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茂 畢永興 凌晨 董國永
摘 要:對美國健康與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理論探討與部分高校健康教育課程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總結(jié)與分析,以期為我國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提供參考。研究指出,大眾的健康需求引起美國社會對體育教育工作者角色與職責的思考:(1)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品格與素養(yǎng);(2)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勝任健康教育教學的專門知識;(3)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參與健康教育實踐的綜合能力;(4)體育教師教育者應(yīng)成為健康教育的引領(lǐng)者。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推進,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阿德菲大學、猶他大學等展開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給以我國健康教育師資培養(yǎng)如下啟示:(1)以公共健康服務(wù)為導向,培養(yǎng)具備服務(wù)意識和能力的、跨學科的健康教育工作者;(2)以健康知識和能力為重要評判標準,監(jiān)控、問責體育教師的健康素養(yǎng);(3)以中小學、社區(qū)、相關(guān)健康醫(yī)療組織為合作伙伴,深化高校與這些主體的交流與合作。
關(guān) 鍵 詞:健康教育課程;體育教師教育;美國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8)06-0105-07
Abstract: The author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US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ultivatio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me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a,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ese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ultivation. The authors pointed out that the publics health demand triggered US societys thinking about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s: 1)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the characters and attainments for engaging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job; 2)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specialized knowledge for being qualified for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3)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in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e; 4)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come the leaders of health education. 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delphi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Utah in the US had done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which give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 cultivation in China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 1) based 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as orientation, cultivate trans-disciplinary health education workers provided with service awareness and abilities; 2) based on health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as important evaluation standards, supervise and exam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ealth attainments; 3) based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related health medical organizations as cooperation partners, deepen universitie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se subject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USA
