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和支持發(fā)揮科技在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推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能?!盵6]《公共圖書館法》第40條規(guī)定了數字資源建設的若干條款:“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6]。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有利于實現薦購服務中讀者文獻保障權。數字資源包括電子資源(電子書、數據庫等)、多媒體資源、網絡信息資源等,也屬于資源薦購的重要類型。其中,電子書薦購服務類似于國外盛行的讀者決策采購(Patron-Driven Acquisitions,簡稱PDA)。PDA是以讀者需求驅動的文獻采購模式,是一種先流通、再采編的資源建設流程[8]。這種采購模式正在國內圖書館推廣使用,如暢想之星電子圖書平臺、ProQuest外文電子書讀者薦購系統(tǒng)等提供電子書薦購服務,便于讀者直接參與數字資源建設,保障了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
《公共圖書館法》第38條規(guī)定:“公共圖書館應當通過其網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告本館的服務內容、開放時間、借閱規(guī)則等;因故閉館或者更改開放時間的,除遇不可抗力外,應當提前公告。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6]其中,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也往往是讀者薦購時間,如圖書館利用公休日舉辦書展,開展現場薦購活動?!氨攫^的服務內容”往往涵蓋了參考咨詢、借閱服務、書刊捐贈、新書推薦、資源薦購等,其中資源薦購又規(guī)定了相應的薦購政策。可見,薦購政策應屬于圖書館向社會公告的內容,符合《公共圖書館法》立法精神。
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推行法人治理結構,嚴格意義上不能對讀者進行直接管理[9],僅能引導、勸阻、建議規(guī)范讀者的行為?!豆矆D書館法》第42條規(guī)定:“公共圖書館應當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定期公告服務開展情況,聽取讀者意見,建立投訴渠道,完善反饋機制,接受社會監(jiān)督?!盵6]這為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讀者在利用薦購服務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時,如服務態(tài)度惡劣、文獻信息滯后、系統(tǒng)不易操作等,有權向圖書館反映,圖書館應當及時處理與糾正,并把意見反饋給讀者。同時,圖書館需要搭建暢通的投訴渠道,建立健全讀者反饋機制,聽取與吸收讀者批評與建議。
讀者在薦購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個人信息問題?!豆矆D書館法》第43條規(guī)定:“公共圖書館應當妥善保護讀者的個人信息、借閱信息以及其他可能涉及讀者隱私的信息,不得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向他人提供?!盵6]從法律層次上保護讀者隱私權,避免了讀者在薦購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個人信息的泄露風險。薦購服務中個人信息泄露主要來源于表單薦購與薦購系統(tǒng)兩種渠道。表單薦購內容包括題名、作者(譯者)、ISBN、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推薦理由和推薦人聯系方式(借書證號或學號、Email、電話) ;薦購系統(tǒng)需要讀者注冊,注冊內容包括借書證號、學號或身份證、姓名、電話、E-mail、研究方向等。以上兩種形式均涉及若干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這就要求圖書館利用《公共圖書館法》相關條款,在維護讀者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信息,力爭在人文關懷與有效利用信息之間尋求平衡與兼顧,維護讀者薦購權利,實現薦購服務的目的。
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配置就是指對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的設置和搭配,即將讀者的權利條文化、制度化[10]。其主要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配置的一些內容,如安全權、文獻保障權、建議與申訴權等與《公共圖書館法》相銜接、相配套,能夠反映讀者現實訴求??梢?,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配置是學習與貫徹落實《公共圖書館法》工作的重要舉措,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新時代,讀者更熱衷使用資源薦購系統(tǒng)獲取心儀的圖書、期刊、報紙等資源,而一些資源薦購系統(tǒng)提示或說明限制了讀者薦購權利。