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紅
中國古典舞,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考證,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因而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一方面繼承和保留著中國傳統(tǒng)武術與戲劇表演中的造型與技巧,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舞蹈藝術的精髓。因此,表現(xiàn)出來的動作與造型、技術與技巧有著博采眾長的感覺,但是在表演中的動作仍然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殊韻味。同時,中國優(yōu)秀的古典舞蹈在藝術表現(xiàn)的過程中,會深刻的感染觀眾,這是因為舞蹈的技術技巧同舞蹈的審美與聲韻充分的結合,使舞蹈有了生命力和豐富的內在表現(xiàn),能夠有持久的吸引力,同觀眾產生思想的共鳴,因此,充分研究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藝術文化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幫助。
古典舞蹈中透過一系列的動作技巧,所要表達和展示的就是舞蹈的風采與神韻。在中國文化的概念當中,神韻是一種非常主觀,并且十分抽象的感官體驗,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有文學作品、繪畫與音樂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舞蹈。古典舞中若沒有了神韻,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傳遞的價值和思想就大打折扣。當然,關于古典舞中的神韻究竟為何物,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紜,不同的文人墨客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不論如何,對于神韻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在中國古典舞蹈的傳承與學習過程中,舞蹈演員應該想辦法將神韻進行一定的細化和具化,讓舞蹈本身顯得不是那么過于抽象,是可以被觀眾所感知的。所以,按照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觀點來講,古典舞表演過程中的身姿可以占三分,力度把握可以占到三分,精神與舞蹈的充分結合可以占到四分,若是兼?zhèn)渖耥嵥鶕碛械奶刭|那便是很高的境界。在古典舞中,如果技巧有了神韻的支持,就能夠將舞蹈帶入一個更高的高度。動作上的技巧可以通過模仿來實現(xiàn),但是神韻的掌握就需要表演者用心去體會其內在的含義,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夠實現(xiàn)。從另一方面來說,只有技巧缺乏神韻的傳達是沒有靈魂的,是無法被觀眾所感染,只有將技巧與舞蹈的神韻充分融合,古典舞才能煥發(fā)生命力,表現(xiàn)出應有的意境,成為具有張力和延續(xù)性的藝術作品。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節(jié)奏日益加快,傳統(tǒng)的古典舞也需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而欣賞古典舞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面去看。其一,通過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文物古跡來看,比如許多寺廟和石窟中的壁畫、雕刻,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民族的創(chuàng)造特點不盡相同。所以可以通過掌握的史料,研究和總結出舞蹈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以及其中所貫穿的特征,勾畫出一條清晰的主線;其二,可以通過古典舞的傳承以及和其他藝術形式相融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過歷史的變遷使得古典舞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即使本質的面貌可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仍然可以作為古典舞研究過程中總結的參考依據(jù),從細節(jié)中挖掘中國舞蹈文化的特征,幫助我們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古典舞。中國文化是薪火相傳的,古典舞可以打破時代的界限,對舞者的各個部位表演進行整理和分析,例如,敦煌舞蹈,這是一種出色的民族舞蹈形式。敦煌莫高窟舞蹈中的舞姿形象在當代仍然有很多可以傳承和借鑒的地方,從其當中可以體現(xiàn)出多種敦煌畫的風格,舞蹈著的手勢動作、眼睛神態(tài)還有步調方式以及身體舞動方式等等都可以成為當今的教材。其風格特點主要是能夠切實的抓住敦煌壁畫當中舞姿的共性特點,然后突出敦煌舞的特點,符合東方人的身體曲線和審美方式。從手臂一直到腰、胯以及臀部將敦煌舞的靈魂精致活潑的呈現(xiàn)出來,富有敦煌地域魅力。另外,敦煌舞還表現(xiàn)了佛國天宮的舞蹈精神,讓飛天還有天宮都可以在舞臺上活靈活現(xiàn),節(jié)奏上非常舒緩,沉寂肅穆,給人一種不同的美的感受。
