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青,王希成,莫凱嵐,黃淑晶,丁穎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腫瘤科,廣東 廣州510080)
結直腸癌是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肝轉移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也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死亡原因,既往文獻[1-2]報道,有30% ~50%的患者在病程中發(fā)生同時性或異時性肝轉移。有研究[3-4]表明,合并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患者發(fā)生肝轉移的幾率較低,但也有研究得出陰性的結論。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研究并未將左右半結直腸癌區(qū)分比較,當前越來越多的研究[5]認為,左右半結直腸癌的胚胎起源不同,兩者預后也存在很大的差異。HBV感染與不同部位結直腸癌肝轉移相關性尚無研究報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HBV感染對左右半結直腸癌肝轉移發(fā)生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經(jīng)病理證實的結直腸癌患者780例,其中男性482例,女性298例,年齡24~85歲,中位年齡69歲。HBsAg陽性定義為乙肝病毒感染;左右半結直腸癌的區(qū)分以脾曲為界,直腸癌歸入左半結直腸癌。乙肝病毒感染患者 56例 (7.2%),肝轉移患者 195例(25.0%)。以脾曲為界,左半結直腸癌 (包括直腸癌)570例,右半結直腸癌210例。
1.2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雙側檢驗 α = 0.05。
2.1 乙肝病毒感染與結直腸癌肝轉移的關系
780例患者中,HBV感染患者56例,其中肝轉移患者10例;HBV陰性患者724例,其中肝轉移患者185例;HBV陽性患者和HBV陰性組的肝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17.9%和25.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200)。
2.2 乙肝病毒感染與左右半結直腸癌肝轉移的關系
左半結直腸癌患者570例中,HBV感染患者44例,其中肝轉移4例;HBV陰性患者526例,其中肝轉移患者136例;HBV陽性患者和HBV陰性患者的肝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9.1%和2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3)。右半結直腸癌患者210例中,HBV感染患者12例,其中肝轉移6例;HBV陰性198例,肝轉移49例;HBV陽性患者和HBV陰性患者的肝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 50.0%和 24.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3)。 見表 1。
表1 HBV感染對左右半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影響
左半結直腸癌與右半結直腸癌的肝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24.6% (140/570) 和 26.2% (55/210),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進一步比較在HBV感染的56例患者中,左半結直腸癌和右半結直腸癌肝轉移發(fā)生率分別為 9.1% (4/44) 和 50.0% (6/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01)。右半結直腸癌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肝轉移發(fā)生率。
結直腸癌肝轉移發(fā)生率高,但是否發(fā)生肝轉移以及轉移過程受較多因素的影響,原發(fā)腫瘤的分期、是否有淋巴結轉移、是否存在脈管侵犯等均影響肝轉移的發(fā)生。此外,肝臟本身的條件也是影響肝轉移的重要因素,HBV感染在我國的發(fā)病率較高,而且HBV相關肝硬化也較常見。既往有研究[5]表明,HBV感染或者有肝硬化基礎的結直腸癌患者,肝轉移發(fā)生率較低。Utsunomiya等[6]報道病毒感染 (乙肝或丙肝)的結直腸癌患者,其肝轉移發(fā)生率 (8.1%)較非感染患者的肝轉移率(21.1%)明顯降低。與國內(nèi)的大樣本回顧性研究[7]結果相似,HBV感染的結直腸癌肝轉移發(fā)生率為8.8% (10/114),而非感染患者肝轉移發(fā)生率為 23.9% (254/1 062);此外,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伴肝硬化的結直腸癌肝轉移發(fā)生率更低 (3.8%),而不伴肝硬化的肝轉移發(fā)生率為22.9%。這可能與肝硬化引起的生理及組織結構改變相關。有研究[8]指出,肝硬化導致肝臟血管排列紊亂,血流方向倒置,靜脈短路,肝血流下降,到肝臟的癌細胞數(shù)量減少;同時,肝硬化產(chǎn)生大量的細胞因子,如TNF-β,通過調(diào)節(jié)細胞外基質發(fā)揮抗腫瘤作用。在本研究中,合并HBV感染的結直腸癌患者,發(fā)生肝轉移的比率較其他研究更高一些,達17.9%,這可能與本研究中大多數(shù)患者均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并未發(fā)生明顯肝硬化相關。
越來越多的研究[5]表明,左右半結直腸癌的胚胎來源、分子基因水平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兩者預后相差較大,甚至在治療上,對于靶向藥物的選擇,NCCN指南對左右半結直腸癌也作出了明確的變更。因此,對于HBV感染與肝轉移的相關性,也應該區(qū)分不同部位原發(fā)灶進一步分析。本研究對左右半結直腸癌亞組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左半結直腸癌合并HBV感染的患者,肝轉移發(fā)生率僅9.1%,而在右半結直腸癌患者中,該比例達50.0%,似乎HBV感染僅在左半結直腸癌中屬于保護因素,而在右半結直腸癌中卻似乎屬于危險因素。可能的原因是,在左半結直腸癌中,HBV感染本身可能可以降低肝轉移發(fā)生率。已有研究[4]指出,HBV的復制可提高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Kupffer細胞對轉移癌細胞的殺傷,同時,可刺激各類細胞因子,如TNF-α、INF-γ等加強抗腫瘤作用。而在右半結直腸癌中,一方面可能由于右半結腸腸腔較寬,大多數(shù)初診時原發(fā)腫瘤負荷較大,突破漿膜,侵入血管發(fā)生轉移,右半結直腸癌預后也明顯劣于左半;此外,右半結直腸癌包括結腸肝曲癌,腫瘤突破漿膜直接侵犯肝臟可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肝轉移。
綜上所述,HBV感染降低了左半結直腸癌患者肝轉移的風險,但在右半結直腸癌中,合并HBV感染的肝轉移發(fā)生率卻更高,其中的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
[1] 秦新裕,許劍民,任黎,等.中國 《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 (V2016)》解析 [J].臨床外科雜志,2017,25(1):15-20.
[2]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國抗癌協(xié)會大腸癌專業(yè)委員會.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 (V2013) [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16(8):635-644.
[3] Wang J,Li Q,Sun Y,et 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between multicentric occurence and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of multip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related to HBV[J].Surg Oncol,2009,18(1):25-30.
[4] Qiu HB,Zhang LY,Zeng ZL,et al.HBV infection decreases risk of liver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A cohort stud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6):804-808.
[5] Arnold D,Lueza B,Douillard JY,et al.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primary tumour side in patients with RAS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EGFR directed antibodies in six randomized trials[J].Ann Oncol,2017,28(8):1713-1729.
[6] Utsunomiya T,Saitsu H,Saku M,et al.Rare occurr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in livers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or C virus[J].Am J Surg,1999,177(4):279-281.
[7] 錢紅綱,張霽,冷家驊,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硬化與結直腸癌肝轉移的關系 [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0,13(3):202-204.
[8] Seymour K,Charnley RM.Evidence that metastasis is less common in cirrhotic than normal liver:a systematic review of post-mortem casecontrol studies[J].Br J Surg,1999,86(10):1237-1242.