讀者權利的核心是資源保障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資源薦購正是這項權利的真實體現。目前,圖書館資源薦購系統(tǒng)主要包括水木薦書平臺、人大威博林圖書推薦系統(tǒng)、OPAC自帶書目薦購系統(tǒng)、BOOKplus系統(tǒng)薦購(布克家)、海外圖書采選系統(tǒng)(Promotion Selection Ordering Platform,簡稱PSOP)、暢想之星電子圖書平臺、ProQuest國外學位論文薦購、匯文等。在實踐中,多數高校圖書館要求讀者使用讀者證號(學號/工號)登錄即可,不再針對讀者進行區(qū)分。但是武漢大學圖書館在使用PSOP時,侵犯了讀者平等權。其具體做法為:PSOP的使用對象為教師、研究人員與博士生讀者,其以PSOP專家身份申請帳號,并可直接實現圖書薦購;其他學生讀者亦可登錄該系統(tǒng)查詢書目信息并進行圖書薦購,但只能通過自己的教師轉推薦,或通過薦購信箱推薦。這種限制讀者類別的方法,違背了《公共圖書館法》第33條規(guī)定,即“公共圖書館應當按照平等、開放、共享的要求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6]。也有個別資源薦購系統(tǒng)諸如匯文系統(tǒng)薦購等提供優(yōu)先保障借閱服務,以激發(fā)更多讀者使用資源薦購系統(tǒng)。其具體做法為:首先,讀者登錄薦購系統(tǒng),根據館配商或出版社預設文檔提供的書目數據,選擇推薦類型。其次,采訪館員根據采購原則及其他原因決定是否接受薦購意見,如不接受讀者薦購意見,結果顯示不訂購;如接受讀者薦購意見,則開始訂購,也可能出現訂購但無貨退訂的情況,訂購成功后,依次進入驗收、編目、流通等處理流程。在流通處理階段,系統(tǒng)會顯示薦購者擁有優(yōu)先借閱的權利。薦購者優(yōu)先借閱是指圖書館的薦購讀者對所推薦資源擁有優(yōu)先預約、優(yōu)先借閱的權利。這種激勵性措施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薦購熱情,增加再次薦購的可能性[11]。但是讀者享有平等的文獻信息獲取權,借閱權的實質是文獻信息獲取權,不同類型的資源薦購系統(tǒng)是一種文獻借閱服務,圖書館應該平等地向所有讀者提供這種服務,確保讀者的平等借閱權真正落實到位[12]。
對于薦購服務而言,讀者時間保障權主要表現為時間成本,如讀者薦購資源所需等待時間越長,越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影響薦購服務效果。圖書館薦購服務時間的明確、合理規(guī)定,體現了讀者時間保障權,便于讀者靈活利用薦購服務。通常情況下,薦購服務時間規(guī)定大體一致,分為薦購意見答復與薦購信息接受兩種情況。意見答復時間基本在2個工作日內;數據庫、電子資源等其他類型資源的薦購意見,大約2周后反饋結果。薦購信息接受是指接受讀者推薦的資源。資源采購需要一個準備、開始、實施、結束的過程,如圖書購買周期一般為1~2個月,外文圖書約為2~3個月,個別訂單的到貨時間可能會延長。圖書真正到讀者手中,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用以資源驗收、編目、流通等。所以,薦購信息接受所需時間涵蓋了購買時間、后續(xù)流程加工時間、讀者借閱時間。需要指出的是,急需的圖書如師生讀者薦購的教學、科研圖書可以通過特快通道處理,從發(fā)出訂單至圖書到館完成加工、上架,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中文圖書采購需要2~4周時間。
讀者知情權是圖書館薦購服務一項基本權利,是指讀者知悉、獲取薦購服務信息的自由,包括薦購服務位置、薦購種類、服務方式、聯系方式、薦購系統(tǒng)登錄提示或使用說明、資源獲取路徑等。讀者只要熟悉這些內容,就能夠快捷、方便、準確使用薦購服務,得到所薦購的資源,解決其實際問題。圖書館積極接受讀者對信息資源的薦購,制定關于薦購服務的流程與方式,并有義務對讀者予以告知、提醒和說明。以天津大學圖書館圖書推薦訂購為例,讀者通過查詢OPAC檢索平臺及電子書數據庫未能發(fā)現所需圖書,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途徑薦購:途徑一,利用本館公共查詢系統(tǒng)“我的圖書館”中的圖書薦購功能薦購圖書;途徑二,通過“天大圖書館薦書交流群”薦購圖書,申請入群時需輸入學號和姓名等驗證信息;途徑三,通過海外圖書采選系統(tǒng)(PSOP)進行薦購;途徑四,直接發(fā)送所需書目信息至相關郵箱,劃分為中文薦書和西文薦書兩種形式。薦購系統(tǒng)中往往有相應的說明或登錄提示,如中圖書苑海外圖書采選系統(tǒng)(PSOP)為系統(tǒng)說明、My Library為系統(tǒng)密碼說明、匯文為提示、OPAC自帶書目薦購系統(tǒng)為使用方法、人大威博林圖書推薦系統(tǒng)為簡易操作手冊[13]、Ex Libris為登錄提示[14]等,充分保障了讀者使用的知情權。例如,浙江大學圖書館書刊薦購的操作說明,包括請讀者先登錄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tǒng)(OPAC),打開“讀者薦購”;請讀者填寫相關書刊信息,帶“*”的為必填項;推薦前請讀者檢索“館藏目錄”,查看是否已有館藏;推薦圖書的處理結果,請讀者登錄“我的圖書館”后查看“我的薦購”中的狀態(tài)變化 ;如果有問題請咨詢相關圖書館員[15]。誠然,讀者享受知情權的同時,有義務填寫購買資源的相關信息,包括資源名稱、推薦理由、讀者聯系方式等,以便順利完成薦購服務。讀者知情權涉及的內容還包括薦購服務時間、資源類型、服務方式、服務政策等,圖書館可通過公示欄、LED顯示屏、閱讀推廣周、傳單、BBS、圖書館資訊、讀者培訓等形式,宣傳推廣薦購服務,以進一步擴大讀者知情權。