中國是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別是在20世紀之前,一直是世界文化舞臺當中的核心力量。所以,中國的舞蹈審美文化同西方國家相比較而言,具有繁雜的體系和結構,這也體現(xiàn)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差異性。例如,西方的文化突出理性的思考和對世界的探索。相反的,中國文化則注重追求人內在的探索,更傾向于感性,用外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思維更加形象化。打個比方,西方文化更加突出結果的重要性,結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東方的審美更像一條直線,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講求相互的平衡和制約,多種審美力量的相互碰撞和博弈,像極了一股清流,奔騰不息。
中國古典舞的技術技巧由三大體系組成,即跳躍、旋轉和轉身,對于不同的舞者會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夠激發(fā)觀者的思維,帶給觀者以古典美的審美意境。同時,在三大體系中,舞者不同的跳躍力度、節(jié)奏、動作等等細微的動作差別,都在刻畫著所要表現(xiàn)的人物特點,人物的喜怒哀樂、形象特質等等。而細節(jié)部分刻畫的技巧能夠帶給觀眾以無限的遐想,也能夠將舞蹈的舞臺表現(xiàn)變的更具有層次感,重點突出。例如,在古典舞中,跳躍是應用極為廣泛的動作,有妖嬈多姿的小步跳躍,有閃轉騰挪的劈腿,有騰云駕霧的飛天步伐,不同的動作幅度和跳躍形式能夠表現(xiàn)多種多樣的意境。此外,旋轉過程的刻畫能夠將人物性格凸顯,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比如,溫柔的旋轉表達了主人公的內斂和含蓄的性格特點,體現(xiàn)了一種婉約美;靈活、輕巧的直轉則說明刻畫人物的活潑、陽光的特點;剛勁、渾厚的復合轉則說明人物心智成熟、意志力堅定。正是這些多層次的情感表現(xiàn)和技術技巧的不同運用和組合使用使得舞蹈成為一種包羅萬象、融合萬物,相互平衡的一種藝術形式。
彈跳力是每個健全的人都具備的基本技能,但是舞蹈中的“跳”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那種彈跳形式。換句話說,舞蹈中的彈跳是基于爆發(fā)力、頻率、協(xié)調和移動素質綜合而成的一種素質。所以,影響彈跳力的要素有許多,其中就包括身體各部位骨骼肌肉力量的強弱,肌肉歸位速度的快慢,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協(xié)同一致的配合。除此之外,主要的影響結構在于踝關節(jié)、大腿、小腿肌肉的能力,當然最主要因素還是取決于大腿肌肉群,它主要反映了大腿肌肉群與地面作用的力量和全身用力的協(xié)調一致。
要想做好古典舞的表演塑造,就是要加強基礎訓練,所以應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訓練模式,讓舞蹈演員儲備足夠的基本技能以便日后訓練高難度動作??偟膩碚f,想要達到足夠的跳躍高度就要保證足夠的蹲下練習,把向上的一位蹲、五位蹲循序漸進的做好。實際上,一個合格的舞蹈演員都知道沒有好的深蹲就不能實現(xiàn)很好的跳,從小幅度的跳躍到大幅度的跳躍,采用不同形式的訓練方式,能夠呈現(xiàn)出最好的效果。
協(xié)調性在練習轉的過程中具有更突出的作用,如果說蹲和手臂靈活自如的使用是旋轉訓練的技術準備的話,那么協(xié)調性意識就是旋轉訓練中的思想準備。旋轉完成質量好壞,身體不同部位的力量支撐固然重要,但若是缺少與協(xié)調相關的旋轉意識,則舞蹈藝術的高度很難體現(xiàn),達不到最佳的標準。通俗來說,協(xié)調性就是平時所說的省勁、巧勁,它是一種意識的塑造和培養(yǎng),雖然人們生來就具備這樣的概念意識,但在古典舞的練習中,必須在訓練中不斷的強化這種意識。
中國古典舞的旋轉吸收了許多外來的文化因素,比如芭蕾舞的要素在當今的古典舞藝術中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說,仍然有很大的區(qū)別。西方芭蕾舞的所有旋轉都是在建立在直立的基礎上去完成,而古典舞則充分結合了許多特色的民族元素,更呈現(xiàn)出一種博采眾長,但又不失特色的形態(tài)。概括地說,訓練“轉”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維度:其一,腰背收緊時身體需要保持直立;其二,要把握好留頭、甩頭的頻率;其三,在動作完成過程中保持重心的平衡;其四,身體要隨著舞蹈的進度變化而調整。此外,古典舞中有許多的旋轉都是和古典韻律密切聯(lián)系。所以在注意要求的同時也要把握好韻律的度,使動作與技巧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保持足夠的順暢,會帶來別樣的美感。
