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哈姆萊特》這部悲劇中,“瘋癲”可以說是重要主題之一,而作為整部劇中僅有的兩個瘋?cè)诵蜗笾坏膴W菲利婭,從一個單純美好的宛如天使般的貴族少女變成了一個“瘋癲”女子,直到最后溺水身亡,都讓很多人惋惜不已。但在她“瘋癲”的背后,其實是有理性的存在,或者可以說“瘋癲”是奧菲利婭做出的一種理性的選擇,她借此來反抗所處的環(huán)境,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是一種自我的解放。
關(guān)鍵詞:《哈姆萊特》;奧菲利婭;“瘋癲”;理性
莎士比亞所創(chuàng)作的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萊特》一直都是學(xué)者的關(guān)注與研究的熱點,而作為整部劇中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奧菲利婭,自然也受到了很多學(xué)者的關(guān)注,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文有:云得煜的《〈哈姆雷特〉中奧菲利亞形象的悲劇效果》、張平的《奧菲利亞——〈哈姆萊特〉沖突關(guān)系中的一個紐結(jié)點》、馬洪來的《“夾縫”中的奧菲利亞》等,這些論文都對奧菲利婭這個人物進行了十分全面的分析,如她的性格、她在劇中的作用以及導(dǎo)致她和哈姆萊特愛情悲劇發(fā)生的原因等等。
奧菲利婭從一個溫婉有禮的貴族少女變成了一個“瘋癲”女子,最終走向死亡,這自然引起了一些學(xué)者的重視,因此,關(guān)于奧菲利婭是否真的瘋了這個問題,一些學(xué)者專門進行了研究,例如于敏的《被瘋癲的奧菲利亞》、白云的《奧菲利亞真的瘋了嗎?——解讀悲劇人物奧菲利亞瘋癲成因》以及解林靜的《我思,故我不瘋——莎劇〈哈姆萊特〉中奧菲利亞“瘋癲”的重新解讀》等。
在這三篇具有代表性的論文中,都認為奧菲利婭只是利用“瘋癲”來對抗社會的不公與黑暗,她的“瘋癲”中是有理性的存在的。但是在另外一些研究奧菲利婭的論文中則認為奧菲利婭是精神受到沉重打擊而變得瘋癲,真正的瘋了,例如劉萍的《論奧菲利婭的悲劇》等,關(guān)于這個問題還存在著分歧。
總體上,關(guān)于《哈姆萊特》中奧菲利婭這個人物的研究還是比較豐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則是通過對造成奧菲利婭“瘋癲”的原因以及“瘋癲”中的理性進行分析,從而探究奧菲利婭的“瘋癲”是遭受到沉重打擊后的精神錯亂還是借“裝瘋”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想法,以此作為對當(dāng)時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的反抗。由于自身掌握的材料有限,在研究中難免存在著不足,懇請批評指正。
一、 引言
《哈姆萊特》又叫《王子復(fù)仇記》,可見整部劇是以復(fù)仇為主線進行的,但在整部劇中,哈姆萊特與奧菲利婭的愛情悲劇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強了整部劇的悲劇效果。雖然奧菲利婭并不是整部劇中的中心人物,但她的存在,更好地豐富了哈姆萊特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推動了劇情發(fā)展,渲染了悲劇氛圍,因此她在劇中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奧菲利婭作為丹麥國王御前大臣的女兒,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貴族小姐,與王子相愛,又受到王后的喜愛,可以說十分幸福了。在充斥著復(fù)仇、權(quán)勢、野心、背叛與不忠的環(huán)境中,奧菲利婭的單純、善良、溫順、美好,宛如天使一般,為那灰暗的世界帶來一絲光明,從哈姆萊特的描述中便可看出奧菲利婭的美麗——“那天仙化人的,我的靈魂的偶像,最艷麗的奧菲利婭”。但是這種幸福卻并不長久,哈姆萊特的瘋癲、父親的去世讓奧菲利婭難以接受,遭受了愛情和親情雙重打擊的她墜入了痛苦的深淵,變得“瘋癲”并最終走向了死亡。
二、 “瘋癲”背后的原因