20世紀末,美國學界開始反思學校體育的作用以應(yīng)對嚴重的青少年肥胖現(xiàn)象,繼而提出學校體育應(yīng)該擔負起促進青少年及大眾健康發(fā)展之責[1-2]。美國運動醫(yī)學委員會、學校健康委員會和美國運動醫(yī)學會也專門強調(diào)學校健康教育的必要性[3-4]。與此同時,評估體育參與對健康影響的工作開始展開,標志著學校體育向公共健康領(lǐng)域的轉(zhuǎn)向,公眾對學校體育的認知也開始轉(zhuǎn)變[5]。至此,學校體育轉(zhuǎn)向公共健康領(lǐng)域的條件基本成熟,然而,此前美國學校體育以競技項目為主,健康內(nèi)容缺失,其體育教師的角色和職責局限于“體育”,單一的角色定位已無法滿足國家和社會對健康師資的需求,由此引發(fā)了美國社會對健康與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思考。此后,美國部分高校也開始探索健康導向的體育教師教育改革,其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阿德菲大學、猶他大學分別在初級體育教師、高級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師教育者的培養(yǎng)方面取得積極成效。與美國類似,我國中小學生健康狀況呈逐年下降之勢。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印發(fā)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培養(yǎng)健康教育師資,將健康教育納入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nèi)容”的要求[6],明確了我國健康教育師資培養(yǎng)的發(fā)展方向。本研究旨在分析美國關(guān)于健康與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相關(guān)理論和總結(ji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阿德菲大學、猶他大學健康教育課程的經(jīng)驗,以期為我國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提供參考。
1 美國健康與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理論探討
1.1 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品格與素養(yǎng)
公共健康視域下的體育教師教育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基本資格作出要求,以幫助他們達到畢業(yè)及申請教師資格的條件。為了保障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質(zhì)量,Melville[7]建議嚴格控制體育教師專業(yè)申請者的質(zhì)量,首選那些具有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熱忱的學生,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引導高中學生樹立對體育、健康的認知和理解,并根據(jù)其認知態(tài)度決定是否通過其進入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申請,從而保證未來體育與健康師資的有效生源。同時,還建議借助國家運動與體育教育協(xié)會的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高中、社區(qū)學院、大學學生投身體育教育事業(yè),激發(fā)他們對體育教育的熱情。
20世紀后半期,學校體育逐漸衰落,學校體育處于變革的交叉口。公共健康導向的以強化體育教師健康類知識和能力的“身體活動教育”理念開始流行,體育教師開始被賦予諸如體育運動和健康教育專家、“身體活動主管”之類的角色,這些新的角色要求體育教師既能身體力行,又能對其他人的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和管理[8-10]。
首先,具備高超的運動能力成為體育教師的主要條件,Lund[11]認為,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熟練的運動技能,能參與到大多數(shù)運動項目之中,更重要的是能夠勝任運動項目的教學;其次,還應(yīng)養(yǎng)成積極的體育參與行為、營養(yǎng)習慣,保持良好的運動能力和體能狀態(tài),并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所學知識的轉(zhuǎn)化和經(jīng)驗積累,以備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之需。Melville也指出,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應(yīng)接受涵蓋體育運動、營養(yǎng)處方、體適能等方面的系統(tǒng)訓練及后期的監(jiān)控和測評,促進其養(yǎng)成終身體育參與的習慣和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因為,具備積極健康的體育參與行為的體育教師往往具備穩(wěn)定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他們才能真正體悟體育教育和體育參與的重要性,他們才具備強烈的意識和全面的能力充當青少年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終身體育參與行為養(yǎng)成的引路人[12]。恰如Bailey[13]所言,體育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們忽視了而又極其重要的投資項目,Webster[14]也指出,隨著公共健康與學校體育教育結(jié)合的深入發(fā)展,體育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具備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作為美國學校體育的國家框架、健康導向的“綜合性學校體育活動計劃”(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CSPAP)也對體育教師作出要求,即“承諾個人的健康”[15],要求體育教師自覺發(fā)展體能,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旨在以體育教師的參與引導、激勵學區(qū)內(nèi)的其他人(學生、同事、家長等)參與體育活動[16]。
1.2 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勝任健康教育教學的專門知識
專業(yè)學科知識與能力是體育教師的立身之本,公共健康導向下體育教師教育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提出了要求。第一,要保留傳統(tǒng)的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內(nèi)容。健康素養(yǎng)雖然是未來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要趨向,但是與體育運動相關(guān)的知識技能仍然需要保留甚至強化[17]。如:應(yīng)該加大運動生理學課程的比重,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身體機能,從而在合理邏輯的指導下向?qū)W生傳授體育鍛煉基本理論;在強化運動生理學課程的同時,還應(yīng)該關(guān)注青少年兒童行為、心理學、生理學方面的知識,以更好地開展體育教育教學工作[18];第二,關(guān)涉體育教學的課程設(shè)計、課程管理、教學測量與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19];第三,開發(fā)學科多元化的新課程也為諸多學者所倡導,構(gòu)建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將營養(yǎng)學、醫(yī)療護理、心理咨詢、運動處方等納入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厚植體育教師在學校和社區(qū)范圍內(nèi)開展體育工作所需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Pangrazi[20]認為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專業(yè)的運動處方和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體育教師還應(yīng)勝任校護之職。社會學、心理學、外語等也應(yīng)融入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內(nèi)容,以便體育教師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開展體育工作時更加游刃有余[21]。