在翻身相關的練習中,腰是動作的核心要義,起著過渡作用,連接上身與下身之間的動作。尤其在技巧中協(xié)調工作很難完成,因為只有上、下的肢體動作統(tǒng)一,技巧兼?zhèn)洳拍軌蝮w現(xiàn)出古典舞的魅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上下脫節(jié),很難做到動作按照一定的軌道完成,也很難使動作順暢自如。所以,從翻身的運動形式觀察,通常都是以胯為軸心,身體傾斜然后進行翻轉,而在整個翻身的過程中,都需要傾、仰、俯等不同的動作進行穿插。總的來說,翻身是對身體協(xié)調性要求極高的訓練項目,需要上、下肢體的有效配合。
所以,翻身訓練應該始終貫穿兩個要素:一方面,需要舞者頂胯和敞胸腰相配合;另一方面,上半身都要順應圓的軌跡,手臂的晃動也要跟上節(jié)奏。所以說,翻身在手、眼、身的協(xié)調方面都有特定的規(guī)律,要求及其的嚴格,否則翻身就不順當。
中國古典舞的訓練還需要按照中華民族的訓練體系為重點內容,從文化淵源開始,以中國舞蹈發(fā)展歷程為根據(jù)進行舞蹈訓練。技術技巧訓練并不是單一以個體身份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舞蹈的完美體現(xiàn)而存在,為舞蹈服務,在一個舞蹈的風格特點當中可以非常好的體現(xiàn)出技巧本身的價值。任何一個舞蹈作品當中,都不能是單純的追求舞蹈的技巧和難度,而是在其中融入情感,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由此才能夠發(fā)揮出舞蹈技巧的價值,提升古典舞的藝術品位。若是只有技術技巧的舞蹈,無情感的融入那與雜技表演無區(qū)分,那么在中國古典舞的訓練當中就需要掌握技術技巧的同時,融入舞蹈情感,提升舞蹈審美,使民族文化也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應有價值。
中國古典舞的技術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比如在故事情節(jié)的體現(xiàn)方面有著特殊的意義。在舞臺表演過程中可以考慮加入不同的編排形式,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讓舞蹈的情感表現(xiàn)更加飽滿。所以,掌握編排技術和舞蹈特點是每個舞蹈者必須具備的能力,還應該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提升技術動作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力。這樣會使得古典舞技術技巧表現(xiàn)多元化,而且為舞臺劇情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在民族舞劇目的表演過程中,人物性格都是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的,由此技術技巧在此當中不可或缺,其價值自然得到體現(xiàn),也承擔著人物形象塑造的任務。無論是獨舞或者是雙人舞以及群舞,都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態(tài),其中展現(xiàn)出了英勇的斗士,還有深閨女子以及優(yōu)柔寡斷的怨婦等等,形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不同的舞蹈技巧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人物性格,使用多種技巧來展現(xiàn)一個人復雜的特點,還有多方面的心理變化。這些都可以為一支舞蹈還有劇目水平的提升增添無窮力量。不同的人物適用不同的技巧,由此在舞臺當中就要避免產生混亂和技術亂用的現(xiàn)象,技術雷同難免讓觀眾感覺味同嚼蠟,并且也不符合舞臺人物的需要。若是無限量的進行技術技巧的展示也會讓人感覺似乎未對人物性格和人物特點進行詮釋,而是在進行一場舞臺技術的大比拼,這樣的技術方式并不能成就完美的舞蹈作品。
例如,在舞蹈當中有一種人物類型是非常常見的就是熱烈奔放的人物,可以使用的舞臺技術技巧有大幅度的跳躍、連續(xù)性的轉身以及串翻身動作,這些動作非常的激烈,多種技術技巧將人物性格表現(xiàn)的栩栩如生。一般節(jié)奏也是非常急速,具有非常大的強烈性,在原地,連續(xù)性的旋轉就是對舞蹈作品當中情緒的一種展示,由此可見,速度、節(jié)奏還有強度等等技術可以非常好的展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
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不同的人物性格也需要通過不同動作的合理應用來表現(xiàn),所以在舞臺表現(xiàn)的過程中技術技巧顯得十分重要。舞蹈是可以實現(xiàn)一幕不同的情景,而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才實現(xiàn)了場景的充實和生動。比如小家碧玉的姑娘、頑強的反抗人士等不同的人物形象,差異化的性格特點都可以通過技術技巧的差別來實現(xiàn),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內心活動。因此,合理的掌握動作技術和技巧,不僅會使得舞臺劇情的表現(xiàn)更加鮮活,而且突出所刻畫的人物特點,使得表演能夠具有更好的韻味和心靈體驗。