在資源薦購系統(tǒng)或表單薦購中包含關于讀者注冊個人信息(身份證號、電話、家庭住址、研究方向等),讀者訪問記錄信息等[16],系統(tǒng)或圖書館應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規(guī)定,制定保障讀者隱私權的詳細方案,但是,筆者未能發(fā)現圖書館薦購服務政策或系統(tǒng)使用說明中對此有所提示,這一點需要引起圖書館管理者的關注與重視。
現階段,法律救濟的方式主要有行政復議、行政裁決、國家賠償、民事訴訟等。讀者在資源薦購中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通過民事訴訟、行政復議的方式予以補救。(1)民事訴訟。讀者是民法上獨立的民事主體,法律救濟可以通過一般民事訴訟實現?!豆矆D書館法》第53條明確規(guī)定:“損壞公共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設施設備或者未按照規(guī)定時限歸還所借文獻信息,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盵6]薦購系統(tǒng)是圖書館常見的設施設備之一,如果個別讀者在使用薦購系統(tǒng)過程中蓄意破壞,造成資源薦購系統(tǒng)損壞,且維修費用較大,同時影響了其他讀者正常使用薦購系統(tǒng)的權利;現場圖書薦購時,個別讀者不當行為如圖書污損、竊取等,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其他讀者的權利;或者某一讀者所帶財物被盜、丟失等,財產損失較大的,財產安全權受到侵犯,以上侵權情況均可通過民事訴訟獲得救濟。(2)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是指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不當,侵犯讀者的合法權益,讀者依法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種法律制度?!豆矆D書館法》第50條規(guī)定:“公共圖書館及其工作人員對應當免費提供的服務收費或者變相收費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照前款規(guī)定給予處罰。”[6]可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guī)范了侵權行為,并給出具體的法律依據和處罰措施,保障了處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17]。薦購服務本來是一種讀者免費享有的資源建設權利,但是如果圖書館組織或圖書館員對應當免費提供的服務收費或者變相收費。讀者可依法向圖書館或者上級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直到合理解決問題為止。法律救濟方式多適用于較為嚴重的違規(guī)行為,即已超出薦購服務政策規(guī)定范圍,僅能尋求法律救濟補救,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讀者應酌情考慮,合理選擇法律救濟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圖書館薦購服務政策是圖書館資源建設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的指導性具體措施[18]。薦購服務政策的目的在于保障讀者的采訪權,保護知識自由[19]。薦購服務政策包括薦購原則與時間、讀者須知、服務承諾、標準規(guī)范、薦購經費分配與控制等[20]。薦購服務政策的制訂應從圖書館館藏建設整體發(fā)展規(guī)劃出發(fā),研究讀者需求,依據館藏采選原則,并綜合考慮年度采選計劃、文獻購置經費條件、圖書館文獻收藏情況等,明確注意事項,達到有效、科學的薦購目的。薦購服務政策具有對讀者權利保障、讀者權利限制、讀者權利救濟三大任務。讀者權利保障是從正面實現讀者權利目標的方式,這種保障有多種體現,如讀者薦購時間、薦購方式的選擇等。讀者權利限制是相對于讀者權利保障而言的,表現為禁止性規(guī)范,如習題集、考試題冊、純娛樂性小說和家庭讀物等圖書一般不予購買;登錄薦購系統(tǒng),不允許匿名或用他人賬號登錄。對不遵守資源薦購政策的讀者行為,圖書館應及時糾正、制止等。有權利必有救濟,讀者權利救濟為讀者權利保障與限制提供了可供救濟的路徑。讀者薦購權行使之前,需要經過圖書館對讀者身份信息、圖書信息、薦購理由進行審核,同時(按照)薦購原則,如采選原則、計劃、經費分配、學科設置等因素,決定是否(采)購,并及時把薦購結果反饋給讀者;符合薦購條件的,讀者可以正常行使薦購權,不符合的,讀者有權針對薦購結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包括讀者建議、批評、監(jiān)督等權利,達到行使讀者權利救濟的目的。根據讀者需求,圖書館靈活運用薦購服務政策相關內容,規(guī)范讀者薦購行為。