健康促進已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意識形態(tài),體育教師教育應(yīng)以此為契機進行深刻變革,在傳統(tǒng)學科體系(如教學法、運動行為學、運動科學等)基礎(chǔ)上融合多元學科內(nèi)容,培養(yǎng)多學科背景的體育教育人才,以獲取終身教職為目標培養(yǎng)體育教師卓越的教學技能、課題研究能力和社會服務(wù)能力。然而,無論是“保留”“強化”還是“革新”,只有落實這些理念才能將所學、所練轉(zhuǎn)化為實際的執(zhí)行能力。因此,還應(yīng)該在課程內(nèi)容變革的基礎(chǔ)上,完善知識轉(zhuǎn)化途徑,進行基于教學檔案袋的教學臨床體驗,以文獻回顧、教學設(shè)計、教學評價設(shè)計等形式實現(xiàn)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能力。開展與中小學密切合作的教育實習以獲取直接的田野經(jīng)驗,強化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對概念、教學方法和評價策略的理解。
1.3 體育教師應(yīng)具備參與健康教育實踐的綜合能力
在公共健康的導向下,體育教師將承擔宣傳健康類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職責,“健康與體育教師(HPE teacher)不僅要‘能教健康,還須‘會教健康”[22],其營銷、宣傳方面的能力決定工作開展的效率。鑒于“領(lǐng)導具有的巨大權(quán)力和便利”[23],Lund[11]建議體育教師競選公職或校董事會以擴大自身影響,進而促進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的開展。學校風氣、校領(lǐng)導的態(tài)度、老教師的指導、外部承諾、薪金及其他配套設(shè)施的完備程度等都會影響體育教師開展健康教育的意愿和效果[24-25]。體育教師面對如此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往往獨力難支,需要利用一定的“教育政治手腕”獲得社區(qū)領(lǐng)導或政策制定者的支持[26]??傊w育教師只有超越傳統(tǒng)角色的邊界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滿足公眾健康需求[27]。為此,他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與不同學校行政、社區(qū)、公共衛(wèi)生健康和醫(yī)療領(lǐng)域的專業(yè)人員協(xié)同、交流、合作,真正了解受眾的文化、民族背景,才有機會爭取到社區(qū)領(lǐng)導的支持,并獲得相應(yīng)的體育資源配置。受眾的多樣化意味著更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為了營造與社區(qū)組織、青少年組織以及各種商業(yè)團體的融洽關(guān)系,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體育教師需要進行專門交流技巧訓練[28]。Webster[29]、Erwin[30]建議體育教師應(yīng)經(jīng)常到教學一線,適應(yīng)真實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盡早融入職工體育活動、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
無論體育教師的角色與職責如何更新,青少年學生始終是其教育教學的重要對象。在健康促進的語境之下,體育教師的教育與引導是重要前提,而青少年學生自我健康監(jiān)控和健康管理能力的習得則是其間的關(guān)鍵。因此,體育教師掌握并能教授科學合理的目標管理和自我管理也成為必須。Corbin[31]指出,體育教師教育課程應(yīng)涵蓋自我管理及相關(guān)關(guān)鍵概念和活動原則,使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具備靈活開展校內(nèi)外體育活動的能力。此外,未來體育教師應(yīng)更多采用活動型教學方法而非訓練型的教學方法,在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中誘導學生。因此,體育教師應(yīng)熟練掌握行為改變理論,學會思考如何將行為理論和自律策略有效地融合到活動型體育教學之中,進而對青少年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19]。
1.4 體育教師教育者應(yīng)成為健康教育的引領(lǐng)者
學界對學校體育促進公共健康的深刻討論引發(fā)了美國體育教師教育的改革與實踐,與之對應(yīng),體育教師教育者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體育教師教育者作為一線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者,應(yīng)全面、深刻地理解“學校體育服務(wù)公共健康”理念,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都是體育教師教育者需要重新審視的問題。Webster[32]指出,體育教師教育者至少需要考慮3個問題:(1)如何有效實施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從而保證未來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的質(zhì)量;(2)如何有效實施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從而幫助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適應(yīng)健康促進的新角色;(3)體育教師教育者應(yīng)全面地認識健康促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Webster[14]還指出,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作為未來的體育教師教育者、研究者,甚至中小學體育教師,應(yīng)在教育品格與素養(yǎng)、學科知識與技能、綜合能力等方面進行更為嚴格學習和訓練。
2 美國部分高校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案例分析