其實造成奧菲利婭變“瘋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裝瘋的哈姆萊特對她的打擊,他為了復(fù)仇,將他和奧菲利婭的愛情棄之不顧,當(dāng)哈姆萊特為了復(fù)仇而裝瘋時,還在與奧菲利婭的對話中質(zhì)問她:“你貞潔嗎?”其實是指桑罵槐,他所要質(zhì)問的人另有所指,他的母親在他的父親去世后一個月便嫁給了他的叔父,這對于哈姆萊特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不禁讓他對愛情的神圣與忠貞產(chǎn)生了懷疑,通過與奧菲利婭的對話表達出他的不滿,但在這一過程中,他也深深傷害了奧菲利婭。單純善良的奧菲利婭始終相信哈姆萊特對自己的粗暴是因為他受到沉重的精神打擊后的發(fā)瘋所致,而不是有意為之,還呼喊到:“天哪!救救他?!泵鎸啡R特在公開場合對她的嘲弄與羞辱,她也只是選擇默默忍受著這一切,她并不知道她只是單純地被哈姆萊特、被她的父親利用而已,成為哈姆萊特復(fù)仇之路上的犧牲品。
另一方面,父親的突然死去又給了奧菲利婭沉重一擊。當(dāng)她得知自己的父親被自己心愛的人誤殺時,面對這一殘酷的現(xiàn)實,讓她難以接受,可以想象從小生活在父權(quán)制社會中的奧菲利婭,失去父親對她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
與此同時,奧菲利婭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產(chǎn)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在當(dāng)時那種社會環(huán)境里,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出生于官宦家中的奧菲利婭,作為貴族少女,從小便很有教養(yǎng),十分溫順,當(dāng)她把她與哈姆萊特之間的事情告訴父親后,波洛涅斯十分生氣,大喊道:“愛情!呸!你講的話完全像一個不曾經(jīng)歷過這種危險的不懂事的女孩子?!痹诓迥箍磥恚鳛橥踝拥墓啡R特只是在玩弄她的感情。
同樣,她的哥哥雷歐提斯也告誡奧菲利婭:“不要放縱你的愛情,不要讓欲望的利劍把你射中。一個自愛的女郎,若是向月亮顯露她的美貌就算是極端放蕩了?!碑?dāng)父兄都反對她與哈姆萊特相愛時,雖然她心中深愛著哈姆萊特,但從小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的她選擇了聽從父兄的話,同時還答應(yīng)父親不再與哈姆萊特來往,并把哈姆萊特寫給她的信件交給父親,后來甚至還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國王和她父親利用,作為試探哈姆萊特的工具。
在當(dāng)時父權(quán)制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男權(quán)至上,奧菲利婭就像是一件附屬品,她的從屬地位就代表了她是沒有話語權(quán)的,只能選擇順從父親的安排,保持沉默,久而久之,這種沉默終將會爆發(fā),壓抑在她心中的話也終會以一種形式說出。正如??滤f:“如果非理性的領(lǐng)域被壓迫得沉默不語,唯有瘋癲可以自由表達其丑聞?!?/p>
三、 “瘋癲”中的理性
對于哈姆萊特來說,“瘋癲”是他復(fù)仇路上的一種手段、一種策略,甚至是他逃避現(xiàn)實的一種方法,但對于奧菲利婭來說,“瘋癲”則是可以用來宣泄,用來表達自己心聲以及反抗她所生活的環(huán)境的一種選擇,她借用“瘋癲”打破了一貫的沉默,敢于吐露自己的心聲。
在接連經(jīng)歷了愛情的逝去、哈姆萊特的瘋癲、父親的突然死去、哈姆萊特又被驅(qū)逐到了英國等一系列事情的打擊后,奧菲利婭的內(nèi)心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她的行為開始變得不符合一個有涵養(yǎng)的貴族少女應(yīng)有的作風(fēng),因此在別人眼中,奧菲利婭瘋了,從一個宛如天使的美好少女變成了一個瘋癲女子。
但她其實并沒有瘋,她所說的話看似胡言亂語,但其實奧菲利婭用這些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說出了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在第四幕中,侍臣告訴王后奧菲利婭瘋了的時候曾說:“她說她聽見這世上到處是詭計……她的話雖然不知所云,可是卻能使聽見的人心中發(fā)生反應(yīng),而企圖從它里面找出意義來?!边@正諷刺了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