薦購服務是讀者參與圖書館管理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一種重要的讀者權利。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配置與實現不僅依靠《公共圖書館法》,而且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相關規(guī)定,認真學習和宣傳這些法律,有利于保障圖書館薦購服務中的讀者權利,也有利于薦購服務工作順利開展。薦購服務不僅是一種采訪工作的變革,也是一種讀者服務方式,是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人性化知識服務。圖書館薦購服務中讀者權利性規(guī)范配置涵蓋了讀者平等權(身份平等和機會平等[21])、讀者文獻信息保障權、讀者知情權等。這就要求圖書館遵循普遍均等的服務理念,積極宣傳與推廣資源薦購,對照《公共圖書館法》,落實薦購服務過程中讀者各項權利;讀者在享有權利之際,也要遵章守法,盡其義務,也就是說遵守圖書館規(guī)章制度(包括資源薦購政策等)屬于讀者的法定義務。例如,讀者在資源薦購之前,需要查詢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tǒng),已有館藏且閑置可借的圖書不需要薦購;無館藏或已有館藏但無法借閱的圖書,可以向圖書館薦購。這樣避免了重復工作,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可以有效提高薦購服務工作效率。薦購服務也是讀者利用圖書館服務的一種行為,讀者遵守行為規(guī)范是義務[22],因此,圖書館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等法律,也應制定讀者薦購服務義務規(guī)范,實現讀者權利與義務相匹配。
[1]孔 云,田春燕,資 蕓,等.面向“互聯網+”的圖書薦購模型研究與實踐[J].現代情報,2017(3):90-95.
[2]馮 佳.圖書館用戶權利保護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2011:12.
[3]馮 佳.人權視角下的圖書館讀者權利保護[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4): 78-80.
[4]深圳經濟特區(qū)公共圖書館條例(試行)[EB/OL].[2017-05-22].http://www.fzb.sz.gov.cn/fggzsjk/201505/t20150513_2875602.htm.
[5]光明新區(qū)圖書館讀者薦購[EB/OL].[2017-05-22].http://www.szgmlib.com.cn/buy.php.
[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EB/OL].[2018-01-01].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27.htm.
[7]伍 丹,周淑云.基于讀者權利保障的地方圖書館法規(guī)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2016(1):61-64.
[8]孫戰(zhàn)彪.基于個性化推薦的高校圖書館 PDA 模式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8):36-41,48.
[9]楊馨馨.讀者權、讀者權利體系解構——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的解讀[J].圖書館,2017(4):1-5,11.
[10]付立宏,楊超凡.高校圖書館用戶權利性規(guī)范比較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6(10):68-73,83.
[11]韓 冰,白福春,李 萍.遼寧省高校圖書館讀者網上薦購服務的調研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6):83-87.
[12]辛 苗.讀者權利保障視角下的PDA實施策略分析[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3):67-71.
[13]人大威博林圖書推薦系統(tǒng)簡易操作手冊[EB/OL].[2017-12-12].http://222.29.253.6/weblink/.
[14]關于Ex Libris about Ex Libris[EB/OL].[2017-12-12].http://www.exlibris.com.cn/new/index.asp.
[15]浙江大學圖書館書刊薦購[EB/OL].[2017-12-12].http://libweb.zju.edu.cn/libweb/redir.php?catalog_id=64826.
[16]周拴龍,王衛(wèi)紅.中美電商網站隱私政策比較研究:以阿里巴巴和Amazon 為例[J].現代情報,2017(1):137-141.
[17]李艷麗.我國圖書館地方性法規(guī)之讀者權利保護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6(9):10-13.
[18]許靜波,孫媛媛,于 靜.高校圖書館開展網上資源薦購服務的調研與思考[J].圖書館,2015(12):63-67.
[19]袁紅軍“.985工程”高校圖書館薦購服務政策調查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7(10):46-51.
[20]程曉嵐,馬海群.高校圖書館館藏采購政策的體系框架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6(3):66-72.
[21]湯 藝.圖書館讀者平等權利制度保障的理論與實踐[J].圖書館,2017(3):63-65,71.
[22]羅昌華.保障讀者權利之困惑:圖書館管理者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3):2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