中小學健康教育已經(jīng)成為新的全球共識,健康教師的培養(yǎng)刻不容緩[33]。隨著健康教育理論探討的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體育教師教育須為公眾健康服務(wù),須為社會和中小學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的健康與體育教師,解決健康師資不足的問題最終落腳到了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之上[34]。同時,融合家庭、社區(qū)、高校、其他社會組織的CSPAP開始在美國實施,該計劃旨在通過優(yōu)質(zhì)的學校體育課程、校內(nèi)體育活動、校外體育活動、教職工體育參與、家庭和社區(qū)參與5方面內(nèi)容實現(xiàn)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隨著CSPAP在實踐中不斷取得積極成效,該計劃開始作為美國體育教師教育階段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重要依據(jù)而受到重視,部分高校開始圍繞公共健康服務(wù)進行體育教師教育課程的改革,旨在培養(yǎng)能夠滿足社會健康需求的體育教師。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阿德菲大學、猶他大學等高校結(jié)合實際情況,在體育教師教育各階段展開了健康教育課程的積極探索,為各級健康與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積累經(jīng)驗。
2.1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本科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
近年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立足CSPAP中優(yōu)質(zhì)的學校體育課程、校內(nèi)體育活動、校外體育活動3部分內(nèi)容,落實體育教師教育與公共健康的有效融合,提供體育教師未來所需的體育、健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在體育教師教育融合CSPAP內(nèi)容的過程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注重實踐導向的學習,堅持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成果導向,以期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具備勝任健康教育的實際能力。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指向服務(wù)公共健康的體育教師教育課程主要在本科階段的第5~8學期實施,主要有知識課程和實習課程兩方面:
1)知識課程(第5、6學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完成前4個學期中規(guī)定的所有專業(yè)課程,并具備教授特定項目內(nèi)容的基礎(chǔ)。在第5學期,“小學類方法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管理能力和教學策略,并有4次機會參與鄰近學區(qū)小學的完整體育教學組織管理的機會?!靶W類臨床經(jīng)驗”課程要求他們作為實習生在所分配的小學進行不少于75小時的觀察和體驗;在第6學期,體育教育專業(yè)需要參加12次與CSPAP有關(guān)的校園研討會,在所分配的中學進行不少于80小時的觀察和體驗。并且要在指導教師的監(jiān)督下親自組織6次節(jié)選課程教學內(nèi)容和10次完整課程教學內(nèi)容。
2)實習課程(第7、8學期)。自2007年以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與鄰近學區(qū)建立緊密的合作關(guān)系,為該校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中小學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開展教育實習的機會和資源。此外,從教學的組織、實施、管理到最后的教學反思,都有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或者實習學校指派的指導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贑SPAP的內(nèi)容框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體育教師教育在培養(yǎng)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有效教學能力的同時,還開設(shè)包含社會營銷類技能的“學校體育領(lǐng)導力課程”以培養(yǎng)他們的領(lǐng)導力。此外,實習課程還引入了健康行為改變策略和健康行為概念等內(nèi)容,以強化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對身體活動、營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在不同場景中靈活運用。
為保證課程有效實施,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針對不同課程內(nèi)容建立了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問責機制,通過不同主體與不同評價方法方式的結(jié)合對學習者進行評價,確保每一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學到過硬的本領(lǐng)。評價問責的主體主要包括指導老師、學校督導員、校董事會,評價問責的方式主要有觀察、檢查、檔案材料審閱、課程匯報材料審核等。最后,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還須達到 《國家體育教師教育標準和指導方針》中所規(guī)定的資格認證標準[35],認證結(jié)果歸入其專業(yè)發(fā)展檔案,最終將作為其申請體育教師資格的重要證據(jù)。
2.2 阿德菲大學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