而當(dāng)奧菲利婭見到王后,向她問了好便開始唱:“張三李四滿街走,誰是你情郎?”這便是諷刺了王后在老哈姆萊特死后一個月便嫁給了他的弟弟克勞狄斯,諷刺了喬特魯?shù)络栉哿藧矍榈闹邑懪c神圣。之后她唱的歌是關(guān)于一個被所愛的人欺騙與拋棄的少女,其實也是把自己當(dāng)做了那位少女,為自己被哈姆萊特當(dāng)眾羞辱與拋棄而感傷。
在見過國王與王后之后,奧菲利婭認為父親的死必須要讓哥哥知道,她在感謝過國王和王后的勸告后,禮貌地跟大家道了晚安便走了,在我看來,一個真正喪失理智的人說話不會一語中的,也不會懂得什么是禮貌,由此可見,奧菲利婭并非真正的“瘋癲”,“瘋癲”只是她所做的一種理性的選擇,借此來向當(dāng)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發(fā)起反抗,表達自己的不滿。
后來奧菲利婭在見到自己的兄長后,她將手中的花草分給了在場的克勞狄斯、喬特魯?shù)潞屠讱W提斯,“送給雷歐提斯的迷迭香象征記憶,三色堇象征相思。送給王后的茴香象征阿諛,耬斗菜象征忘恩,暗諷了王后的匆匆再嫁。”當(dāng)時奧菲利婭唱的那首歌,不僅僅是送給父親的挽歌,也預(yù)示了自己不久后將要走向死亡。
奧菲利婭之死,更能表明奧菲利婭的“瘋癲”只是她想要反抗這個黑暗世界的一種理性的選擇。當(dāng)奧菲利婭落入水中時,她十分平靜,以至于在溪水浸濕了她的衣服,一點一點沉入水中、陷入泥中時,她都沒有意識到處境的險惡,也沒有溺水時本該有的慌亂與掙扎,取而代之的則是吟唱著充滿愛情氛圍的古老歌謠。
可見,奧菲利婭的死是并非是意外失足落入水中溺水身亡,而是她選擇了自殺,正如她選擇“瘋癲”一樣,自殺也是她用來反抗這個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方式。在整部劇的第五幕,掘墓人之間的對話中提到“她存心自己脫離人世”,“她是有意自殺的”,另外,當(dāng)哈姆萊特看到一個草率的下葬儀式(奧菲利婭的葬禮)時,他認為“瞧上去好像他們所送葬的那個人,是自殺而死的?!边@些都進一步說明了奧菲利婭之死并非意外,而是她自己選擇了自殺作為她最好的歸宿。
不論是從奧菲利婭說的話、唱的歌謠、分發(fā)的花草,抑或是從她最后的溺水身亡來看,都足以表明奧菲利婭的“瘋癲”中蘊含著一種理性,她不是真正的瘋癲,而是通過瘋癲來打破原有的規(guī)則,表達內(nèi)心的自我。
在整部劇中,奧菲利婭是如此美好的存在,以至于在她走向死亡時,都是安寧平和的,像曇花一現(xiàn)般消逝在溪水中,香消玉殞,令人惋惜。在眾人埋葬奧菲利婭的尸體時,哈姆萊特正因為看到了這一幕才知道奧菲利婭已經(jīng)不在了。
可見哈姆萊特已經(jīng)完全讓復(fù)仇占據(jù)了他的頭腦,對他心愛的奧菲利婭不管不問,直到她被埋葬之時才幡然醒悟,喚醒了心中對奧菲利婭的愛,他悲痛欲絕地跳入墓中,呼喊到:“我愛奧菲利婭;四萬個兄弟的愛合起來,還抵不過我對她的愛。”
然而這一切已經(jīng)太晚了,奧菲利婭再也不會醒來,本該美好的愛情也化為了悲劇。哈姆萊特與奧菲利婭的愛情隨著哈姆萊特的復(fù)仇計劃逐漸走向成功而幻滅了,不禁讓人想到當(dāng)裝瘋的哈姆萊特用尖酸刻薄的語言中傷奧菲利婭時,她感嘆的那句話——“誰料過去的繁華,變作今朝的泥土!”
縱觀《哈姆萊特》整部劇,在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情感與精神上的打擊——接連失去愛情與父親后,幾乎失去一切并對這個世界徹底絕望的奧菲利婭選擇了不再沉默下去,而是通過“瘋癲”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最終選擇死亡來作為她最好的歸宿,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1](英)莎士比亞著,朱生豪譯.莎士比亞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4.
[2](法)福柯著,劉北成,楊遠嬰譯.瘋癲與文明[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3.
[3]于敏.被瘋癲的奧菲利亞[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1(9).
作者簡介:
張若楠,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