中國古典舞歷史悠久,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直在變化。但是要想古典舞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很大程度上需要劇目和表演本身融合的很好。比如許多觀眾耳熟能詳?shù)摹读鹤!非?,是對于愛情自由的向往代表。表演過程就應該分為幾個階段,從相互認識的新鮮感,但關系更加密切,到后來的真相揭露,二人之間復雜的內心和情感變化都可以通過表演和技巧的完美結合來考慮。通過舞姿步伐的變化,舞蹈演員動作的變化,來推動情節(jié)起伏的變化,同時借助于蝴蝶這種意象化的生物來說明梁祝對于愛情的渴望和二者惺惺相惜的愛情。通過翻身、跳躍、旋轉的一系列的動作運用,把握好音樂的節(jié)奏,必將呈現(xiàn)給觀眾一種很好的視覺和感官體驗。古典舞的劇情可以在一定的情節(jié)當中得以實現(xiàn)和延續(xù)的,因此故事可以使用動作起到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每一類舞蹈動作都非常關注舞蹈語言的表達。例如,激烈戰(zhàn)斗當中的戰(zhàn)士受到槍機,情節(jié)的轉換可以在非常緊張的氛圍下被遏制,舞蹈者的低音將整個畫面帶動起來。在此情景當中,激烈戰(zhàn)爭需要使用多種技術技巧,一般,伴有非常高難度的重復性跳躍還有翻轉動作,表現(xiàn)出一種槍林彈雨的氣勢。還有一些舞蹈的主題是時間的流轉,使用原地轉還有;連續(xù)性的原地轉來表達時間的流逝,這是非常典型的使用技巧轉變舞蹈情節(jié)的一種案例。每一種舞蹈故事都有自己的動作語言去表達,只是語言的編導方式不同罷了。技術技巧的存在可以非常好的對舞蹈的內涵進行詮釋,還可以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舞臺效果,審美主體在此過程中有了更多的技巧性表演,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出舞蹈的故事情節(jié)和內在情感,給舞蹈的表達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總的來說,不同程度的舞蹈演員對于力度和節(jié)奏的把握都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許多舞臺表演的過程中對于動作的混用現(xiàn)象十分突出,不能夠結合所要表演的人物進行針對性的編排動作,而是一味的抄襲,照搬已有的曲目,同樣的技術動作反復的出現(xiàn),沒有用心去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堆積,沒有美感可言,好比大雜燴,并不能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這些種種現(xiàn)象的產生正是由于相關的工作人員經驗的缺乏,不熟悉每種動作的技術技巧造成的。這也從側面折射出目前舞蹈行業(yè)的義務水平的參差不齊,相關的優(yōu)秀人才比較緊缺,不能夠滿足中國古典舞藝術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古典舞的內涵和形式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在舞蹈中的動作和技巧也在不斷的變化,內容更加豐富。舞蹈作為人們情感抒發(fā)、形體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通過細膩的動作展示,將不同的人物性格、情感變化、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舞臺的意境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雖然沒有言語的表達,但是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闡釋了人物特征,活靈活現(xiàn)。相信中國古典舞從業(yè)者如果能夠很好的改掉其中的不足,順應人們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將會使古典舞藝術大放異彩,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
[1]李莉.淺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審美、訓練和應用[J].大眾文藝,2016,1:171-172.
[2]呂碧.淺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訓練與應用[J].戲劇之家,2015,11:123-124.
[3]任昌菲.中國古典舞旋轉技巧訓練及應用實踐探微[J].表演藝術,2015,6:104.
[4]賈亞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審美研究[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47-148.
[5]王偉,代歡.對單腳支撐旋轉類舞蹈動作平衡能力研究[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4: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