鑒于碩士研究生自身的成熟程度,并且多數(shù)還具備一定的體育教育實踐經(jīng)驗,阿德菲大學將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作為體育教師教育轉(zhuǎn)向公共健康的第一步,進行課程設(shè)置方面的調(diào)整,從而為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和在職體育教師教師提供豐富自身角色和職業(yè)選擇的機會,除了在體育教育教學方面得到提升,他們還將成為健康、體育活動的推動者活躍在健康教育領(lǐng)域。該課程包括教育學基礎(chǔ)、體育教育教學、其他分支學科,以及不少于150小時的教學實習和實踐。課程在內(nèi)容上體現(xiàn)為健康類體育教育、教材教法、基礎(chǔ)活動內(nèi)容、小學體育教材教法、中學體育教材教法和教育實習;在形式上體現(xiàn)為理論課程、教育實習和CSPAP服務(wù)任務(wù)。其中,理論課程包括健康類體育教育、教材教法和基礎(chǔ)活動內(nèi)容分析,這是碩士研究生體育教師教育課程的入門必修,主要闡釋CSPAP背景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作為健康代理的新角色;教育實習和CSPAP服務(wù)任務(wù)則主要在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和教育實習中予以體現(xiàn)。小學體育教材教法的課程任務(wù)主要指向?qū)嵺`操作,比如聯(lián)系學區(qū)內(nèi)的家長,為其家庭設(shè)計符合CSPAP模式的家庭體育項目。中學體育教材教法的課程任務(wù)更側(cè)重學生的評判和應(yīng)變能力,要求他們能合理評價其合作教師的教學活動,并提出改進建議或者自己的見解,例如,應(yīng)該如何分配教學時間以確保學生的最小活動量。隨后,他們還需要親自組織、實施兩次完整的教學實踐以及全面深刻的自我評價。其間,他們還需參與所在實習學校CSPAP項目的開發(fā)、修正、實施等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完成阿德菲大學規(guī)定的CSPAP服務(wù)任務(wù)。
在體育教師教育和CSPAP理念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阿德菲大學始終以國家、州教師資格認證要求和未來“雇主”的評價標準為依據(jù),堅持市場的合理導向作用,嚴格控制在校研究生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并建立相應(yīng)的評價問責機制,申請者只有通過了嚴苛的考核才能獲得相應(yīng)的學分,達到畢業(yè)條件,以期通過國家和州級權(quán)威評價標準在資格認證中的重要作用敦促和激勵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正是如此,阿德菲大學建議跟進更新紐約現(xiàn)行的教師資格認證標準,將CSPAP所涉的健康、營養(yǎng)、領(lǐng)導力等概念內(nèi)容囊括其中,完善體育教師教育評價標準體系。目前,阿德菲大學主要是側(cè)重傳統(tǒng)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僅對碩士研究生階段課程進行了調(diào)整,但這只是該校體育教師教育課程應(yīng)對健康教育的改革伊始。
2.3 猶他大學博士研究生階段的健康教育課程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體育教師博士教育(D-PETE)已走到了關(guān)鍵的十字路口[36]。國家和社會渴望打破學校與社會間的邊界,渴望體育教師走出校園、走向社區(qū)、走出體育館、融入家庭,為青少年學生提供更全面的體育活動指導[37]。然而,在日益高漲的變革呼聲中,培養(yǎng)體育教師的準體育教師教育者——博士研究生——尚未準備好迎接變革的時局,體育教師博士教育中存有的研究領(lǐng)域局限、競爭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足、核心課程內(nèi)容缺失等問題不斷顯見[38-39]。體育教師博士教育、初高級體育教師教育以及中小學校體育是彼此高度依賴的教育系統(tǒng),三者之間始終在尋求平衡以高效地完成各自的任務(wù)。Rikard等[40]將三者的關(guān)系比作市場中的供求關(guān)系,其中體育教師博士教育居于供求鏈的最頂端,若博士階段的教育質(zhì)量無法保證,勢必會影響到體育教師教育和中小學校體育的教育進程。在健康促進理念引領(lǐng)體育教師教育和中小學校體育的時代背景下亟需重新審視體育教師教育者的培養(yǎng),猶他大學正是在此間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師博士教育轉(zhuǎn)向融合健康的體育教師博士教育。
猶他大學體育教師博士教育的變革秉持“參加學校體育活動是成為教師教育者的必要條件”的核心觀點,將與CSPAP相關(guān)的知識和實踐內(nèi)容融入其體育教師博士教育的理論學習和學術(shù)研究活動。其體育教師博士教育課程主要由核心課程、外圍課程、高等教育、學術(shù)能力、學術(shù)實踐活動5個板塊構(gòu)成,并且每個課程版塊的學分都在12分以上。其中,核心課程包括課程設(shè)計與管理、體育活動的觀察與分析、體育活動評價與測量、體育活動干預,旨在強化博士研究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彌補Ward等指出的“核心課程內(nèi)容缺失”的問題;外圍課程主要提供運動科學、營養(yǎng)、心理社會學、健康等與CSPAP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高等教育課程則是為博士研究生未來的高校教學工作提供支持,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教學法與前沿、信息技術(shù)教學與前沿、教育實習等內(nèi)容;學術(shù)能力指向?qū)W術(shù)訓練和實踐,主要有方法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課題申報方面的內(nèi)容;參加各種學術(shù)活動展示研究成果。其間,博士研究生的學術(shù)訓練和實踐必須涉獵CSPAP的內(nèi)容,大力鼓勵博士研究生參與CSPAP相關(guān)項目的研究之中,并給予相當?shù)馁Y助。
全面轉(zhuǎn)向CSPAP的體育教師教育及其取得的斐然業(yè)績?yōu)楠q他大學確立了與社區(qū)、中小學緊密的伙伴關(guān)系,極大地提升了體育教育專業(yè)在當?shù)貙W校、社區(qū)的影響力,贏得了社會的認可,贏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資助以及與醫(yī)學、護理和健康院校合作的機會。這些改觀又反作用于該校的體育教師教育,在一個美國體育教師博士教育規(guī)模不斷縮減的時代,猶他大學的體育教師博士教育卻在“健康融合”的改革道路上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41]。
3 啟示
國家和社會公眾對健康日益迫切的需求賦予美國體育教師新的職業(yè)角色和職責要求,由此引發(fā)對健康與體育教師培養(yǎng)的思考。美國部分高校結(jié)合體育教師教育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差異設(shè)定了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以增強不同階段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的效力。第一,本科教育階段注重強化學生對健康及健康教育的理解;第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教育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博士研究生階段注重樹立學生在健康與體育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中的引領(lǐng)作用。
美國高校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探討與實踐案例給我國體育與健康教師培養(yǎng)諸多啟示:
1)以公共健康服務(wù)為導向,培養(yǎng)具備服務(wù)意識和能力的、跨學科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培養(yǎng)健康教師的新要求,同時將改革的風向標指向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實踐。在此背景之下,我國體育教師教育應(yīng)順勢而為,在建設(shè)健康中國的歷史潮流中把握國家和社會對健康的剛性需要,培養(yǎng)懂健康知識的初級體育教師、會健康的高級體育教師、能夠拓展健康教育厚度和廣度的體育與健康教研人員。然而,體育教師只是學校教育過程中與學生產(chǎn)生關(guān)聯(lián)的部分責任者,其他學校教職員工也應(yīng)對青少年健康負責,發(fā)揮積極引導作用。因此,健康教育課程還應(yīng)融入教師教育階段的其他所有學科專業(yè),培養(yǎng)致力于服務(wù)青少年健康的、不分學科的教育工作者,使之與體育教師一道成為青少年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引路人,成為健康中國建設(shè)征程中的中堅力量。
2)以健康知識和能力為重要評判標準,監(jiān)控、問責體育教師健康素養(yǎng)。體育教師必然成為引領(lǐng)大眾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群體,2018年2月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fā)起以“師生健康中國健康”為主題的健康教育活動,凸顯師生共同健康的重要意義[42]。這說明體育教師在此間不僅僅是健康知識的傳授者,還應(yīng)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者。體育教師應(yīng)通過自身實踐立言立行,樹立體育教師在青少年學生、同事、家庭和社區(qū)成員等不同人群中的榜樣作用和領(lǐng)導地位。同時,通過對國外體育教育專業(yè)健康教育課程的分析發(fā)現(xiàn),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進行可操作的評價是保證未來體育教師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3]。因此,相應(yīng)的問責與評價制度也應(yīng)是題中之義,以藉此確保體育教師具備從事健康教育的資質(zhì)。
3)以中小學、社區(qū)以及相關(guān)健康醫(yī)療組織為重要合作伙伴,深化高校與其的對接、交流與合作。未來,我國應(yīng)以實踐意識引領(lǐng)體育教師教育課程的實施,設(shè)置緊密圍繞體育與健康內(nèi)容的教育實習活動,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向?qū)嵺`經(jīng)驗的轉(zhuǎn)化。發(fā)揮學區(qū)優(yōu)勢,消除高校與校外相關(guān)主體間的罅隙,在專業(yè)人才、場地資源、教學場域等方面建立高校與周邊中小學、社區(qū)以及相關(guān)健康醫(yī)療組織的密切合作,為體育教師教育階段健康教育實踐課程的實施創(chuàng)造便利、多元化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SALLIS J F,MCKENZIE T L. Physical educations role in public health[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1,62(2):124-137.
[2] SIMONS-MORTON B,O'HARA N M,SIMONS-MORTON D,et al. Children and fitness: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7,58(2):295-333.
[3] Committee on Sports Medicine,Committee on School Health.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schools[J]. Pediatrics,1987,80(3):449-450.
[4]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Opinion Statement on 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ren and youth[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88,20(4):422-428.
[5] SIMONS-MORTON B G,PARCEL G S,O'HARA N M,et al.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hood:Status and recommendations[J].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1988,9(9):403-425.
[6] 中共中央國務(wù)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EB/OL]. [2018-02-10]. http://www.gov.cn/ 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 MELVILLE S. Implications of the physical educators broadened wellness role[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09,80(2):48-55.
[8] BULGER S M,HOUSNER L D. Relocating from easy street:strategies for mov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ward[J]. Quest,2009,61(4):442-469.
[9] CARSON R L. Certification and duties of a director of physical activity[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12,83(6):16-19+29.
[10] HEIDORN B,CENTEIO E. The director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aff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Dance;,2012,83(7):13-19+25-26.
[11] LUND J. Getting on the right bus[J]. Quest,2010,62(4):312-321.
[12] LAVINE M E,CORTNEY R.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of PETE majors:do they walk the talk?[J]. Physical Educator,2006,63(4):184-195.
[13] BAILEY R ILLMAN C,ARENT S,PETITPAS A. Physical activity:an underestimated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13,10(3):289-308.
[14] WEBSTER C A,STODDEN D F,CARSON R L,et al. Integrative Public Health-Align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Future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Researchers in the Field[J]. Quest,2016,68(4):457-474.
[15] DARLA M C,RUSSELL L C,PAMELA H K. Integrating CSPAP in PETE programs:sharing insights and identfying strategies(part1)[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2017,88(1):8-10.
[16] MAGNER M A. Spring into Fitness:A Program for Total School Involvement[R].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Conference,Las Vegas,NV,2012.
[17] MCKENZIE T L. The prepa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ors: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J]. Quest,2007,59(4):346-357.
[18] MCKENZIE T L,KAHAN D. Impact of the Surgeon Generals report:Through the ey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or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4,23(4):300-317.
[19] TROST S 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ost-report era:An analysis from public health [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4,23(4):318-337.
[20] PANGRAZI R P. Chasing unachievable outcomes[J]. Quest,2010.62(4):323-333.
[21] BEAULIEU L,BUTTERFIELD S A,MASON C A,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U.S.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Implications for our profess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Sport & Dance,2012,7(1):12-16.
[22] SCHENKER K. Health(y) education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J]. Sport Education & Society,2018,23(3):1-15.
[23] BULGER S,ILLG K,JONES E. Achieving alignment in the preparation of CSPAP leaders in PETE programs[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2017,88(2):37-42.
[24] BYRNE J,RIETDIJK W,PICKETT K. Teachers as health promoter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arly career teachers to engage with health and wellbeing education[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2018,69(1):289-299.
[25] BERE C P,KARP G G,KAUFFMAN K. The status of physical activity opportunities in Idaho schools[J]. Physical Educator,2018,75(2):282-301.
[26] FARDY P S,AZZOLLINI A,HERMAN A.Health-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in urban high schools:The PATH program[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4,23(4):359-371.
[27] BULGER S M,HOUSNER L D,LEE A M. Curriculum alignment:a view from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08,79(7):44-49.
[28] BEIGHLE A,ERWIN H. Preparing physical educators for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director[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09,80(4):24-29.
[29] WEBSTER C A,NESBITT D. Expanded ro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in a CSPAP and Implications for PETE[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16,88(3):22-28.
[30] ERWIN H E,BEIGHLE A,ECKLER S P. Preparation for CSPAP at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2017,88(1):36-41.
[31] CORBIN C B,MCKENZIE T L.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a responsibility for both K-12 physical education and Kinesiology[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 Dance,2008,79(6):47-50+56.
[32] WEBSTER C A,RUSS L,WEBSTER L,et al. PETE faculty belief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for CSPAP roles:an exploratory study.[J]. The Physical Educator,2016,73(2):315-339.
[33] EDGINTON C R,CHIN M,BONACIN D.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a new global consensus With Romania perspective[J]. Gymnasium,2017,12(1):44-48.
[34] CARSON R L,CASTELLI D M,KULINNA P H. CSPAP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takeaways from pioneer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2017,88(2):43-51.
[35]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National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3rded)[M].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10.
[36] PARKER M,SUTHERLAND S,SINCLAIR C,et al. Not surprised,but concerned:the professoriates reaction to PETE doctor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1,30(30):157-177.
[37] SEAN M B,LYNN D H. Relocating from easy street:strategies for mov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ward[J]. Quest,2009,61(4):442-469.
[38] BRIGHAM E.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doctoral Education:preparing stewards of the discipline——edited by chris golde and george walker[J]. Teaching Theology & Religion,2010,12(2):194-195.
[39] WARD P,PARKER M,SUTHERLAND S,et al.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doctoral program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1,30(1):145-156.
[40] RIKARD L G,WARD A B B,WARD P,et al.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a multifaceted examination of the status of PETE doctoral education in the U.S[J].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1,30(2):99-102.
[41] BRUSSEAU T A,BULGER S M,ELLIOT E,et al. Universit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s:Insights and Impacts for Kinesiology Departments[J]. Kinesiology Review,2015,4(4):370-377.
[42] 教育部辦公廳關(guān)于開展“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的通知[EB/OL]. [2018-02-06].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802/t20180227_327869.html.
[43] 陳華衛(wèi),竇麗,蔣曄. 美國“綜合學校體力活動計劃”解讀及啟示[J]. 體育學刊,2018,25(2):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